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国铝业私有化 > 正文
 

中国铝业疾行低成本扩张 收购战车连下五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17:1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凤君 北京报道

  中铝战车霸气十足。

  1月13日,记者获悉,中国铝业公司(简称中铝)与河南中迈铝业公司已于1月10日签订了重组协议。这一天,与中铝和连城铝业、白银红鹭铝业签订意向性协议正好相隔一个月;
与中铝和山西关铝、河南焦作万方签订合作协议相距不过一个月零三天。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一口气连下五城,这不仅在中国铝业历史上绝无仅有,就是在中国公司兼并史上亦属罕见。

  然而,中铝的并购战车并未有丝毫停歇。

  记者从辽宁抚顺铝厂了解到,抚顺铝厂也正在与中铝洽谈重组事宜。另有消息称,中铝对青海西部矿业旗下的百河铝业也有兴趣。“我们下一步还会选择一些企业进行并购。”中铝一位内部人士称。

  低成本扩张之道

  “也许再没有比此时更好的收购时机了。”中国有色金属协会负责人文献军说,“中铝非常明智,现在电解铝企业状况不好,不等于将来也不好,一旦电解铝行业复苏,再想收购成本势必成倍增加。”

  低成本扩张是众多公司时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但是能把这几个字发挥得淋漓尽致,中铝可称得上是样板。

  据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的信息看,中铝与美铝合作,中铝只出设备、技术不出钱;去年收购兰州铝业,中铝仅用7.8亿投资就控制了30亿元资产。

  另据报道称,为了避免支付股改对价造成的损失,在收购焦作万方时,中铝明确表示,

  先由原控股股东万方集团支付完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才能进一步重组。

  尽管中铝至今不愿向外界透露其收购的一些公司的收购价,但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称,中铝近期收购的一系列公司均系超低成本收购,投资额与所收购公司的资产差距很大,“由于上游原材料成本高企,电解铝公司的生计十分困难,而如果能与中铝联姻,则将大大缓解原材料压力,因此这些企业对中铝可以说是半卖半送了。”

  布局电解铝

  电解铝是中铝未来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中铝发展构架中,氧化铝、电解铝及其他稀有金属都被其列入发展重点。而在全部业务中,“中铝已经把电解铝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二大业务。”中铝一位内部人士称。

  作为国内最大的氧化铝企业,中铝的电解铝产量曾显得微不足道。

  2004年,中铝氧化铝产量达到600多万吨,而电解铝产量仅96万吨。上下游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显露无疑。

  然而,中铝的目标是要打造一艘中国铝业的

航空母舰。为此,中铝不仅要做氧化铝霸主,还要做电解铝行业的霸主。

  事实上,早在其前任掌门人郭声琨时代,中铝就已经制定了一个全面长远的作战计划,即优先发展氧化铝,有条件发展电解铝,跨越式发展铝加工。“我们以后肯定还会加大电解铝发展力度。”中铝董事长肖亚庆一年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2004年、2005年中铝分别拿出100多亿人民币开始轰轰烈烈的低成本扩张。

  目前,中铝电解铝产能已接近150万吨。布局从中原一直辐射到南部广西、北部包头、西部甘肃。如果中铝下一步拿下抚顺铝厂,将完成在中国的全方位布局,基本做到了有电解铝的地方就有中铝。

  为何所向披靡

  “事实明摆着,我们根本无力与中铝抗衡。”被中铝收购前,白银铝业和中迈铝业都有人士向记者吐露这样的心声。这可谓一语道出中铝收购战车所向披靡的根本原因。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煤、电、运等原因在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但我还是坚持认为,氧化铝在电解铝企业成本中占70%。”河南有色金属学会副会长刘立彬告诉记者。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受制于氧化铝,电解铝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

  刘立彬称,氧化铝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国内,一个是国外,二者的比例各占50%,而国内部分的供给主要就来自中铝。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跟中铝签上订购合同,“对于一些小企业,中铝连理都不理。”河南一位贸易商说。

  因此,多年来电解铝企业对于中铝可以说是“既恨又怕”。“如果我们得罪了它,就拿不到氧化铝了。”河南一家电解铝企业的负责人称。

  而在中铝近期大肆收购电解铝企业之后,这种“既恨又怕”的感觉则更加强烈。因为中铝收购的企业几乎都是当地最好的企业,如果最好的企业都因为活不下去而倒向中铝,那些没有被中铝看中的企业,今后又将何去何从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