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不力不在执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09:57 《数字商业时代》 | |||||||||
企业决策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准确的、足够的信息,执行不力往往并不在于执行出现了问题 关键是信息黑洞和责任失衡这两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甚至是没有意识到 特约撰文 张源坤
中国创新能力之孱弱,不仅表现在技术创新上更表现在理论创新上。甚至可以说,理论创新能力的缺乏正是技术创新贫乏的重要原因。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国内理论界几乎是拱手让与了美欧商业思想家们。这不,一部《执行》的翻译出版便搅起了国内商业界不小的波澜。一时间,几乎不提“执行”就意味着不懂管理。所幸《执行》的作者很快又出版了另一本商业畅销书《转型》,否则这股执行热不定会把企业引向何处。 两位资深经理人的作者坦承,那些忙于执行的企业执行的结果出奇的相似。 “他们纷纷遭遇挫折,市场份额被蚕食,利润迅速缩水,每个季度的业绩表现都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原来“他们所执行的其实是错误的计划”,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企业的宗旨和方向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转型”(中文译名,原文为“面对现实”(confronting reality))。台湾的译本译成“应变”似乎更接近原意,但总觉得没有直译成“面对现实”更能反映作者的本意,因为作者觉得为什么执行会出问题,根子就在没有应时而变,不能面对残酷的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作为资深经理人,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用他们敏锐的眼光和对问题实质的洞察力,在两本书中始终围绕公司组织管理的两个核心问题——信息降噪和责任均衡——来展开他们的远见卓识。 降噪和均衡:管理的两个核心问题 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说法,公司组织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因为所有的生产要素如果都从市场上购买,会有非常高的交易成本。但是组织一旦成立,就不再那么听从人类的调遣,它要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运行。公司成立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但却出现了两个新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多变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决策,如何激励员工才能使企业高效运行。这实际上就是公司管理的本质问题。 原来,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决策者,他们拥有针对各自环境的信息与知识,决策相对简单,而且只为自己决策,因此也就不需要外在的激励。 现在不同了,企业的决策者要面对无数的信息发布者的信息汪洋,虽然信息很丰富,但噪音也大,怎样排除噪音干扰,识别出关键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现在成了头等大事;其次,决策环境变了,原来只为自己决策,现在必须考虑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使各方面利益达到最优或满意(所谓均衡),然后才能在有了好的决策后顺利执行这些决策,然后才会有超出成本的产出。 因此,我们认为降噪和均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各种管理时尚和理论无非都是围绕这两大问题来展开。只不过因为没有这样的自觉认识,所以把原本相关的管理问题搞得非常支离破碎,让人无所适从。 像企业资源计划(ERP)无非是要使信息的排序和组合更加优化;流程再造(BPR)无非是要减少信息传输中的噪音,使信息实现无缝连接;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无非是要识别关键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自己处在优势地位;目标管理、绩效管理、360度测评等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从而解决内部激励问题;而执行问题,作为企业成功获利的魔法盒,则更加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这两个核心问题。 但是,由于大部分的企业家在管理时往往都是经验型的、直觉型的,缺少学理根基,因此支离得无法把握这两个根本。这使得执行不力的根源障而不显,许多企业因此白耗了老板的激情与员工的精力,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 执行不力的根源:信息黑洞 企业决策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准确的、足够的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耗费了大量的资源,IT财务黑洞就是这么形成的。而营销日志、竞争对手调查表、月度季度报表、各种市场评估报告等等,则耗费了员工宝贵的精力。但是,这并没有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企业决策依然面临有用信息不足无用信息成堆的困扰。 应该说,这就是执行不力问题的来源,但这竟然也被视为一线员工执行力不够。执行力不够,首先要考虑的究竟是计划不切合实际,还是执行不到位;即使真的是执行不到位,也要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能把执行力不够的责任一股脑儿推给一线员工。 一项正确的决策应该包含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外部信息,另一方面是涉及内部人员的信息。而对决策进而对执行构成最大影响的信息噪音恰恰来自后者,但这至今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提到信息首先想到的是信息情报部门,是IT部门,想到的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外部市场信息。但是,外部环境信息相对比较好收集、分析,因为这些信息在收集、分析的时候不会与收集者产生互动,不会隐藏。 内部的信息则非常不同,内部人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人格的独立主体,能对发出的信息做出无数种修饰,能有意吞噬信息,好的说成坏的,愿意的说成不愿意的,小的说成大的等等。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噪音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失真。面对这样的信息资源,其决策质量可想而知了。 然而,忙于千头万绪的日常管理的老板们没有时间深思,他们往往会采取化繁为简的办法,干脆屏蔽所有信息,控制所有信道和信源,上传和下达的只有一种信息,就是老板的信息。