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中铝 一个中国式寡头的诞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1:2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姚峰 上海报道 中国铝业有着两张面孔,一面是行业利益代言人,另一面则是产业格局洗牌者。游走于双重身份之间,中国铝业集团既坐享对上游资源垄断带来的巨额利润,又肩负着维护行业发展的重任。
平衡,在某种意义上即意味着两难。于是人们看到,在2005年岁末,中国铝业的一系列动作无不显露出霸主的气息。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对于中国铝业这一中国式寡头的成长轨迹有着多种的解读方式,但站在争夺定价权的视角上,中国铝业的逻辑显然是清晰的——如果按照确定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进,今后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中国铝业而言,影响都可能微乎其微。 双面中铝 12月3日这天,中国铝业宣布上涨氧化铝价格。 业内对此的反应是“炸开了锅”。因为,就在中国铝业上涨氧化铝价格的前一天,中国23家铝企业宣布将不惜减产10%以应对高涨的氧化铝价格,并决定分别委托五矿或中国铝业统一代理进口氧化铝业务。 而此时,中国铝业上涨氧化铝价格,可能会对进口氧化铝价格形成支撑,铝企谋求进口氧化铝降价的道路上,无疑将横生波折。 中国铝业一位人士对此的答复是,中国铝业的氧化铝价格已经长期大幅低于进口氧化铝价格,作为上市公司,中国铝业必须考虑股东回报。 此言恰恰表明了中国铝业的微妙身份——既是追逐利益的企业,又肩负维护行业利益的使命。 2000年6月,整合12家企业而成立的中国铝业总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解铝和唯一的氧化铝生产商。 一时间,业内纷传,中国铝业是在搞“新垄断”。 对此,曾有人问中国铝业前董事长郭声琨如何理解这样的论调,郭说:“垄断也应该要有个区域概念,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在国内,而在国外。” 郭声琨进一步讲,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氧化铝进口到中国,而中国铝企业不能够一致对外,这将对整个产业造成极大冲击。组建铝业总公司,不管是出于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目的还是按照国际惯例,都是行得通的。 显然,生而贵族的中国铝业身上肩负了国家和行业的使命。但中国铝业同时又是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企业,为股东谋求最大回报乃题中之义。 于是,从中国铝业的氧化铝价格长期低于国际价格的反常中,可以看出,双重身份已经让中国铝业对氧化铝价格的任何调整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要去除这种尴尬,中国铝业必须改变。 但任何试图直接改变这种双重身份的努力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铝业的上市公司身份不可改变,而中国铝业对氧化铝的控制更是不愿放弃。 早在2003年,国内一些企业就逐渐试图涉足铝土矿开采,生产氧化铝。但两年过去,这些项目少有进展。事实上,当时中国铝业就曾公开反对这些企业涉足氧化铝生产,甚至发出了“应该保护国内铝土矿资源、有序开采”的呼吁。 于是,人们看到,在上游被高度垄断的背景之下,中国铝行业已发展成一个畸形的利益格局——上游利润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高于中下游。中国铝业股份2004年半年报显示,氧化铝的毛利率为46%,而原铝的毛利率仅为0.08%。 打通上下游 即使抛去双重身份对中国铝业前进步伐的牵制,单一的盈利模式,也让中国铝业虽无近忧,却有远虑。 年报显示,中国铝业的利润分布十分不均衡,62%为氧化铝,37%为电解铝生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铝业一直在尝试突破。 从2004年开始,思路逐渐,那就是——延伸产业链,打通上下游。 在这一年的6月16日,中国铝业签署了收购兰州铝业29%股权的协议。 这个思路行走到2005年,在实践上已逐步成型。 2005年的中国电解铝企业在氧化铝价格上涨和产能过剩的挤压下,面临的选择只有“停产”或者“再晚些停产”。在中国23家骨干电解铝企业宣布主动减产10%之后,有媒体问中国铝业是否减产电解铝,中国铝业表示,“将不会减产”。 这显然是一个极符合中国铝业利益的选择。因为此时下游电解铝企业的困境,正意味着中国铝业拥有了收购的绝好时机。 不过,值得追问的是:究竟是国内电解铝企业自作孽,造成了如今的败局,还是中国铝业对资源的垄断,造成了电解铝饱受挤压的困境。 无疑,这又遇到了中国铝业双重身份的老问题,但此时的中国铝业,显然无暇他顾。 铝业的利润周期,是在电解铝和氧化铝间作钟摆运动。摆在中国铝业面前的任务是:在新一轮行业周期到来之前,不断扩张下游电解铝的产能。 于是在2005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铝业落子如飞。 12月6日,中国铝业与山西关铝股份签署合同,宣布将共同投资10亿元成立华圣铝业,中国铝业持股51%。 12月7日,中国铝业向焦作万方集团收购焦作万方集团29%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12月10日,中国铝业与甘肃白银有色、红鹭铝业签订合作意向书,白银有色以红鹭铝业现有12.7万吨电解铝及配套设施的资产估值为出资,中国铝业以现金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中国铝业持有51%股权。 这一天,中国铝业还与甘肃连城铝业签订重组意向协议,宣布对连城铝业进行资产重组。 并购重组本是资本市场的常事,然而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如此密集的并购却并不多见。