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个文化遗产日,与巴黎圣母院有关

第十九个文化遗产日,与巴黎圣母院有关
2024年06月08日 13:01 新民周刊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可以说,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中法之间的合作,就是一种最新实践!

主笔 | 姜浩峰

200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确立。当时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提及,“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之所以要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法定节日,是因为保护文化遗产重要、紧迫。该份通知还指出,我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18年来,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斐然。特别是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后。有评论认为,“五彩斑斓的文化遗产与雄奇秀美的锦绣山河共同铺展出一幅新时代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动人画卷”。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正在开拓中——中外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工作。其中,较为令人瞩目的是近日,中法达成《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关于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之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围绕木质遗存保护研究和土遗址保护研究两大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这意味着自2019年11月中法之间达成共识,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开展合作交流以后,中法有关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稳步推进,旨在摸索出一种合作新范式!

来自中国的“幕后英雄”

今年2月16日,网红博主“Thurman猫一杯”发布了一则视频,自称在法国巴黎拾到两本国内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并隔空喊话“一年级八班秦朗”。后经有关部门调查,“Thurman猫一杯”这条视频纯属造假。由此,其各平台账号被永久封禁!然而,在封禁之前,细心的网友发现,“Thurman猫一杯”还曾上传过另一条有关巴黎的视频。视频背景是夜色中的巴黎圣母院,灯火通明中,正进行修缮工作。“Thurman猫一杯”称:“不加班的法国人,你以为是他们突然勤奋起来了吗?为什么突然能建这么快?只是请了中国基建队!”

“Thurman猫一杯”的意思是——巴黎圣母院于2019年4月15日发生火灾,建筑损毁严重之后,是来自中国的基建队迅速帮助修复的。对此,有网友反驳道:“圣母院是法国标志性建筑,它的修复怎么可能委托给外国人?文化差异这么大,审美都不一样,故宫能给外国人修复吗?民族情感也不允许!”然而,法国方面并非没有接受来自中国的帮助。只不过,最先期来自中国的帮助,并非过去一些年传统印象中的基建队之类,而是一种新质生产力!

上图:修复中的巴黎圣母院。上图:修复中的巴黎圣母院。

回看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需要整体修缮,是因为2019年4月15日的一场大火。当时,正在做局部维修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标志性的塔尖眼睁睁被烧到倒塌,屋顶塌陷,整座建筑损毁严重。事发之际,巴黎街头,许多人相拥而泣!泪水中映着火光,令人唏嘘。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巴黎圣母院主体结构保存完好。5月29日,在一场论坛上,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科院院士褚君浩披露,2019年巴黎圣母院火起之时,法方考虑到瞬间空中投水可能造成建筑及文物损毁,没有采取飞机灭火,而是出动了两架来自中国的大疆无人机进行辅助观测。“装有高清摄像装备的无人机捕获实时图像,立即传送到指挥所,使得消防员能够实时看到火灾的强度和运动,并帮助高压水枪实现精准的定点扑救。换言之,大疆无人机这一‘幕后英雄’为巴黎圣母院保住主体结构提供了关键信息。” 褚君浩说,“这事彰显了发展低空经济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实力!”

就在“Thurman猫一杯”“秦朗丢作业视频”闹得沸沸扬扬的今年2月,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登上了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这次我在法国待了整整两周,这次是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两位中国专家赴法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我是其中之一。”周萍说,“到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法方维修管理机构的人告诉我们,这还是第一次有外国的专家同行登上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周萍之语,证明了中国专家确实参与到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中。但总体上,这一修复工作并非法国方面委托中国“基建队”完成,且中国专家只是参与修复,而非主导修复。中国目前在文物修复领域的真正实力所在,不在于“基建队加班”这样的“人海战术”,而是各方面的科技能力对文物修复专业的支撑。

为何在这两大方面深度合作

周萍透露,自己于巴黎圣母院火灾后不久,亦即2019年5月就曾前往巴黎考察。“当时警戒隔离的缘故,无法到第一现场细查。”

中法文物修复部门有关巴黎圣母院修复方面的正式合作,应从2019年11月算起——标志为两国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在北京签署《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2023年,基于声明,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领域达成进一步的合作共识,两国签署《2023—2025年文化遗产领域合作路线图》。及至今年,中法达成秦皇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在两大方面合作交流的协议,具体来说,则是双方围绕木质遗存保护研究和土遗址保护研究进行深度合作。

