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滚动新闻 > 正文
 

眼镜“一哥”跌破眼镜 身不由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7:49 《财经时报》

  曾是世界第三大眼镜制造商,资本市场上基金宠儿的泰兴光学,因为对美国第二大眼镜零售商ECCA的收购,将自己软肋暴露于市场之下。内部失控与收购错误,究竟谁为因果?

  □ 本报记者 姜雷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失手?

  但这次,被称为香港眼镜业“一哥”的泰兴光学集团马氏父子一失手,则把自己逼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穷途末路

  泰兴光学集团(0389,hk)在财务危机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而所谓一沉百踩,落井下石则是金融家们的拿手好戏。

  知情人士透露,财务丑闻风浪中,泰兴光学董事长,老父马宝基表现得非常淡定,儿子马烈坚则不免惊吓慌张。

  事态在不断恶化中。6月初,泰兴光学传出1亿港元忽然失踪,6月23日,泰兴光学遭债权人申请清盘破产,临时清盘人也已接管公司。7月4日,董事长马宝基及其子,行政总裁马烈坚因涉嫌串谋诈骗被捕。半数在港员工遭裁。

  16家银行对泰兴围剿不已,催缴还款共计9.46亿港元。未审核银行借款总额更达约53亿港元,泰兴眼下账面仅存1500万港元。

  公司遭变岂止人祸,嗜马如命的马氏父子的两只爱驹“多宝来”和“眼镜上将”也遭逢巨变,被香港马会宣布退役,理由是“马主会籍被暂停”。

  冰火两重天的变化,令投资者咋舌。泰兴集团是世界第三大眼镜制造商,停牌前市值高达38亿港元,基金宠儿,汇丰、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位列其间。

  草根大亨

  泰兴光学主席马宝基,是典型的港人白手兴家致富例子。外间对马宝基的评价是“豪爽、有义气”。马为人讲究“派头”,人称“四哥”的他,更特意以“747”作为其座驾劳斯莱斯的车牌。

  马宝基于上世纪50年代由潮州到港,当眼镜厂学徒。60年代,马宝基在香港棚户区一带租下小石屋开设泰兴。创业初期,马宝基早上在厂房生产眼镜,晚上则在弥敦道及皇后大道东等街道,到处寻找买家。1976年,马宝基取得第一张来自美国的定单,成为其事业的转捩点。经过多年努力,将泰兴由一家“山寨”厂,发展成为香港制造业中的“眼镜王国”,泰兴于1993年将公司上市。

  马宝基与马烈坚父子情深,但凡有公开场合,两父子必定同进同出。马烈坚曾向传媒表示,孩提时期已深受父亲影响,对眼镜很有兴趣,之后亦顺理成章加入泰兴协助打理家族生意。

  现在眼镜业界曾叱咤一时的父子兵,却因涉嫌伪造账目而同遭警方拘捕。

  第二代的宿命

  曾经放洋留学的马烈坚,受西方企业管理模式概念影响,认为要将家族生意发扬光大,必须拓展利润较高的零售分销业务,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此间更有经营著名服装品牌“espire”的香港上市环球思捷的成功案例在先,这家既拥有零售渠道又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是香港资本市场的一面旗帜,马烈坚一心想复制思捷的模式。

  马宝基创办的泰兴光学,一直以来以眼镜制造为主,马烈坚上场,一直觉得制造眼镜,毛利远不及眼镜零售,为了“肥水不流别人田”,于是四处收购,他把泰兴塑造为增长股。

  金融风暴后地产银行股衰微,工业股抬头,马烈坚成功取得外资基金的信任,纷纷入股,有了基金支持,马烈坚于是无后顾之忧,四出东征西讨。

  泰兴于2003年10月踏足德国市场,大获全胜。马烈坚因此获老父刮目相看,2004年中马烈坚擢升至行政总裁的高位,掌控泰兴生杀大权,但马烈坚急于求成的性格,种下日后泰兴王国没落的祸根。

  马烈坚2004年已开始部署另一项投资大计。在投资银行的穿针引线下,去年4月马烈坚决定向当时美国最大的眼镜零售商Cole提出收购,不过,泰兴在竞夺Cole控制权一役,败于另一家同样是厂商、并将业务扩展至零售的意大利眼镜商Luxottica,后者提出的收购价高达4.95亿美元(约38.6亿港元)。

  尽管马烈坚在争夺Luxottica一役中败阵,但未有挫折他投资北美洲的决心,去年12月马策划以4.5亿美元(约35亿港元)收购美国第二大眼镜零售商ECCA。

  多米诺效应

  2005年2月,马烈坚收购美国眼镜零售商ECCA尘埃落定,但ECCA却成为压倒泰兴光学的最后一块石头。

  收购完成后,泰兴光学总负债由2004年的9.85亿港元,激增至29.48亿港元,升幅近3倍。为偿还收购背负的短期债务,马氏父子求助于市场,实施配股计划。

  泰兴先后两度建议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2月初,泰兴建议以先旧后新的方式,以每股6.2-6.5港元,筹款5.2亿港元,但因为有承配人不接受配股价格而告吹。月底,再度建议以每股5.724港元,相对当时股价,折让7.8%,共配售5480万股股份,并发行4110万美元的五年期可换股债券,筹款6.09亿港元。

  如果计划能够得以实施,泰兴或许就能避免危机。收购ECCA,除分享其业绩外,泰兴将拥有其在美国33个州的378个零售店。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将提高2.5%。ECCA还将分销泰兴250万对眼镜的产量。4年后,还将分拆ECCA在美国上市,获取更大的融资空间。

  但市场没有给他们机会。

  在账目处理方面,泰兴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再度产生矛盾。德勤指出,泰兴140天的账期过长,远高于业内60到90天的平均水平。主营欧洲分销业务的附属公司NiGuRa,因未能偿还到期债务,被迫申请破产。

  为了明确泰兴具体账目,德勤私下派人至潮州,对其厂房开展审计。德勤指出,泰兴无法证明12份提单文件真伪,致使1200万港元的销售款项无法入账。

  泰兴与德勤的纠纷,致使泰兴推迟了年报公布日期。不得已,泰兴于4月18日申请停牌。同日,德勤辞去会计师职务。由此,泰兴真正陷入危机之中。

  由于推迟公布业绩,配售可换股债券计划被迫搁浅。同时,频繁更换会计师,对泰兴造成不良影响,加深了银行、投资者的猜疑。一般来说,会计师提供的数据,是银行和基金投资一家公司的重要依据。

  随着停牌超过9日,泰兴又在技术上违反了银行贷款的规定。6月1日,7家债权银行要求泰兴立即偿还共3.29亿港元的短期债款。而此时泰兴的账面上,可用资金仅为1500万港元。

  从泰兴的举措来看,收购ECCA是否属于一次孤注一掷的行动,当时其内部财务账目是否已经出了问题。或者收购只是泰兴用来掩饰财务危机的幌子。

  一切的疑问,只能留待市场给出答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