这些被收购的电解铝企业目前都处于困境,中国铝业自然也不会满足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它的真正的意图是借此大好良机,完成整个中国铝行业的上下游的产业整合。 但中国铝业绝不会止步于整合电解铝企业,其实就在酝酿整合电解铝产业的同时,中国铝业对电解铝的下游——铝加工也开始了大举进军。 按照中国铝业的思路,今后将逐步建立起3个铝加工业基地:高精尖铝板带箔生产研发基地、中国军工产品铝材料基地、铝加工产品出口基地。到2010年形成铝板带箔总产能200万吨,实现铝材产量达到150万吨,销售收入250亿元。 而此时中国铝业打通铝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路线已然明了,那就是:“优先发展氧化铝、创造条件发展电解铝、跨越式发展铝加工”。 走出去和大有色 正如,中国铝业前董事长郭声琨所说,中国铝业的竞争对手并非国内企业,其眼界也绝不会只限于国内。 早在成立之初,中国铝业就开始了“走出去”战略。在几年之内,中国铝业先后在全球铝土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如巴西、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几内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开展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开发工作,部分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巴西,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等部委的支持下,中国铝业与淡水河谷于2004年5月24日在巴西总统访华期间签署了在巴西合资建设氧化铝项目的框架协议,首期18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投资规模约10亿美元,这是中国第一个投资矿山的海外氧化铝项目。 在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澳大利亚,早在2003年,中国铝业牵头并联合其他中方企业成立了投标联合体,参与昆士兰州的Aurukun铝土矿开发项目的竞标。尽管与中国铝业竞争的都是如美国铝业公司、加拿大铝业公司、必和必拓、力拓等行业巨头,但中国铝业认为,这表明了中国铝业开始与世界一流铝业和矿业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在拥有丰富的三水铝石铝土矿资源的越南,由中国铝业联合其他国内企业承担越南多农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目前项目也进展顺利。 除了资源,中国铝业还积极开拓海外技术市场,通过氧化铝和电解铝技术输出和工程项目合作,对中国铝业开展海外资源开发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国铝业公司旗下的中国铝业国际已成功向伊朗、印度出口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解铝技术,并承担了向印度和哈萨克斯坦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电解铝生产技术的前期工作和工程服务,帮助欧洲国家设计的闲置多年的伊朗贾贾姆氧化铝厂生产出了合格的氧化铝。 除了铝产业的一体化,中国铝业还酝酿着“大有色”的版图。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铝业在产业结构上,将形成铝、铜、稀有稀土金属三大板块。 去年10月,中国铝业获得大冶有色股权的无偿划转,大冶有色当时是国内产量排第四的铜冶炼企业。因为铝的行情和铜的行情并不一致,一般来说当金属市场处于牛市中时适合做买铜卖铝的套利,当金属市场走入熊市时适宜做买铝卖铜的套利。所以中国铝业此举最直接的得益就是铜与铝相互搭配,规避了产品过于单一的风险。 显然,对中国铝业而言,如果打通铝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稀土和铜、加快海外矿产开发三项战略能够稳步进行,今后原材料乃至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也许都能更好地规避。 2005年铝行业大事记 1月1日起,国家财政部取消电解铝8%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开始对铝征收5%的出口税。这一不退反征的政策被业界视为对电解铝行业投资彻底降温的举措。 2月,国资委决定,由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对中央企业收购活动进行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企业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收购活动。 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电解铝行业亏损面达80%以上。与此同时,原料氧化铝供应十分紧张,价格居高不下。 5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协会联合调研电解铝行业巨亏。 6月,我国氧化铝进口资质扩容,一般贸易进口企业由8家增至20家。 8月22日起,氧化铝(含铝矿砂)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国家不再审批新的加工贸易合同。此举是国家为了抑制电解铝出口而采取的又一举措。 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上述两个政策指出加强和改善对铝工业的宏观调控,重在控制总量。业内普遍认为,铝业新政将促进业内大重组。 11月,国内20余家主要电解铝企业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牵头组织下,开始谋划进口氧化铝采购同盟行动。 12月,国内23家电解铝骨干企业在北京集体宣布主动减产10%,以应对当前过高的氧化铝价格。同时进口氧化铝联合谈判启动,氧化铝进口暂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