上图:中法专家在巴黎圣母院施工现场交流,中为周萍。上图:中法专家在巴黎圣母院施工现场交流,中为周萍。

以木制遗存而论,巴黎圣母院主体结构得以保存,但其木质屋架在2019年被严重焚毁。据周萍说,今年2月她登上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登到了维修能达到的最高高度,直观感受到教堂的石灰岩屋顶有三处被砸穿,一些大理石建筑的构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部分金属建筑构件几乎被完全烧熔变形,建筑屋面上铺设的铅板装饰受火灾影响,有些已经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灰尘结合,成了含铅粉尘,完全无法复原。不过,据中法之间的协议,中方专家将得到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样品进行研究。法方称,这是法国以外团队首次得到该样品。对于秦始皇陵博物院来说,其认识到,秦兵马俑坑的建筑使用大量棚木、枋木、立柱、地栿等木质构件,出土了战车、兵器局部构件等木质遗存。这些木质遗存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同程度焚烧。当年秦始皇陵之过火,与2019年巴黎圣母院之火灾,着火时间不同,着火原因也不同,但这些火情对木制结构有哪些危害,在长时段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值得研究,以利于未来文物保护的经验值得总结、教训值得吸取,当为中法双方文物保护部门等的题中之义。

以土遗址的保护而论,秦兵马俑坑本就主要为土质。这类土遗址的保护与常见的露天土遗址的保护不同,需要结合其自身环境与病害特征,面向考古、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的全链条需求,发展可持续的保护利用科学体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同法国的文化遗产机构一道开展考古土遗址的保护研究,能够在国际上推广中国特色的考古土遗址保护理念。

上图:秦始皇陵“文官俑”。上图:秦始皇陵“文官俑”。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亚太遗产中心(上海)执行主任邵甬女士分析:“土质和木质遗存的材料病理、病害评估与损害机理,以及科学修复、保存、阐释和展示等等是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难题。中法两国进行深入合作,可以更深入理解材料的共同特点,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合作,进一步交流保护理念,共同培养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的青年人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詹长法表示:“无论是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是中外文明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都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贵积累。这次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不仅是对濒临倒塌建筑的拯救行动,更是对古老文明的传承与弘扬,让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时光的长河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其修复经验,也能为中国所用。”而在近日于上海师大举行的“非遗传承、艺术传播与中国品牌发展”学术论坛上,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则称,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双方开展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是一种携手同行,更是在共同探索文物保护合作的新范式。对于中国文物保护界来说,也是在推动非遗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周萍还注意到,就她观察,“法方整个维修的全流程,修复效果和项目管理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中,诸如建筑内部基础考古、建筑稳定性评估、科学研究、壁画修复、教堂内石灰岩内壁清洗、金属文物修复、地面大理石拼接图案的修复、彩色玻璃的清洗,以及建筑本体木质结构的维修,石质结构的维修;火灾损毁品的贮藏与研究,巴黎圣母院维修特展,数字化展示,维修中传统技术的宣传活动等等,都有可取之处。

寻求文化的连接性

对法方来说,尽快修复自2019年4月遭遇突发大火的巴黎圣母院,尤为迫切。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要求,巴黎圣母院须于2024年12月8日重新开放。2023年12月13日,负责巴黎圣母院火灾后修复工程的机构负责人曾表示,预计开放之期可以达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配备一套独特的消防系统。“重建巴黎圣母院”公共机构主席菲利普·若斯特称,待圣母院重新开放以后,每年将吸引1400万游客。

然而重新开放,并不意味着完全修复。法国方面有媒体预测,巴黎圣母院完全修复之期预计在2029年甚至2030年。在这一漫长的修复过程中,中法双方的合作,有些一定会超出具体的修复技术本身。有专家注意到一个情况——在各国遗产保护合作的过程中,往往遭遇各自有关文保法律法规存在差异。这就成了联合保护过程中的一种掣肘。如何在实践中摸索各自都能接受的文物保护模式,并促使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共同修订新的有关文物保护的公约,成了下一步的题中之义。

上图:5月20日,“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成功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行。上图:5月20日,“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成功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行。

还有值得回顾之处——早在1998年4月,由建设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苏州共同主办的“欧盟与中国历史名城市长国际会议”通过了《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在时任建设部王景慧副司长、法国希农市市长伊夫·道格共同的建议下,同济大学与法国方面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深入合作。同济大学外事办副主任曲辰教授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过去二十多年里,同济大学的阮仪三、郑时龄、伍江、周俭、邵甬、卢永毅、卓健、张鹏、杨辰等教授 ,与法方的本杰明·穆顿、丹尼尔·杜什、米雷耶·格鲁伯特、埃米莉·卢梭等,交流不断,在遗产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杰明·穆顿本人退休前就是巴黎圣母院首席建筑师!中法在遗产保护方面早有交流。

邵甬向记者表示,5月19至21日在上海,5月22至25日在大理,自己参与组织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总体感觉,中法在寻求面向未来的合作范式,双方探讨了在大都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乡土遗产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共同构建了新时代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合作的新框架。” 邵甬说,“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可以说,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中法之间的合作,就是一种最新实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巴黎圣母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