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将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划走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同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将由地方制定。 多年以来,在政府序列中,国家发改委是政府组织经济管理和经济发展工作这个“大家庭”中的“长子”。而今,“长子”开始了“瘦身”之旅。[全文][评论] >>查看全部财经视点
背景介绍

    发改委现状:国家发改委有26个司局,1000多工作人员。在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中,发改委是一个地位独特的“超级大部”。内设司局包括工业、交通、能源、就业等国民经济所有领域,职责范畴则包括国民经济规划、产业和投资政策、体制改革、价格等,并参与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

    新领导人张平:3月1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原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张平当选为国家发改委主任。

发改委机构改革的历次调整

1952年 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
国家计划委员会1952年11月成立。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这个机构一度被看作 计划经济核心堡垒。
1988年 国家经委被合并进国家计委
1988年,原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被撤,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此时,国家计委被定位为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不再承担微观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能。
1998年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成立
在1998年3月的机构改革中,它被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当时的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的宏观调控部门还包括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和央行。  ● 2003年 国家发改委成立
2003年3月,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经贸委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经济运行调节等职能,划归国家发改委。 [全文]

聚焦发改委新掌门张平

    “作风细腻、踏实细致。”发改委一位官员如是评价,“是那种举重若轻的人物。2005年是年8月,张平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张平简介:1966年从安徽银行学校信贷专业毕业后,任银行营业所会计。从上世纪90年代起,历任安徽省计委主任、芜湖市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等职,一直分管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方面工作,地方工作经验丰富。  [详细]

国务院机构改革拟新建5个部

    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以大部制为核心内容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尘埃落定。   
    按照方案,新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详细]

 发改委回归宏调角色定位
 简化行政审核程序 发改委首当其冲
 
   现在的国家发改委主要是国务院的综合协调部门,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卫生部等很多部委都能在发改委找到和它对应的处和司。此外,发改委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同为宏观调控部门,但主要还是发改委在负责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发改委确定项目投资或政府采购后,由财政部配套资金划拨,银行予以贷款支持。”张经说。 [全文]
 定位宏观 削减机构调整瘦身
 
    2008年的机构改革,对发改委的再定位,对财政部和央行定位的进一步明晰,目标指向了“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按照已经公布的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国家发改委的工业行业管理、能源行业管理职能将分别划入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此前,发改委工业司主要负责拟订主要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还承担盐业行政管理。
    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均与国家发改委职能交叉,发改委交通运输司、就业司等机构职能估计会有调整。 [全文]
 质疑发改委当前新政机构设置
 发改委不改统“死”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孙珩超认为,改革不在于把部门合成大部就好,现在的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权力越集中,不但管不好,还管出毛病。“就比如发改委,工作人员有1000多人,把中国经济发展全给统死了,一个部门职责究竟有多大?”
    孙珩超指出,现在的发改委等于是一个“小国务院”,在发改委某个部门下面一个司下面的一个处的处长面前,全国各地跑项目的专家连一句话都不敢辩,“他以为自己对了,其实是专家不敢反驳,一反驳项目就没有了,把这些人惯坏了,以为自己真的是专家。” [全文]
 管宏观却搞起微观?
 
   中科院院士李灿也指出,发改委管得越来越细,“现在有些领导下去,前呼后拥的,省市领导都要围着,为何要围着他?这里面有问题。”他呼吁,改革要反思一下,为何这个部门的官员揽这么多事?全国政协委员田中群也指出,现在有些部门的职责,该细的不细,该粗的不粗,“比如发改委。” [全文]
 审计长李金华质疑:发改委最需要改革
 
  “把改革放在发改委,是不合适。本来发改委就是机构改革的龙头,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牵头搞机构改革,这个怎么可能呢?”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建议。“现在政府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多得很。一个部门有100多个,整个国家机关有2000多个,阵营非常强大。三五个人,挂个牌子,就收费。”对部委下属单位中介组织乱收费,李金华提出了批评。 [全文]
 具体问题尚未落实
 改革方案尚不具体
 
   面对“瘦身”,“现在大家已形成了委里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职能的预期,但大家心理没有底的是要减少到多少。”一位在发改委工作的人士称。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12日在海南代表团小组审议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时提出,希望在制定各部门“三定”方案时,将改革方案里原则的话转变为具体的规定,“比如说国家发改委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怎么减,减什么,最好有明确的规定。” [全文]
 角色定位如何酝酿
 
    除宏观调控角色定位,张平还面临着发改委自身的改革角色定位。   
    诸多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方案的酝酿,如收入分配改革、医疗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包括铁路改革、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都在发改委职能范围内。而发改委内部机构设置中,只有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一个司局职能明确涉及体制改革。但由于该司人员编制有限,每年至多关注一两个改革内容,其他均分散在发改委相关司局。如医疗改革由发改委社会司作为主要负责司局。 [全文]
 国家发改委未来展望
 形成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对发改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规划、协调,减少对微观事务管理。作为中央宏观调控重要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张平面临着如何去实现、完成形成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任务的挑战。[全文]
 建立健全多部委协调机制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指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可以预见的是,财政部、央行亦将在改革完善预算、税政管理和健全货币政策体系上有新动向。 “这次机构改革提出要将更多职能让位市场的同时,还探索一种长期化的宏调方式,避免重蹈机构再膨胀的覆辙。”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鲁照旺说。 [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明晨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