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新金融联盟NFA
“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各有优点,促进账户制下二者的打通和协同发展,既可解决个人养老金最迫切的资金来源的问题,也可解决不同类型年金间转移接续困难的痛点。”10月28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个人养老金一周年:试点回顾与展望”内部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
会上,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洪栋、中邮理财总经理彭琨、博时基金首席市场官吴燕卿、泰康养老首席职域业务执行官梁循标作主题发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金荦、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点评。
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来自监管部门、银行、理财子、非银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71家机构的115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
试点一周年答卷如何?
个人养老金试点一周年,行业交上年度答卷。
在银行、理财子、基金、保险等机构的大力推广下,2022年11月试点启动以来,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数快速增长,目前已超过4000万户。同时,准入金融产品数量越来越多,截至10月末,个人养老金产品合计739只,含465款存款产品、162只基金、93款保险产品、19款理财产品。
与开户数形成反差的是,个人养老金实际缴费者仅约1000万,只占开户数1/4,约2000元的人均缴存额更是与年度缴费上限相差甚远。
“一年来,个人养老储备的意识确实有所增强,但离付诸实际行动还有距离,仍然需要全社会助推。”基于调查,王洪栋给出一组数据:对于未开始养老规划的原因,78%的Z世代受访者表示“还年轻,不着急”,对于中生代受访者而言,没时间、缺乏了解渠道、缺乏相关知识成为主因。
有机构代表称,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发现,80%的客户对账户的运作机制、国家政策支持和存取规则缺乏了解,更不清楚国家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内在背景和逻辑。如果没有面对面的沟通,推广落地存在很大难度。
多位专家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中产品、金融服务等优势特征不明显,同质化严重。促进养老储备付诸行动,需要提升养老紧迫性的社会认知,提供优质产品及专业顾问服务。
B2B2C 模式成效卓著
经过一年的试点,个人养老金主流客群的画像也逐渐清晰。
从机构的实践来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生代群体对积攒更多养老储备有更高的认同感。“我们总结了‘两个35’—35岁、年收入35万,节税效应相对明显。”梁循标表示,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养老金储备意识也比较强。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占比达到66%,说明女性对养老资金储备的意识更强烈。
目前,个人养老金理财缴存总规模近10亿,而泰康保险累计个人养老金客户 1.2 万人,累计缴存规模达 1.3 亿元,人均缴存额 1.02 万元,其推广模式颇具参考价值。
“参考第二支柱的做法,我们采取了B2B2C 的职域服务模式推广第三支柱。我们有近8000人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的线下团队,可以到各单位的职场里面为职工做个人养老金业务宣讲与办理业务。”梁循标介绍,不同于第二支柱的“政府政策支持、单位组织和筹资、职工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第三支柱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职工对单位有天然的信任感,我们对第三支柱的推广补上 “单位组织”这一环,单位只管组织,职工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及缴费,效果很显著。
除了线下面对面沟通,在推广模式上,还可借鉴互联网模式。吴燕卿举例,如借鉴公募基金互联网营销中的体验金模式,给予个人体验金吸引人们开立个人养老账户。还可以在关键互联网入口上植入强嵌入式营销,以纳税人常使用个税APP为例,当个人进行年度报税时,如发现未填写个人养老金有关信息,则通过弹窗提示个人通过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入金可享受税优政策。
在服务创新方面,梁循标表示,实现养老服务和养老保障产品有机结合,满足客户“养老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养老保险支付+养老服务、+护理服务、+医疗服务”是非常有市场潜力的创新方向。
在养老资金管理工具上,王洪栋介绍,中信银行基于对心理账户理论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涵盖“金融+非金融”更多养老储备的养老心理账户,帮助居民实现记账功能,同时提高投资的纪律性,实现养老储备目标。
六方面助推行业发展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我国个人养老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前景广阔,建议从税优政策、宣传投教、客户体验、资金来源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
一是优化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缴费上限。
税收优惠是个人购买养老金的重要原因,彭琨建议适度增加每年的缴费上限,激发中高收入人群的参与热情;此外,当前税收优惠政策惠及人群少,可降低低收入人群的领取环节缴税比例、对低收入人群提供财政补贴。
二是久久为功,做好宣传投教。
居民对养老储备重要性、急迫性认知不足,投教工作任重道远,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王洪栋认为,政府部门可以统一养老投教内容和标准,同时鼓励各金融机构与相关部门建立养老投教合作机制,确保个人养老金制度宣传的广度、深度、准确和权威性。服务机构应积极培养复合型养老金融服务人才,打造综合性养老投资顾问队伍,提升全生命周期养老财务规划能力。
三是改善估值方法,增强流动性和财产保护,提升客户体验。
“过去一年来,市场起伏不定,债券市场波动加大,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给个人养老金投资带来较大压力,使得客户体验不佳。”彭琨建议,改进估值方法,如允许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允许个人养老金采用收益平滑基金等。在鼓励长期限产品发行的同时,增强流动性的创新型政策支持,例如允许对养老理财产品进行份额转让、质押贷款等。
有专家建议优化领取条件构建提前领取账户资金的惩罚机制,既能保障居民养老资金不被轻易挪动,也能满足突发事件提前支取的需求。此外,建议考虑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债务隔离功能,免于个人破产清算。
四是打通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账户,拓展第三支柱资金来源。
吴燕卿建议,促进账户制下第二、三支柱养老金的打通和协同发展。他认为,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各有优点,二者自由转换可匹配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
“这样既可解决当前个人养老金最迫切的资金来源的问题,也可解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不同企业年金计划间相互转移接续困难的痛点,极大方便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人们参与年金与个人养老金的效率。”他说。
“美国的三支柱,95%来自于二支柱转移。建议给予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相应的税优政策,激励二支柱的发展,以此带动三支柱。”郑秉文说。
五是引入默认投资制度,以提升缴费率和转化率。
多位专家表示,引入默认机制,支持勾选定期定缴、产品投向,在开户时形成闭环体验,可降低居民账户资金配置难度。参考英国养老金“自动加入”政策,借鉴行为经济学中“助推”和“为明天多储蓄”理论,通过半强制的形式,比如自动加入、默认缴费、默认投资形成助推效应,帮助参与者做出更合理的养老投资选择。同时给予参与者退出或更改该机制的权利。
六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专家指出,银行同时肩负市场经营主体与支付基础设施双重角色,两个角色存在平衡问题。建议银行作为支付基础设施,尽快打通全产品的支付通道,提升民众业务办理的便捷性。
(本文作者介绍:一个高质量的新金融政策研讨和行业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