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发改委之变(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1:50 第一财经日报

  1993年,从国家体改委任上调任国家计委主任的陈锦华在《国事忆述》中回忆:“从改革计划经济模式的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从改革的动力——国家体改委的工作岗位,一下子成了改革的对象——国家计委的工作岗位。我感到有点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味道。”

  上任没有多久的陈锦华就四处奔走推行调控政令,为有效调控,1994年国家物价局并入国家发改委。而从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通过政令的方式控制土地供应,项目审批,强化环保标准的执行和调控房地产。到2007年底和今年春,国家发改委更是再次对一些物价实行了临时干预政策。

  “有的部门对应急事件发生的第一反应是习惯的计划手段。”张经说,不过他也坦承,对于把住宏观、放开微观,还拿不出尺度来。

  “在过去的一系列改革中,它的宏观调控角色越是被强调和突出,它就越要依赖众多的微观手段,来实现这些宏观目的。”上述发改委专家说。该专家认为2003年的机构改革,把短期调控、中长期调控、体制改革、总量控制等目标一致、彼此关联的宏观调控职能都归并到了一个部门,“这一方面可以使三者配套,但也因经济波动而陷入具体的干预中,减弱了宏观调控能力。”

  “管钱”的部委

  现在的国家发改委主要是国务院的综合协调部门,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卫生部等很多部委都能在发改委找到和它对应的处和司。此外,发改委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同为宏观调控部门,但主要还是发改委在负责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发改委确定项目投资或政府采购后,由财政部配套资金划拨,银行予以贷款支持。”张经说。

  因发改委掌握着全国大型基建和投资的审批权及资金调配权,前述曾任职计委的专家向本报这么描述道:“早上8点,在发改委大门口就有很多人在等着,目标是来争取国家的支持。”

  记者掌握的一份资料显示,2004年,某省一位副省长曾专门向该省下辖地方政府介绍“跑部进京”的经验:“跑与跑的水平不一样,东部省区跑项目成功率比较高的原因,在于前期工作做得非常好,问不倒,提什么问题都能答出来,疑虑全部打消了,只要符合国家政策,有什么理由不批?西部地区普遍的问题是前期工作差,去一次两三个问题答不上来,跑回去再整,到北京再答不上再回去,反反复复,实际上钱没有少花,时间也浪费了。”

  “对于各地政府来说,加大前期工作投入,这是花小钱换大钱的买卖,舍不得小钱,得不到(地方发展急需的)大钱。”上述专家说。

  为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于某些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但商务部研究员马宇称,原本由地方政府批的项目到发改委备案后,发改委实际还是变相审批。

  “长子”难为

  对于发改委的历史身份,一位已退休的发改委司长感慨,多年以来,在政府序列中,它是政府组织经济管理和经济发展工作这个“大家庭”中的“长子”。“长子”权力很大,但责任更重。要协助家长组织、协调全家,安排好全家的生产生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时还要忍辱负重,把各方面的失误背起来。

  在发改委系统中,原国家计委主任宋平、陈锦华、曾培炎常教导并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发改委(计委)的干部要从政府而不是从部门的角度去考虑和处理问题。”

  “计委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上考虑和处理问题,但又不能站在家长的位置发号施令,这就是计委工作的难处。”上述发改委专家说。

  面对“瘦身”,“现在大家已形成了委里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职能的预期,但大家心理没有底的是要减少到多少。”一位在发改委工作的人士对本报说。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12日在海南代表团小组审议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时提出,希望在制定各部门“三定”方案时,将改革方案里原则的话转变为具体的规定,“比如说国家发改委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怎么减,减什么,最好有明确的规定。”


孙荣飞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