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网络黑话烂梗频频出现,成了“校园社交”的某种硬通货。黑话烂梗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表达,更对未成年人的日常交流和思维价值形成隐性侵蚀。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对未成年人的日常交流和思维价值形成隐性侵蚀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网络黑话烂梗频频出现,“雨女无瓜”“尊嘟假嘟”“你个老六”“丸辣”……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但却在一些孩子之间口口相传,成了“校园社交”的某种硬通货。
其中,有的烂梗毫无营养,内容空洞、语义歪曲;有的黑话隐晦表达,含沙射影、充满恶趣。
显然,网络平台流行的黑话烂梗,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表达,更对未成年人的日常交流和思维价值形成隐性侵蚀。
这些黑话烂梗为什么会在部分未成年人中流行?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未成年为满足归属感的心理需求,维持社交关系。
虽然对于一些内向或孤独的未成年来说,当一个人使用某个烂梗时,其他熟悉该烂梗的人会感到亲近,通过使用特定的网络烂梗,他们或许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但未成年人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字词的理解尚未完全,很容易被网络烂梗所影响。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未成年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发展阶段,渴望被他人注意和认可。他们误以为使用网络烂梗就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引起他人的好奇和注意。
但这些网络烂梗一旦渗透到日常用语中,不仅会使他们在言谈间流露出不良内容,还可能误导他们对词汇和语法的正确理解。
此外,过度使用烂梗还可能导致未成年对真实语言表达的能力下降。
网络平台这一关能够把住,就能大幅挤压黑话烂梗的流行空间降低传播速率
治理网络黑话烂梗,有赖于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行动,更呼唤网站平台自身的价值选择——少些流量冲动,多些主动自觉。
把住网络平台这一关,能大幅挤压黑话烂梗的流行空间降低传播速率。
网站平台的积极主动作为之外,教育部门、家校层面也应强化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科普和倡导。
要看到,网络之所以丰富多彩,最大的特质就在于其开放、包容、时新。正因为如此,网络黑话烂梗的出现、流行和治理,不会是一时一地之事。这也提醒网信、教育部门、各网站平台等方面,要强化日常协同联动,盯紧重点环节,跟进网络语言文字的新表达、新变化,及时清扫,动态治理。
规范使用文字语言是关乎文化传承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治理网络黑话烂梗,不是为了限制网络语言表达,更不是反对网络文化的丰富繁荣。
坚决扫除黑话烂梗,欢迎有新意、有意义的“话”和“梗”流行,有利于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朗,更有利于每一个个体的真诚交流、真情交融。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