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炒作期货而导致巨额亏损、曾一度被业内认为重生无望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简称中航油),出人意料的是竟然仅用了1年、提前4年就还清巨额欠款。不仅如此,在2007年该公司还实现了3350万美元的净利润,分红派发更是高达21%。中航油巨额利润惹暴利质疑。 [全文] [评论] >>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国人买单中航油巨亏
  在新加坡炒作期货而导致巨额亏损、曾一度被业内认为重生无望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简称中航油),出人意料地仅用了1年时间就提前4年还清巨额欠款。2007年,该公司还实现了3350万美元的净利润,分红派发更是高达21%。
    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中航油母公司中国航空燃油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集团)主导的国内航油交易让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航油成本不断攀升,用油成本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也使得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一直居高不下。 [全文]
中航油简介

   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
    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

中航油石油投机巨亏 >> 详细

·07年02月07日:中航油原总经理被责令辞职
·06年03月21日:陈久霖新加坡一审被判刑
·06年03月08日:陈久霖新加坡受审
·06年03月02日:中航油三董事被罚逾300万
·05年08月19日:中航油被管理局罚800万
·05年06月11日:中航油董事长回国被拒
·05年06月06日:报告认为陈久霖负首要责任
·05年02月23日:中航油发表声明 否认指责
·05年02月18日:陈久霖称集团一再错失时机
·05年01月07日:美律师 小股东起诉中航油
·04年12月15日:中航油组新公司 面临诉讼
·04年12月10日:国资委表态 追究责任
·04年12月09日:新警方正式拘捕陈久霖
·04年12月08日:新交所就中航油发表声明
·04年12月08日:法兴业银行踢爆中航油隐情
·04年12月07日:新加坡警方出手调查中航油
·04年12月06日:新政府召陈久霖等协助调查
·04年12月02日:中航油石油期货亏5.5亿

中航油巨亏两年后——2007年人事调整

    炒作原油期货巨亏5.5亿美元的中航油,终于在2007年公布人事变动消息。
    国资委宣布,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总经理荚长斌被责令辞职,原中航油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久霖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中航油前董事顾炎飞、董事主席荚长斌及非执行董事李永吉分别被罚款15万、40万、15万新元。
    中航油集团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孙立接任总经理一职。
     三位副总经理分别是李纯坚、龚丰、张志刚,总会计师是赵寿森。>>详细

中航油涨价、追债惹争议

 · 中航油提价 乘客无奈买单:垄断国内航油供应的中航油今年首次提高航空煤油价格210元/吨。航空公司再次面临成本压力。航空公司转嫁成本,过亿民航乘客间接“掏腰包”来填补中航油巨亏的“窟窿”。 >>详细
 · 中航油追债殃及乘客滞留:鹰联航空拖欠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华北油料公司的油料款,中国航油指示下属的中国航油河北分公司于7月17日凌晨开始停止给到石家庄的鹰联航空公司的飞机加油,导致三个航班无法正常起飞,375名乘客滞留石家庄和秦皇岛。 >>详细

