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发改委之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1:50 第一财经日报

  

  国家发改委主任 张平 插图/苏益。

  前日,离开国家发改委两年的张平重返故地,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任国家发改委(曾名国家计委)主任。此时的国家发改委已站在了大转型的关口。

  根据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将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划走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同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将由地方制定。

  多年以来,在政府序列中,国家发改委是政府组织经济管理和经济发展工作这个“大家庭”中的“长子”。而今,“长子”开始了“瘦身”之旅。

  “变身”脉络

  成立于1952年11月的国家计委,经历了与其他部委多次的“离合”,而“离合”背后折射了政府对经济管理方式的认知和选择。

  1988年那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前,国家经委与国家计委,是中央经济决策体系中的两大支柱,曾有“国家计委制定经济计划,国家经委执行经济计划”的说法。曾在国家计委任职多年的一位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国家经委是1956年从国家计委分出来的,都是管理经济运行,但各自的侧重是,计委管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而经委负责年度计划。

  到了1988年的机构改革中,国家经委被合并进国家计委,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说明机构改革方案时强调:“现在的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在职能上重复交叉比较严重,而且承担了许多应该由其他部门管理,甚至企业经营的具体事务。”

  但后来,类似国家经委职能的国家经贸委又迅速崛起,并一度被称为“小国务院”。“原因是经济基础未有大改变,微观经济运行的职能就从计委分了出来,成立了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到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成立国家经贸委,统一管理产业政策、经济运行等职能。”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原司长张经告诉本报记者。

  到了2003年第五次机构改革时,国家经贸委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经济运行调节等职能,划归国家发改委。此外,国务院体改委的职能亦并入国家发改委。这样,国家经委、国家经贸委的先后并入,使发改委有了微观管理权,而体改委的并入,再使发改委具有了宏观调控和部门协调权。前述曾任职国家计委的专家表示:“国家多次将经济微观管理权和宏观管理权整合起来,是想两者能有效衔接。”“但现在看来当时合并得有些着急,盘子太大了,结果在一个部委里既要抓经济运行,又要管中长期大型项目,还要负责体制改革,自然应顾不暇。”张经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直言,将有关经济运行的管理职能合并到国家发改委,不是好办法,按照传统计划体制的观念,所谓经济运行就是如何分配技术改造资金。将经济运行职能合并过去,不利于原国家计委转变自己的职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孙珩超日前更是在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称,发改委把一部分经济运行权抓到了手上,宏观搞管理的,结果搞到微观上去了。

  而2003年体改委并入后,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这五年的发改委,突出了发展职能,但改革的工作力度相对不够大,“对水电煤油的体制改革五年来有点滞后。”

  调控重任

  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历程,呈现了其他部委整合进国家发改委的路径,同时国家发改委(计委)的内部职能,也在逐渐转向宏观管理。

  “1988到1993年期间,国家计委先是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然后‘指令性计划’逐渐变成‘指导性计划’,原材料供应从百分之百的调拨,改成百分之五十,后来变成百分之三十的调拨。”前述曾任职国家计委的专家表示。

  而从1993年的国家计委到1998年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变化,背后“是要将一个综合经济部门改造成一个宏观调控部门”(见十四大报告)。

  到了2003年,“计划”二字彻底从国家宏观调控部门的名称中淡出。

  但在应对1993年经济出现过热和2007至今的经济再次过热的趋势中,因使用临时经济干预政策,外界对国家发改委仍颇有微辞。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