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来得太突然,让人久久无法从悲恸中走出。从震灾发生到举国哀悼,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的心灵被一次次地刺痛,又被一次次地感动。已经记不得多少次被眼泪蒙住了双眼,但永远会记住举国默哀的三分钟里,被肃穆与感伤凝固的时间和让人撕心裂肺的警报与鸣笛声。[详细][评论][最新报道]>>查看全部财经视点
  
  突如其来的灾害让所有的中国企业面临大考,企业公民、社会责任不再是理念,而是切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不仅表现在一次捐款、一次公益活动上,而是如何将企业公民的理念内化为企业常规的运营机制,日常的管理行动和每一位员工的行为。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股东利益最大化仍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是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们必须将企业的利益与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震灾是大考,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这种“创伤性的习得”时间虽然短促,但学习的速度更快,记忆更加深刻。 >>详细
  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曾经被大多数CEO视为次要问题的概念,现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高管的重视,成为主流的观点。然而,目前全球大多数公司做得并不是很好。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的兴起是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企业不得不努力维护自己的声誉,同时也要保护生意的环境。一些大公司的诚信缺失,导致政府强化了对企业的管理。>>详细
  早上7点多钟,倪德恒一家就在忙碌着迎接“昂贵”的新一天。31岁的倪德恒已经开了5年出租车,他是家里起得最早的,负责叫醒全家人。家住在北京市海淀区最西北的角落——白家疃村。
  母亲张凤英先去家门口自己开的小卖店收拾一下准备开张。儿子天天正在收拾书本准备上学。吃过早饭后,妻子焦萍萍骑上自行车准备去超市上班,她是“蒙古王”酒的促销员。>>详细
    
  制度是企业公民建设的基石,但制度之外的人情,则让这家企业在履行公民义务时显得更从容、成熟,同时也铸就了员工的凝聚力。5月24日,成都双流机场货物转运中心。卢开宇把一箱饼干卸下来后,接听了本刊记者的电话。在一片嘈杂声中,卢开宇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做的算微不足道了”。
  或许是因为连日来的疲惫,或许是因为看过太多的感人场面,作为安捷伦成都分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卢开宇并没有过多谈论公司或自己在赈灾中做的事情,包括发动员工利用周末到机场帮助搬运救灾物资,最终得到了170人。>>详细
  
  含泪加班赶制1亿多救灾通信设备。灾难后,保障通讯至关重要,华为“临危受命”抢时间。5月21日,在北川县片口乡协助中国移动抢修基站的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员工袁翮和郭亮亮,奋战4天顺利开通基站后乘坐直升机返回成都。在年仅24岁的郭亮亮眼里,赴重灾区参加抢修,是本命年一件让他感觉最震撼的事。 >>详细   短短一天之内完成复杂的人力、物力、财力部署,投入赈灾,康师傅的赈灾战役也是检阅内部沟通和协作的战役。 五月二十三日晚上九点多钟,记者的手机响起,是一个来自重庆的号码。“对不起啊,柳总今天一直都在忙着发放赈灾物资,恐怕采访要推迟到明天了。”一个焦急的女声说道。>>详细
    
  吴海军为赈灾尽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满腔热忱背后,丧失了兼顾员工利益的理性,平心而论,在这方面王石倒是比吴海军更进一步。
  有理性还要有人情味 为冰冷的制度涂上暖色,但王石的问题在于过于崇拜商业理性。汶川地震发生后,万科捐款200万元,网民普遍认为其捐款额与收入相比过低。对此,王石回应:“200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另外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使慈善成为负担。” >>详细 (相关:在国外 企业捐赠一般是救穷不救急
    
  捐款首先是值得肯定的,简单来讲,捐得越多当然越好,这是朴素的感情。但是,捐款不能代表一个企业就是企业公民,这只是成为企业公民的条件之一。我们根据联合国的全球契约,委托清华大学制定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评估评价标准,包括9个方面,即对所有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供应商负责;对政府负责;对环境负责;对公共事业负责;对保护知识产权负责;发布《企业公民报告》或相关报告。
  企业公民是一个和谐发展、全面、平衡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只是其中某一个方面,“企业公民”是优质企业的代名词。>>详细
  
  把公益事务“外包”给NGO,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是一种较深层次的CSR实践。当国内企业的公民意识开始苏醒,国际上一些优秀企业已经探索到一条更新的路径让灾难救助工作更加高效,并且能够持续开展企业公益事业。这种做法就是企业与专业的NGO合作,因为NGO在救灾扶贫。>>详细   没厘头,地产大佬王石因万科第一次捐款200万元与网民争执了一番。事后王石表示歉意,没必要因此无谓之争分散了人们对抗震救灾的注意力。不少网民觉得王石的答复过于理性,有些“冷血”。其实企业捐款本是自愿的事,捐多捐少量力而行。但大灾当前,国家正逢多事之秋,企业作为社会一分子,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也是分内之事。>>详细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钟源  电话:010-62675361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