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严宝玉:高质量金融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中国金融》|严宝玉:高质量金融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2024年10月15日 15:16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金融服务新机遇,着力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力,促进形成西部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者|严宝玉「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9期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金融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金融业自身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作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决定,赋予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的内涵和实践要求。金融部门在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中,应主动融合对接、把握好金融服务新机遇,以高质量金融发展促进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进一步形成西部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金融力量。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内涵与金融服务新机遇

  • 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西部地区涵盖十二个省份,占总国土面积超过七成,区域内低收入人口多、产业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1999年,国家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战略实施初期,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党的十九大以后,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的新思路。2019年,党中央作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决定,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提出“六个坚持”,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决定,赋予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一是更加突出“创新”引领。早期的西部大开发更多依靠国家帮扶、对口支援等“输血”模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强调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业态新技术等方面的软实力,通过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输血”式开发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二是更加突出“协调”发展。针对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地区内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政策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防止出现“木桶效应”。三是更加突出“绿色”可持续。西部地区生态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更加注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美丽中国建设力度。四是更加突出“开放”通达。立足当前国际竞争新形势,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更加注重内陆和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从过去对外开放的先东后西、沿海为主,拓展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更加突出“共享”本质。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更加注重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提出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孕育金融服务新机遇、新格局

结合西部地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方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正经历四个方面转换,为金融服务优化创新带来新机遇。一是后发劣势向后发优势转换。与先发展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人口、资本等要素的聚集仍有较大空间。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劳动力逐步回流,由过去的“孔雀东南飞”转为就近就业,以人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西部发展后来居上的关键力量,仍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同时,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过程中,西部可学习先发展地区先进技术和制度经验,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在新起点上谋划新篇章。二是资源禀赋向生态红利转换。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转化潜力,加之大开发、大保护战略给予的政策支持,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四川省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在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过程中,催生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巨大需求,需要通过拓展绿色金融市场,丰富和创新绿色专项金融产品,支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三是内陆边疆向开放高地转换。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国家战略回旋空间的优势明显,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枢纽建设,西部地区更加主动融入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成都等中心城市正逐渐成为泛欧泛亚贸易的新门户,需要不断便利和丰富跨境投融资服务体系,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四是同质化发展向优化空间布局转换。经济发展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需求市场。过去的西部地区同质化发展程度高,随着人口、国土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在生态保护、产业承接、消费升级等领域将形成新的金融需求,需要加快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当地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建立“产品有需求、服务有特色”的差异化金融支持体系。

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成效与新挑战

西部大开发的25年,是金融与经济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25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999年的18%提高至2023年的21.5%。在金融方面,2023年末,西部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9年的16.7%提高至19.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资金要素聚集流入的重要区域,2019年以来,川渝两地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在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规模年均增速超过30%,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支持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川藏铁路等重大标志工程的建设,到西部各省区大规模的机场、铁路、公路建设,在资金密集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金融无不发挥着重要的支撑撬动作用。2023年末,四川省基础设施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达到34%,近五年年均增长18.6%,助力“铁公水空”等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发力。

二是支持了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持续强化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力度。2023年末,西部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绿色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9%和30.1%。金融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升级,成渝两地已共同打造电子信息等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批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西部,四川省宜宾市跃升成为“动力电池之都”。

三是支持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高、扶贫难度大,“三州三区”一直以来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力度不减,并持续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业强国建设,四川省出台金融支持指导意见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积极满足“三农”领域融资需求。2023年末,西部地区涉农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23.2%,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四是支持了内陆和沿江沿边全面对外开放。在推动西部经济从“内陆腹地”到“通江达海”的过程中,金融发挥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金融业不断完善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措施,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不断创新高。2023年,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实现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中部地区0.42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升0.23个百分点。

五是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大幅提升。西部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获得大幅提升,普惠金融的大力发展基本消除了金融服务空白村镇,“三档两优”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支农支小再贷款、民贸民品贴息等政策支持金融资源向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取得了积极成效,农村金融服务更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融资培育覆盖率达到较高水平。

总体来看,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金融业自身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也要看到,经过多年的高投入、高增长,地方政府进一步负债发展的空间受限,资金要素保障不足与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存;在融资模式方面,以银行业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滞后,银行资本支撑能力弱化;不少行业和领域的市场化发育程度低,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弱,内生性发展能力不足。这些都需要在新时代新理论指导下破除难题、解决问题。

对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几点思考

做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金融支持工作,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指引,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好金融服务新机遇,着力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力,促进形成西部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构建广覆盖的金融体系为目标,着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西部既有成都、重庆、西安这样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又有“三区三州”等欠发达地区,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构建“大中小金融机构齐头并进、农村普惠金融全面覆盖”的多层次金融体系。一是支持中心城市发挥极核带动作用。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为牵引,促进金融资源要素在经济圈高效集聚,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全国性银行出台专门政策措施,在西部重点省份进行区域战略行部署,带动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整体水平提升。二是发挥政策性金融的积极作用。政策性金融在西部地区仍要发挥重要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乡村振兴等领域仍需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有所作为、持续发力。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大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布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县域服务功能,支持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好高风险中小机构风险化解,规范公司治理,增加资本实力。四是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西部地区发展。过去依靠多种模式筹集了西部大开发建设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但也推高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新的时期,需要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推动融资平台债务化解和转型,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为西部大开发筹集资金。

以财政金融政策互动为抓手,着力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保障。解决西部地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金融是重要支撑,同时也离不开财税、产业政策的协同支持,需要更好地发挥各类政策工具的聚合协同作用,营造适宜的金融服务环境。一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定价和机构自律相结合,形成与西部企业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资金价格体系,发挥好利率的调节作用。二是用好专项金融支持工具。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配套融资支持政策。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撬动作用,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加大西部地区贷款贴息力度。落实好民贸民品、创业担保贷款等贴息政策,针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推动实施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四是完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加大西部地区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的设立、增资、代偿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资本实力,提升担保能力。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专项支持资金应更多地向西部地区倾斜。

以做好五篇大文章为主线,着力增加高质量发展金融供给。西部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同时西部多个省份也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立足新时期新发展阶段,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应有之义。一是支持西部创新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西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充分把握好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做好金融服务对接引领,支持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二是支持全面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农业产业链联农带农益农金融服务模式。做好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金融服务,确保县域信贷资源投入力度不减。依法合规推动农村资产抵押融资,创建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加大对养老机构及配套产业的金融支持,优化养老、文旅消费金融支持措施。三是加快推进西部绿色金融发展。聚焦绿色能源革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绿色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四大领域”,加大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优化绿色低碳领域金融资源配置。四是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围绕数字政府、数字产业、数字乡村、数字民生等领域,拓展数字金融场景应用,更好地服务西部大开发金融需求。

以支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金融开放合作水平。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发力点,要围绕中央赋予四川省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两地”定位,着力提升金融开放合作水平。一是加大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金融支持。通过发债、银团贷款、境外融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物流枢纽、空港建设、高水平港口、高速铁路等建设的融资支持,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二是提升外贸提质转型金融服务水平。深入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供应链融资服务,做好外贸“新三样”企业金融支持。深化多式联运金融服务和物流结算金融服务,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和汇率避险等服务,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三是深化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合作共建多元化、跨区域的投融资体系。创新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推进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推动形成更多跨境投融资成果,以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责任编辑 许小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27.7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21.23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