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邮政服务业 > 正文
 

UPS亚太地区总裁:我们需要公平竞争的环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 14:0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喻春来发自北京

  12月1日,UPS支付1亿美元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手中获得了中国23个区域内的业务独立经营权。这23个区域大约覆盖超过200个中国的城市,占了中国全国生产总值的80%以上。

  面对这一项交易,UPS亚太地区总裁肯.托罗发出了一句感叹:“我们终于能够真正掌握自己未来的命运了。”

  肯.托罗之后解释的理由很简单,“这使我们明确有更好的势头来加强我们已经有的基础,中国市场对UPS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当天,肯.托罗就直接掌控中国23个区域的经营权、UPS加拿大罢工事件、在上海建立转运中心、中国出台邮政法等问题,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采访。

  第一财经日报:UPS和中外运合资公司会不会发生变化?中外运的品牌是否不再和UPS品牌一块出现?

  肯.托罗:我要讲两点,UPS在中外运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有着战略的投资;我们协议是根据说双方友好协商达成的一个协议,就是说UPS将会逐渐地来接收由中外运负责的UPS在中国合资公司,还有其他地方的速递业务。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UPS开始计划接收在5个城市的业务,在整个的2005年其他的18个城市的业务也将陆续的转交给UPS,通过这些城市我们整个的业务将辐射超过国内220个城市。

  在这些区域内,UPS将不再需要中外运代理它在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UPS可直接掌控并经营,但是还有很多区域UPS没有覆盖到,在这些区域里中外运可以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服务。是的,我们的两个品牌不会同时存在。UPS将有自己品牌的汽车,同时我们的服务人员还是会穿着UPS的制服,它将意味着UPS在中国加快业务的步伐。

  在2005年12月之前,在中国,UPS自己品牌的汽车将会达到超过500辆,在中国整个员工的数量将超过1700名。

  第一财经日报:直接掌控中国23个区域的经营权对UPS有什么意义呢?你所说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主要指什么?

  肯.托罗:我们与客户有着这样直接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快地进行投资,拓展中国的业务;可以与客户走得更近,了解他们之间的需求,来支持他们的业务,降低成本,我们也能更好地控制我们的操作流程,在中国积极地贯彻UPS在全球一致的标准和服务;增加有UPS品牌的汽车的数量,以及穿UPS制服的员工;通过内部提拔的体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客户。

  我刚才讲到中国市场有革命性的变化,它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一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我们认为UPS在这方面可以有它独特的长处,可以适应这个革命性的变化,因为我们是唯一可以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的方案的一家公司,使货物、资金、信息同步流动。

  第一财经日报:此协议谈判了多长时间?1亿美元的价格值不值得?在其他市场上有没有类似的投入?

  肯.托罗:实际上,我们在跟中外运谈判的时候,双方都有交接业务的意愿。实际谈判我们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1亿美元是一个公平的价格,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价格。

  我们所付的1亿美元,实际上是接收两部分,一个是合资公司,还有一部分是其他地方的代理。

  对于将来即将开辟23个中国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实际上还按照目前现有的运营方式进行。目前在中国开辟有直接航行的空中线路有两个城市,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对于其他的城市我们通过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合作,使它们能够通过上海连接厦门、青岛、广州。我们将继续使用航空的网络向中国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UPS不应该只有一种商业合作模式,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各种商业模式的共同存在,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根据中国WTO的协议,下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在2005年12月。因为这期间将会进一步地开放,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我们会有更多不同形态公司的选择。

  第一财经日报:除了这1亿美元外,UPS还需要投入多少钱在这23个地区开展直接控制的国际快运业务?

  肯.托罗: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实际上这1亿美元只是在协议当中规定UPS用于直接掌控23个城市的国际速递业务。如果需要继续开展的这些业务的话,UPS将要投入给更多的投资,比如说在人员、车队、其他的设施方面,我们都会进一步地进行投资。我们的投资数目将会是一个适量的数目,目前,我的头脑里面没有一个很具体的数字。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UPS在中国市场业务增长数据是多少?你如何看待这个市场?UPS在中国国内的业务是否也在此次协议中?

  肯.托罗:因为我们是一个美国上市公司,有一些东西我们不能透露,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对中国市场方面非常乐观,对于UPS来说,中国市场是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市场,我们对它非常重视,换句话说,它对UPS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UPS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和某个地区的业务,我们在中国具体业务数据有一个长期的增长,去年的增长是40%,今年到目前为止是90%。上个季度来说,我们亚洲地区的业务增长30%。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非常乐观。

  这个协议并不意味着UPS在中国将会把中外运在国内的速递业务这一块也收购过来,我们之间的协议实际上是UPS在国际业务上这块,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也在考虑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包括把我们的产业合并到合资公司里面。

  第一财经日报:你是如何看待近期UPS在加拿大发生的罢工事件?

  肯.托罗:最近在加拿大发生的事件对我们客户来说是不幸的事件,但是我们UPS可以很快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可以迅速地结束这个事件。这个事件对UPS公司、对于UPS的雇员、对于我们的客户是不利的,我们希望尽快可以达成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结果。

  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UPS把转运中心建在上海,而没有选择广州或别的城市?肯.托罗:在评估我们的网络之后,上海在中国来讲是一个最好的地方,不仅可以联系到我们全球的网络,而且和我们亚太内部网络有一个更好的连接。我在这里强调,UPS的网络不是一成不变的网络,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网络,我们不停在评估中国其他的城市,在亚洲我们有几个中心,他们的建立是要看如何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一财经日报:由于中国国内速递业务中有一块是由中国邮政专营的,目前,中国的《邮政法》正在讨论中,你是如何看待这部法律的?

  肯.托罗:我们最近看了最新的《邮政法》草案,通过亚太快递商协会(这是我们行业的协会),我们也提了以下几点意见:我们希望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竞争是一件好事;关于草案提到的基金,我们认为不应该像快递服务业征收额外的税费,而是希望有邮政基金在全中国和西部的发展;中国邮政如果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就不应该同时起到监管的作用。插图/苏益

  相关链接

  1988年,UPS公司与中国外运集团签订代理业务合作协议,开始在中国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广州、深圳市场的业务。

  1996年5月,UPS与中外运共同在北京成立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1999年,UPS与中外运签订合作协议,将UPS的业务拓展到中国21个城市,并包括一些附加投资,涵盖业务发展、为提高UPS品牌认知度而采取的培训和管理交流等项目。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