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刚 实习记者 仝亚娜 大连、北京报道
在第一批拿到退税的企业中,最少的一家只拿到了116元的退税。
“我当时看了非常吃惊,以为是小数点弄错了,这么点钱,能对企业有什么帮助?”大连市国税局办公室副主任缑丽萍回忆说,“这个政策跟最初的期望差距太大,先设定了
一个基数,超基数的才给抵扣,另外,企业上半年的投资还不给抵扣,很多企业都不理解。”
10月29日,大连有216户企业享受到了首批退税,共计退税1062万元。第一批退税是纳入抵扣范围的企业从今年7月1日至9月30日间新增固定资产的应退税款,第二批退税将于12月底退付。
增量抵扣政策
一个月前,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高武清到大连市国税局参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说明会”时,意外地被告知,由于没有增量,他所在的企业今年将无法享受增值税改革的优惠。11月22日,高武清向记者说起此事时,仍略显无奈。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机车”)原名“大连机车车辆厂”,始建于1899年。在全球机车行业,其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通用公司。大连机车2003年的销售额是17.3亿元。
不过,高武清说:“大连市国税局也在积极地帮助我们协调这项政策,包括我们没有抵扣的100多万元,也留作待抵处理;如果明年有增长了,就可以抵扣掉。”
但是高武清告诉记者,今年企业面临着铁道部要求“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情况,“这就意味着要做结构调整,企业规模缩小了,而税改政策又是用增量来解决的。”今年大连机车的销售额估计为16.2亿元。
所谓增量抵扣,按照《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即纳税人当年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超过当年新增增值税税额,当年没有新增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增值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留待下年抵扣”。大连机车由于销售下滑等原因,自然属于“当年没有新增增值税税额”。
与大连机车相比,一墙之隔的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以下简称“机车所”),就“幸运”得多了。今年1至10月份,机车所交纳的增值税为308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万;所以,10月底,机车所顺利地拿到了16万多元的退税款。
但是,机车所财务部部长于长波还是说:“我们这次的退税很少。”机车所有员工450多人,年产值是1.2亿元。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万元。他认为,企业不会因为拿到退税就增加投资,还是要根据发展的实际来确定。
让于长波觉得最难以理解的就是“增量抵扣”的规定。“我们原来以为只要有固定资产投资,税务部门一验发票就可以抵扣。”按照现在的规定,有的企业今年1到10月份收入没有去年高,也就是说税金没有增长的话,是得不到抵扣的。“虽说明年或许也能得到抵扣,但时间就晚了至少一个季度。”
于长波认为,采取增量抵扣的话,企业肯定受益不大。
流产的欠税豁免
大连市国税局流转税处副处长张岳昊说,原来财政部有个想法,就是摸清东北各地企业陈欠有多少,然后把这些陈欠上报国务院豁免,但这个问题有很大争议。
争议的结果就是,在最终的税改方案中,对欠税进行抵减也成了增值税改革的一项组合内容。
大连市国税局曾进行过4次统计,根据测算结果,大连市可以享受抵扣的企业全部退税额约为7.77亿元,实际上,企业最终能够拿到的退税估计约为4.26亿元。先对欠税进行抵减是一些企业没有退税的原因。
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抱怨说:“这些欠税本来应该按照国家扶植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予以豁免的,现在却用来抵了退税,结果我们两方面的优惠都没有享受到。”
“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可以豁免一部分;但是,最终文件中没有做出规定。”张岳昊说,“当然,现在没操作这个事,不等于将来不能操作。”
根据辽宁和黑龙江两省国税局的统计,截至10月31日,两省已办理退税总额达到约2.11亿元,办理抵减欠税540万元。而在吉林省长春市,实际退税情况也比年初测算的8-9亿元缩水了一半多。
税改范围争议
今年1月,国税总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是八大行业,但最终的方案只有六大行业,军品、高新技术产品行业并没有列入其中。
张岳昊解释说,对于高新技术,中央认为它自身不存在一个行业的问题,可能任何企业都有高新技术这一块;而军品实际属于产品,划为行业也不太合适,其实六大行业中,也有涵盖军品的。
大连市国税局按照八个行业测算的结论是,2004年大连抵扣的增值税款大约在25亿元以上。如今,“25亿”却成了“4.26亿”。张岳昊说,25亿是最开始的数字,这是根据各个企业的预测上报的,这个数字特别“毛”,现在只能看实际效果。因为不少企业上半年已购进了固定资产。
他说:“企业在预测方面也有问题,可能预测过于乐观了。”
当地一位税务官员告诉记者,自己在为局长写讲话稿的时候,写了这么一句,“出台的政策和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有些中看不中用”,但是局长拿起笔就把这句话勾掉了,并表示,“中央文件这么定了,我们不好品头论足。”
这多少反映了地方官员的一种心态。
于长波说,目前的优惠幅度还嫌过小。他认为,既然是振兴,就不应该只是设备这一块。不动产的投资也应该享受这个政策——“如果企业动迁改造或是扩大规模的话,这一块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由于大连“四大基地”的建设,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着搬迁改造。
让高武清印象深刻的则是温州人的评价。他说,“我最近到温州去了一趟,人家跟我说,振兴东北也好、优惠政策也好,很多都是‘一把盐洒在了大海里’。温州人觉得实际效果是个问题。”他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应该“放水养鱼”,但问题是,放的如果是涓涓细流,就养不出鲸鱼。
试点效应
东北税改本来就有一石二鸟的想法。一为东北提供政策优惠,二为增值税改革提供经验。今年初,国税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曾表示,今年东北增值税转型实验的成败,将决定今后几年全国财税政策的基调。
12月2日,在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谈及增值税改革时,刚从东北回来的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用“效果很好”来评价,他说,这确实鼓励了企业设备方面的投资改造。
11月底,国税总局局长谢旭人也用了4天的时间在黑龙江考察,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调研增值税转型改革。
楼继伟表示,全国减收到底有多少,原来看不清楚,东北试了以后,踏实了一点,减收没有原来估计的那么大。对于数据之间的差异为什么那么大,他的看法是:税务局希望说得数多一点,对地方财政增收的影响比较大,明年预算就下得少一点;而地方政府希望说得多一点,可以多从中央拿点补助。楼继伟的讲话也间接地回应了一些企业界人士的疑问。
他预计,增值税改革将于2006年在全国推广。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的安体富教授认为“我觉得这次改革是不彻底、不完全的,要想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的力度应该加大。”
税务部门其实对试点效应也有疑虑,房冠江就表示,现在东北税改的试点面还比较窄,限制条件也比较多,且不是完全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还比较有限,如果2006年就向全国推广的话,条件还不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