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改委再定位 瘦身削权主抓宏观调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6日 08:16 经济观察报
翁仕友 袁朝晖 程志云 55岁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又一次被重新定位。 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以大部制为核心内容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尘埃落定。 按照方案,新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交通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不再保留。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列于机构改革方案的第一条。由此,国家发改委的定位再次进入改革视野。这也是近20年来,机构改革第四次聚焦于调理发改委定位。 根据方案,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此间观察人士称,发改委瘦身看似削权,实质上拔高了它的位置,使其能超脱于部门利益之外。 瘦身 位于北京市月坛南街的国家发改委有26个司局,1000多工作人员。在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中,发改委是一个地位独特的“超级大部”。内设司局包括工业、交通、能源、环境资源、社会发展、外资、贸易、就业等国民经济所有领域,职责范畴则包括国民经济规划、产业和投资政策、体制改革、价格等,并参与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 按照已经公布的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国家发改委的工业行业管理、能源行业管理职能将分别划入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此前,发改委工业司主要负责拟订主要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还承担盐业行政管理。能源局不仅承担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的提出,还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以及石油储备的管理。 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均与国家发改委职能交叉,发改委交通运输司、就业司等内设机构的职能估计会有一些调整。 以交通运输为例,机场的改建扩建等事项目前均需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在本轮机构改革中,这些权限会否转移到交通运输部也是一个疑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已有民航系统高官作出呼吁。有专家认为,在大部制改革推行之后,势必会带来政府权力的重新配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便是如何改革发改委。 在此之前有专家设想,在大部制改革中,将国家发改委的部分职能并入国务院各部门,比如交通运输司并入交通运输部、外资司和经贸司并入商务部、财政金融司并入财政部、农业经济司并入农业部等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本报,全国两会之后,第一步工作会是部委间职能的梳理,包括一些微观项目审批权的清理,这项工作估计会在两个月内完成。 在国家发改委的职能中,投资管理、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权重很大。这次机构改革方案对此有明确的指向。3月11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特别提及,今后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同时,改进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外,由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 “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实际上,改革并不是削弱了发改委,而是加强了,把它的位置拔高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告诉本报。 早在上世纪末,就有学者提出“国家计委”不应该承担具体项目审批,可以改革成类似日本企划厅的政府组成机构,它高于各部委,专注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制订。魏加宁认为,如果能解决微观项目审批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就能从部门利益中超脱出来,这样去协调宏观调控,也就更名正言顺了。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