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形成企业的信息黑洞——任何信息一旦进入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产生任何反馈。而信息得不到反馈就会抑制信息的再生产。于是,企业信息资源越来越枯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关键是要认识到老板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要使博弈双赢,只有当博弈的每一方都处在其最优策略上时才能实现。制度经济学家们给出了许多建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通过重复博弈演化出一套秩序,只有有了稳定的秩序,博弈才能减少机会主义的危害。但是,这对于永远忙于处理大量事关生死的问题的企业家来说,这样的建议无异于镜中花水中月。 对于企业家来说,他的词典里永远只有现实。即便他同意演化秩序是最优选择,他也会说,我的决策正是演化秩序的一部分一个环节。是的,企业家是对的。演化秩序正是从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决策中来,而不可能出自一个智慧无比、无所不知的整体方案设计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个咨询方案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 化解之道:重建责任均衡 制度建设之道固然漫长,但要解决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信息降噪,就必须回到问题本身——组织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中的责任均衡中来。在制度演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可以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述,但从古至今,最能体现人际博弈核心轨迹的是有关责任关系的博弈。因为,责任是社会人的本质特点。 哲学家康德认为,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惟一源泉。所以,康德在200多年前就发出这样深沉、有力的呼唤:“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做自身就是目的。”因此,在人际博弈中,如果有谁单方面剥夺了一个人的责任,弱化了他的责任意识,那么就等于把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强加于他,就等于对他的蔑视、不尊重。如果是这样,哪怕给他再多的金钱、再多的激励,也不可能使他成为你事业的伙伴,也就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任何真实的信息。这就是责任在人际关系博弈中的意义和逻辑支点。 因此,公司或其他组织中普遍存在的执行不力现象,可以由此得到解释,这就是责任关系的失衡。对此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管理实务大师罗杰·马丁在他的著作《责任病毒》中给出了细致的、具体的、极具震撼力的剖析。马丁所讲的“责任病毒”用一句话来讲就是:面对危机而产生的强占责任或放弃责任所导致的责任关系失衡。导致责任病毒爆发并流行的原因,除了危机时刻这一客观条件外,支撑这种病毒的是四种主导价值观:一是在任何交流中只赢不输;二是永远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里;三是避免任何形式的尴尬;四是自始至终保持理智。 马丁认为,责任病毒的根子并不在组织结构上,而是在人的内心深处。所以,责任病毒极易触发,尤其在上下级的关系中,由于权力结构本身就处在上下不平等之中,只要上级稍微一强势或者下级稍微一退缩,就极易引起责任病毒的爆发。责任病毒一旦爆发,就会形成正常责任关系的剥夺、强占或退缩、放弃,接着就会产生责任失衡。一旦责任失衡,就会出现组织机能退化、意志消沉、气氛压抑、组织任务完不成等等现象。这时,所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的投入,都会付之东流。 因此,任何想基业长青的组织,必须面对这个现实(confronting reality)或可能的现实,而不是忙着战略转型、业务转型,而是从组织机能的根子上防范责任失衡现象的出现,预防信息黑洞的出现。具体的办法可以看罗杰·马丁在书中给出的4种工具:结构化决策流程、框架试验、责任阶梯、重新定义领导与追随的关系。这些工具的特点是具体、实用、极有操作性,任何组织都可以一试。 当然,这些理论和工具毕竟是西方文化的,对中国人来说未必能丝丝入扣;而且它们都是纯粹工具性的,从长期来看,这也只是西医的治末之术。正如马丁所说,责任病毒的根子在人的内心深处,要想彻底根除,还必须仰仗中医的治本之道。在这方面,过早转入内省和人伦发展进路的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宝库。就上面提到的支撑责任病毒的四种主导价值观吧,几乎每一条中国古人都有过深刻的训诫。 让我们铭记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教诲:“事实上,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都不可能不涉及责任,生活的全部高尚都寓于对责任的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 大部分的企业家在管理时往往都是经验型的、直觉型的,缺少学理根基,因此支离得无法把握“信息降噪”和“责任均衡”这两个根本。这使得执行不力的根源障而不显,许多企业因此白耗了老板的激情与员工的精力。
中国企业只有重建以责任伦理为中心的责任均衡,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信息黑洞。这也是解决组织管理中两大核心问题——信息降噪和责任均衡——的必由之路。解决了有效降噪和责任均衡的问题,执行问题的秘密才会向你敞开。 中国文化中化解责任失衡的方法 1.在任何交流中只赢不输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尚书》: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诚信笃行的谦谦君子风范是化解责任失衡的根本之道。 2.永远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里 《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论语》: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淮南子》: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不能达成真正的共识,最终导致人伦关系的损害和组织机能的丧失。 3.避免任何形式的尴尬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孟子》: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正义、谦虚、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避免尴尬的必由之路。 4.自始至终保持理智 《周易》:修辞立其诚。 《管子》: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理智是实事求是,是诚信,没有诚信一切信息都是噪音,没有诚信,所有的均衡都将不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