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高盛报告称买房算投资低估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07:04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实习记者 钟君君 发自上海

  中国会定期公布三类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的数据:零售消费(retail sales)、居民支出调查(household expenditure survey)、GDP统计下的居民消费水平。但是,投资者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数据,似乎市场上并无定论。

  近日,高盛就这一问题出台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官方公布的这些消费数据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并没有显示出中国居民消费形态的快速转变;第二,消费数据的覆盖面不够全面,数据未包含居民服务性支出。

  在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高盛设计了一种新的月度实际消费统计模型,即GSChina Consumption Proxy,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官方数据。该模型显示,中国消费者实际需求比官方统计显示的更加旺盛,并且更具有周期性。

  对于官方公布的消费者数据,高盛提出了两点质疑。第一,消费占GDP的比例是否真的如此之低?第二,零售消费增长是否真的平滑?

  消费占GDP比例低与投资占GDP比例高是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说法。实际上,高盛认为,中国政府在低估GDP的基础上,高估了投资的贡献率,同时这又导致低估居民的消费水平。中国通行的做法是将私人购房支出归于投资。中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

房地产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长率,这也就造成了消费占GDP比例下降的“事实”,似乎这一比例下降就意味着中国消费者需求下降了。然而,在中国消费者大量投资房产、购买汽车的大背景下,似乎这一结论站不住脚。

  报告对于中国消费市场还有一个“抱怨”,即零售消费增长过于平滑,缺乏周期性。也许,中国的消费相比投资确实缺乏周期性,但是高盛认为,目前这种过于平滑的增长只是表面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统计数据覆盖面不够全面,忽略了对一些热门消费、新兴消费的统计,例如汽车消费。这不完全的消费统计造成了目前表面上的消费过于平滑增长的态势。而另外一个统计缺陷就是统计样本的采集忽略了小数据样本,而中国市场上存在众多小数据样本的事实也就造成了统计结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偏离。

  高盛的消费统计模型重点考虑了中国消费者消费形态的转变,例如消费重点已转移到交通、通信、教育、医疗保健等。根据这一模型,高盛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可自由支配的开支和服务性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官方数据所显示的水平;其次,真实的个人消费增长也显示出较强的周期性特征,而烟酒、化妆品、珠宝、体育休闲等自由支配支出在近几年增长显著。

  消费者信用额度的提高以及农村收入的增长都会带动未来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例如,中国政府在未来几年内将全面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会拉动农村人口消费的增长。

  报告认为,在强大的中国消费者需求以及高度发展的全球经济大背景下,中国有可能会面临新的通货膨胀危机。报告预计,中国央行会转变货币政策,从紧缩型货币政策向温和型货币政策倾斜。在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一定程度上的升值会减少

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

  短期而言,消费者需求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但从中长期来说,中国成功的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稳定是保证强劲消费者需求的根本法宝。高盛预计,2006年的中国GDP增长率为9.6%,CPI为2.2%。但是高盛也表示,CPI面临着上扬的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CPI指数会有所上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5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