小调查
1、中航油提前4年就还清5亿美元巨额欠款,您怎么看待?
转嫁民航乘客,国人集体买单
依靠中航油自身效益提高
不好说

2、您怎么看待国内航油价格?
非常高,为中航油提供暴利
符合市场规律
不好说

3、您怎么看中航油的企业内部管理?
很好,运营有效率
很差,管理很混乱
不好说
 中航油一年填平5.5亿美元黑洞
中航油提前4年还清陈久霖事件巨债
  2004年11月28日,由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因爆出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不得不停牌重组,当时成为震惊海内外、仅次于巴林银行的丑闻。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中航油重组成功获得重生。不过代价是国有资产的缩水,在巨亏事件之前,中航油集团持有中航油75%的股份,重组后,中航油集团不得不注资7577万美元添窟窿,而且股权比例还降到了51%。
    仅仅过了一年多,中航油不仅偿清了所有债务,而且在2007年还录得巨额利润。“中航油2007全年经营性净利润高达3350万美元,分红派发率为21%,是中航油自上市以来的最高历史记录,”中航油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孙立透露。
    中航油母公司中航油集团的业绩也是节节攀升。“2007年,中航油集团共销售航油及其他成品油1451万吨,比2005年的975万吨增长49%;但销售收入达到749亿元,这一数字比2005年增长118%!”孙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全文]
航空公司转嫁成本 乘客买单
   按照盈利变化数字来推算,2005年航油平均售价每吨3524元,到了2007年,航油每吨平均售价涨至5162元。
    面对高额的航油成本压力,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不得不提高燃油附加费的征收水平,目前,国内航线800公里以上每人征收100元、800公里以下每人征收60元。按照去年1.6亿人次民航乘客来计算,国内乘客掏出了近100亿元的燃油附加费。
    分析人士认为,中航油及中航油集团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仍然能录得如此之高的利润额,完全是依赖于国内迅速增长的民航市场需求,过亿民航乘客间接“掏腰包”来填补中航油巨亏的“窟窿”。 [全文]
 投机致亏
投机石油期货欠下巨债
  中航油东窗事发源于贷款审查,法国兴业银行在对中航油一笔约500万美元的贷款审查中,最早发现了该公司在伦敦石油交易所及纽约石油交易所从事期权交易的大量亏损头寸,这些头寸分布在多家银行。
    中航油是通过多家经纪公司从事原油期货期权交易的。作为现货商,中航油在30美元/桶左右建立了大量的卖出期权,从而引来灭顶之灾。
    此外,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向新加坡高等法院提交的一份证词表明,公司一年前才参与衍生工具投机交易,今年第一季度的损失额只有580万美元,到第二季度的潜在亏损已达3580万元。由于中航油始终没有收手,才出现如此亏损。 [全文]
忘却“现金是王”
  在资本市场上,“现金是王”,而身为CEO的陈久霖甚至并未根据公司的财务实力,为此次投机交易明确设定一个现金头寸的上限。无限开放的赌注,加之永不服输的心理与支持这种心理的“判断”,爆仓只是迟早之间。
    中航油(新加坡)进入石油期权交易市场始于2003年下半年,年底公司的盘位是空头200万桶,而且赚了钱。这显示该公司当时已明显违背《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涉身险地,从事投机性交易。
    随着2004年石油价格一路上涨,到3月28日,公司已经出现580万美元账面亏损。陈遂决定以展期掩盖账面亏损,致使交易盘位放大。至6月,公司因期权交易导致的账面亏损已扩大至3500万美元。直到此时,陈久霖仍未设定交易头寸上限,赌博之心益重,当期将期权合约展期至2005及2006年,同意在新价位继续卖空。 [全文]
 是谁搞垮了中航油
成败陈久霖
  那个思路开阔、作风果敢的陈久霖和那个赌性深重、不肯及早低头直面灾难的陈久霖,正是同一人;被誉为新加坡“龙头大班”、振翅待飞的中国航油(新加坡)和突然就走到破产深渊边际的中国航油(新加坡),也正是同一家公司。
    中航油(新加坡)被步步推向悬崖,既是因为主事人陈久霖与市场对赌失败,也是因为深植于国有垄断企业的制度错位无从约束乃至鼓励了与市场对赌的“豪气”
    在资本市场上,“现金是王”,而身为CEO的陈久霖甚至并未根据公司的财务实力,为此次投机交易明确设定一个现金头寸的上限。爆仓只是迟早之间。 [全文]
陈久霖:我有三点错误
  陈久霖就中航油巨亏表示,错误主要在三方面。第一是用人失察,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和期权交易员之间可能存在的勾结关系。
    第二是决策失误。当得知亏损时,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听取了贸易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建议挪移盘位,没有当机立断地斩仓。
    第三是报告迟缓。正如国资委李毅中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没有很好地履行《风险管理手册》的有关规定,没有及时向董事会和集团报告账面亏损情况。 [全文]
“拼命顾三娘”操刀出售股权背骂名
  作为出售股权的主要操刀手、中航油特别工作组组长顾炎飞,为此背上了骂名。顾是中航油债务重组以及股权重组中“挑大梁”的人物,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在业界得名“拼命顾三娘”。
    “当时中航油旗下只有数得过来的几块资产,这是董事会和高管层商量的结果,而且,当时要开展油品贸易,而又欠债权人钱,还有亏损的5.5亿美元烙在你身上,哪个银行给你授信额度?” 一位中航油坚持匿名的高管称。目前,顾炎飞已离开中航油,被新加坡淡马锡任命为北京首代。 [全文]
