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士指出,当前债市逐步修复,收益率企稳回升,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提振。四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将持续回升
文|严沁雯
编辑|袁满 张威
自上半年失去资管“一哥”宝座之后,银行理财的规模变化备受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近期银行理财规模回升趋势明显。据广发证券研报,在刚刚过去的10月,银行理财规模在前三周便飙升近万亿元。截至10月27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27.28万亿元。这一数据较6月末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规模(25.34万亿元)上升约7.66%。
随着近日银行三季报的陆续发布,理财业务相关数据同步浮出水面。根据已披露的相关数据,各家机构理财规模较半年报亦有不同程度上升。
研究人士指出,当前债市逐步修复,收益率企稳回升,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提振。四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将持续回升。
当下理财市场情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变化?在资管行业多方竞争下,银行理财要如何重归“一哥”地位?
回暖:资金三周回流近万亿
受去年末债市震荡引发的“赎回潮”影响,银行理财规模自今年来有所缩水。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理财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不仅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亦首次被公募基金(规模为27.69万亿元)超过。
9月以来,受债券市场波动和存款冲量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管理规模下滑,再度引发市场对赎回潮的担忧。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债市逐步修复,收益率企稳回升,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提振。四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望持续回升。
广发证券刘郁团队测算数据显示,10月前三周(截至10月20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合计增长9915亿元至27.33万亿元,较9月末回升近万亿元。截至10月27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27.28万亿元。虽然较上周规模小幅缩减,与较6月末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25.34万亿元)对比,上升约为7.66%。
近期公布的银行三季报亦显示情况有所改善。根据已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银行财报,截至三季度末,多家银行理财规模较上半年上升。
其中,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由上半年的2.53万亿元增至2.58万亿元,环比上升1.97%;平安理财则由上半年的8835.54亿元增至9679.54亿元,环比上升9.55%;南银理财理财产品规模则由上半年的3426亿元增至超3700亿元,环比上升近8%。
普益标准指出,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相较存款,银行理财的吸引力升高是原因之一。同时,今年以来,为吸引投资者,多家理财机构进行了费率的调降,拓宽投资者收益区间。此外,当前债市逐步修复,投向债券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减弱,收益率企稳回升,对于投资者信心有所提振。
基于此,在多位受访者看来,银行理财仍有增长空间。
“银行理财经历了《资管新规》的转型和发展的高峰与低谷,不断在波折中成长,9月规模企稳回归至约27万亿元,与目前全市场132万亿元家庭存款的比例仅为20%,此前最高曾接近40%,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邮理财董事长吴姚东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指出,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仍然有望重回资管领域第一大行业。
吴姚东进一步指出,在负债端,养老理财是理财行业的重要机遇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发行养老理财已超过1000亿元,规模超过养老目标基金、特定养老储蓄。2023年上半年,51只养老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05%,大幅高于237只养老目标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0.13%。
“这表明了银行理财投资管理的底线和韧性;此外,机构理财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越来越多的机构选择银行理财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和满足资产配置的需要。”吴姚东说。
挑战:规模与风险平衡
在银行理财规模修复的过程中,理财公司的能力无疑经受着考验。在此之中,去年的负反馈事件让理财公司的流动性管理愈发受到重视。
“流动性管理对银行理财机构来讲是一种生命级的事务。”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强调。
张宏良指出,一方面,银行理财公司管理的资金大多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储蓄资金转化而来,总量上短期资金占据主要权重,在保值的基本诉求外,对流动性便利具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净值化下“三单管理”要求,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从原来预期收益型时代一张资产负债表的相对单一管理,演变成对分离出的超过几百张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管理。
“当然,流动性安排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当期收益,这对于了解常识但囿于短期利益考量与压力的机构管理者是痛苦的。对常识‘视而不见”,2022年四季度的流动性困难就是一次小小的惩罚。”张宏良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为满足客户对大额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多家银行通过各银行通过底层捆绑销售多支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相继推出“活钱理财组合”。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理财市场,各家机构的服务不断升级。以某股份行推出的“快赎+”专区为例,据该行App,其推出的“活钱理财组合”包含150只快赎产品(70只现金理财+80只货币基金),每只产品每日均有1万元快赎额度,可实时到账。也就是说,客户单日快赎额度可达150万元。
“活钱理财组合”走红的同时,带动理财产品规模的提升。广发证券研报显示,10月16日至10月20日,现金管理型产品规模持续大幅回升。现金类理财产品规模扩张至8.6万亿元,保持较大的绝对增量,环比前一周增长2395亿元。
在此背景下,多名业内人士提醒警惕流动性风险:“活钱理财组合对接多只产品,灵活的赎回功能却是对机构不小的挑战,一旦出现集中赎回等突发事件,流动性风险不可忽视。”
需要指出的是,这亦折射出当前投资者与机构间的矛盾:一方面客户存在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机构则要寻找规模增长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
“老实讲,我们的客户中有一定比例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资管业务服务供应商中有没有一定比例‘既有、又有、还有’的表现呢?”对于当前的行业现状,张宏良指出。
他举例称,为短期竞争追求规模,往往出现以同业同类产品而非产品基础资产结构、市场情况作为定价基准锚的现象,从而使得业绩基准失真(或者说“理财产品业绩基准设定存在一定范围内偏高的情况”)。为追求偏高的业绩基准,产品投资杠杆、久期安排不乏呈现出“死多头”的特征,当产品净值遭遇大幅波动甚至破净的时候,又简单以“买者自负”一言以蔽之。
在张宏良看来,尊重规律,进行差异化定位而不是做全能赛手,即把最合适的价值提供给最合适的客户,才是践行“以投资者利益为优先”的正道。
展望:构建核心竞争力
对于银行理财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资管市场吸引更多客户?
“传统表内业务会涉及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平衡。而净值化下的表外代客理财,则会涉及流动性、安全性、波动性、收益性四个方面的平衡。”张宏良表示。
经历了去年的市场震荡,部分银行理财为防范资产端流动性风险,配置策略亦趋于保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的数据,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增加明显,占比由去年末的17.5%大幅升至今年6月末的23.7%。
对此吴姚东认为,在经济周期变化和结构转型中,过于偏重存款类资产势必将减少对债券股票等其他大类资产的参与,削弱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长期看弊大于利。
吴姚东表示,从长期来看,在低利率和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银行理财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仍然是要探索通过多资产配置实现从“存款替代”走向真正的“低波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理财投资出现了积极创新的势头,权益类指数投资在增长,利用量化对冲工具的产品在增加,海外投资在持续探索。相信银行理财会在规范化、公募化、专业化中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吴姚东指出。
张宏良则提到金融科技的力量,“在大资管行业内部功能细分上,银行理财的定位无疑聚焦于绝对收益导向为主、公司统一品牌服务大于投资经理个人品牌价值,这与其他类型资管机构有较大区别。”
他表示,通过统一平台建设实现从“经验型资产配置”向“数字化资产配置”转变,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探寻“绝对收益”价值目标过程中产品投资策略一致性和交易纪律的问题,在统一的框架下再留足发挥投资经理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张宏良以交银理财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建设以上数字化管理平台要完成的三项工作——即明晰投资策略、加强数据治理以及加强动态预警与跟踪。
“资产回报率普遍偏高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国内各类资产回报率的下行将是趋势性的。但在这一过程之中,仍不乏结构性的业务机会,需要我们进行更精细化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浦银理财总经理曹江涛指出。
(《财经》记者陈洪杰对此文亦有贡献;作者为《财经》记者)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