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没有一个纯学术性的经济讨论会,像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那样,让经济学界记忆深刻,让与会者至今还津津乐道。
  1985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到一个关键点,何去何从,面临新的抉择。而由数十位国内外顶尖经济专家参与的巴山轮会议,给中国经济发展间接地提出了治理方向,让中国人初次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什么是中国眼前该做的事情。 
  从一定范围来讲,巴山轮会议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巴山轮会议”召开的一个背景是,1984年第四季度中国发生银行信贷失控,投资猛增,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达到10%。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中国经济学家面对此情此景,显得理论单薄,彼此也不服气,对于现代经济学没有普遍共识。 当时在青年改革者中影响最大的是所谓的“起飞派”,认为这些都是经济起飞时期的典型现象,而且,只是表现在结构问题上,而不是总量问题,不应当压制。按这种观点,如果要实行紧的宏观政策,那就是打击改革。[全文][发表评论]
流金岁月 精彩人生
张卓元:我们当时缺国际经验 高尚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吴敬琏:中国的变化不可想象 薛暮桥 思想光芒留存人世

  如果不是话语中还带有少许的南方口音,看到清瘦、白净而高个儿的张卓元,你绝对不会认为他是广东人。与很多经济学家一样,作为当时经济学界有影响的人物,20年前,他也在巴山轮会议的参会名单之列。[全文]   20年前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高尚全是巴山轮会议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走在为中国各方面改革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对于那次会议,他有着与常人不一般的感受。[全文]
  “当时的中国经济学家与外方代表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完全不同,有的理论根本不懂,因为完全没有实践基础。但短短十几年过去,中国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当时的与会代表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全文]   就在离巴山轮会议20年只有40天的7月22日,薛暮桥老人永远地走了,走得是那么从容而又出人意料。现年101岁的薛暮桥是20年前巴山轮会议年龄最大的参会者,也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全文]
赵人伟:庆幸一生坚持一条路

洪虎:体验人生的第一次

项怀诚:那一年收获很多

郭树清:幸运是偶然也是必然

  巴山轮会议上,中方的书面发言只有三篇,赵人伟是其中一篇书面发言稿的作者之一。那篇文章名叫《当前中国体制改革遇到的几个问题》。今天,他仍然记得其中的部分内容。
  只是,岁月的流逝改变了青春的脸。[全文]
  身材高大壮实的洪虎,是我们这次采访的所有参加过巴山轮会议的人员中,普通话说得最标准的人之一。
  在巴山轮会议上,时任国家体改委秘书长的他,被很多人戏称为“后勤部长”,管着很多细小而又具体的事情。[全文]
  与20年前相比,除了外型上稍微有些发胖外,岁月并没有在项怀诚脸上留下过多的痕迹。但这20年,许多地方,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很多场合,记下了他慷慨有力的声音,有些事情,因为他而改变。他走过了一条光荣而又充满荆棘的道路。[全文]   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每当提起巴山轮会议,许多人的讲述里,都会提到郭树清的名字。郭树清那时无疑是个“小年青儿”,只是如今,当年的“小年青儿”业已年近半百,当年的博士研究生已经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银行家。[全文]

巴山轮会议有成绩也有遗憾

  在巴山轮会议上,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纳入讨论范畴。按照一般概念,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但当时中国没有中央银行,只有惟一一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是它商业银行也是它,所以我听他们讲时,觉得通货膨胀离中国挺远,但又挺近,就在眼前。从此很多人也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问题,首先关系到的是价格问题。
  巴山轮会议研究工资问题时,外国专家把工资作为一个价格来谈。提到劳动力价格、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都是新词、新事物,而且讲劳动力市场,那不就等于出卖劳动吗?在巴山轮会议上,除了部分经济学家,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提法。[全文][发表评论]
20年前国际专家谈中国经济改革

  九月上旬(1985年)在我国召开了一次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一批国际知名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实际方面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与中国同事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外国代表们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思想理论背景,但是在对中国经济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却取得了出乎预料的一致。 
  不论是来自东方还是来自西方的学者们都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认为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件大事。如果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成功,必将对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巨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宝贵的经验。
  对西方经济体制有着深刻的切身体验的经济学家们,反复强调中国的经济改革一定要汲取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教训。他们特别指出,中国不应该照抄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经验,相反,应该走出一条独特的新道路。[全文][发表评论]

经济学界其他几次重要会议

    1992年:《改革》杂志呼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会议
    1992年3月14-15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和《改革》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研讨会。

  1994年:京伦饭店微观经济学国际会议
    1994年8月23-26日,国家经贸委与吴敬琏、周小川所领导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课题组和“中国税制体系和公共财政的综合分析与改革设计”课题组,在北京京伦饭店联合召开了“中国经济体制的下一步改革”国际研讨会。有人将它“巴山轮会议”相提并论,认为它开创了微观经济学最新发展在中国的传播,并把改革引入微观经济基础深层研究,被称作“京伦会议”。[全文][发表评论]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601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