 重组求存
2004年:新加坡淡马锡有意重组
   中国航油的文告宣布,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和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有意参与重组计划。它们可能以同等比例,一起注资多达1亿美元(1亿6500万新元),在重组后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 [全文]
2006年:中航油重组方案高票通过
   中航油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对重组方案和新董事会成员进行投票,中航油的重组方案以99%的赞成票获得通过。这意味着中航油重新上市仅仅剩下一个程序问题,据中国航油集团有关人士透露,3月底中航油应该可以恢复上市。 [全文]
2006年:中航油回归航油进口主业
   中航油(新加坡)宣布,经过12家供应商竞标,已完成28.5万吨航油的招标事宜,这是公司重组以来第一次以主体采购模式进行航油招标。此举标志着,这家唯一为中国提供航油的进口商终于重拾主业。 [全文]
2007年:中航油出售CLH股权偿债
   作为债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中航油(C47.SG)日前宣布将其所持有的西班牙石油企业CLH5%股权出售给一家名为Caix-anova的公司,作价1.71亿欧元。中航油表示,此次出售股权所获得的收益中将有6220万美元用来偿还公司债务,该债务将于2007年3月到期。[全文]
 垄断利益怎可如此分割
国人为垄断巨头海外巨亏买单
   中航油的“实力”是依托着中航油集团这坐大山。2006年3月,为了让中航油起死回生,中航油集团拿出7577万美元添窟窿,而且为争取债权人的同意,其手中75%股权变成了51%,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中航油的“实力”是它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中航油掌握着国内90%的航油进口业务,中航油从海外采购回来航油就不怕卖出去,因为国内民航市场每年以2位数增长,它一断油,国内航空公司都要去跳楼了。
    中航油的“实力”是13亿中国人不断鼓起来的腰包。由于航油价格高企,国内已连续多次上调燃油附加费,现在已经高至每人60-100元的历史高位,但坐飞机的仍然络绎不绝,每年还在以两位数在增长。 [全文]
消费者承担石化巨头无法判断的垄断利润
   国内石化巨头再次获得政策性补贴款。中国石化和S上石化近日各自发布公告,两公司分别获得财政补贴123亿元和3.4亿元。对此,中国石化相关人士表示:“这对公司2007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将是非常好的消息。”
    对于完全市场意义的企业而言,由价格波动带来的短期损失,一般是用往年利润累积和企业内部挖潜予以抵消。抱怨政策导致的亏损,绝非是市场化企业的特征,历来只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的体制性专利。而且,这种源于垄断体制的专利已然成为石油巨头漫天要价的资本。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石油巨头本应在享有垄断丰厚利润的同时,充分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但实际情况却是,石油巨头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要远超其社会责任。中国石化等垄断企业“多跟涨、少跟跌”的举措,将盈利尽可能多地留在公司内部,而其中的压力却让消费者去承担。 [全文]
三大垄断行业利润高 电力石油电信2006年前7月赚三千亿
   国资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前7月,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4967.5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8.6个和1.4个百分点。2006年前7月,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4967.5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8.6个和1.4个百分点。但由于成本增速快于收入增速,国有重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电力、石油石化、电信行业实现利润列前三位,分别增长46%、28.2%、7%,合计实现利润3109.9亿元,占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62.6%。汽车、有色、机械行业实现利润增长也较快,增速均在52%以上。
    由于成本压力持续增大,国有重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这主要体现在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3个指标同比均有所下降。前7月,成本费用利润率9.7%,下降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17.7%,下降0.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8.5%,下降0.3个百分点。 [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小匀     联系方式:010-62675284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 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