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财视传播
“VC靠IPO吃饭,PE靠M&A发财。”这话已经成为VC/PE行业的一种共识。对投资人来说,如果没有好的退出方式,投资就是冒险和风险。
减持退出频频成为新闻,甚至一度成为现象级舆情事件。日前,粉笔网CEO张小龙在朋友圈高调讽刺高瓴资本张磊称:几年前,价值投资大佬口上说投资教育是为了做公益,不需要退出,实际上在解禁的第一天大佬就大量减持。
张小龙的言论是暗示张磊的投资理念与说辞不符。他在朋友圈公开表示“拉黑”了大佬,要“远离”这样的大佬,折射出不满的情绪。随后张小龙再发朋友圈:“朋友给我说,张老板卖得不多,就一两千万股,我错怪他了。投资人买卖都是正常,都是自己权力,没有任何意见,吐槽人家买卖是自己无能表现。”
张小龙指责投资人减持显然“有违常识”,有些情绪化,好在他及时认识到“投资人有权买卖”。投资理念是偏好或倾向;何时退出,如何退出,对投资人来说是策略性的安排。创业者有权表达理性的看法,同时也需要理解投资人的投资策略。说得直白些,投资人也需要靠IPO“吃饭”,不应当受到指责。
减持退出并不鲜见。据LP智库出版的《2021年度VC/PE机构A股退出报告》统计数据显示,543家VC/PE机构的4019次减持操作,机构数量同比增加7.74%,操作数同比减少15.21%;涉及563家A股上市公司,同比增长25.39%。中信证券数据统计,2022 年全年,股权投资市场累计退出4365 笔,IPO退出占比61.8%。
如何理性看待股权投资的减持退出?普遍认为,对于VC/PE机构和LP来说,只有项目退得好才是真的好,IPO实际退出的真金白银决定了一只VC/PE基金的最终回报水平。减持退出的意义至少有三:一是机构可以进行长期资金的再配置,二是LP的价值分配以激活股权市场正循环,三是退出也是资本市场获得流动性及兑现股权投资增值的具体体现,等等,本文略作阐述。
一、理性看待减持退出,对股价长期影响有限
通常来讲,股权投资减持退出是正常安排,一是财务经营需求给LP分配收益,二是基金期限到期做退出,三是更好的进行新一轮投资。
首先看财务经营。以奥精医疗为例,这家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早期获得了创投机构的投资。创投机构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公司发展,这些机构也需要进行退出,以实现资本的流动性和增值。正如奥精医疗董秘所说,“创投机构减持是符合相关规定的正常退出。”
从机构角度来看,良好的退出不仅要充分利用多种退出方式,实现“落袋为安”,还需要服务于基金的长期发展。好的退出要为LP带来理想回报,同时为GP获得下一期基金投资,实现正循环。IPO退出减持意味着投资机构新一轮配置的起点,高效的退出会为一级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长线资金,以及更稳定的GP/LP结构。
再次看基金期限。PE是长期资本,一般为5-8年。私募股权基金的期限设置分为投资期、退出期、延长期,进入退出期阶段,VC/PE机构就要考虑减持退出考虑。
例如:某基金期限为5+2年,其中5年为投资期,2年为退出期;某基金期限为3+1+1年,那么其中3年为投资期,1年为退出期,1年为延长期。延长期主要是用于继续处理前一年未能退出的遗留项目。
在分析看来,损失流动性、跨周期投资,是基金获得回报的基本要素。在A股市场上彻底完成一个项目的退出也需要较长的周期,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影响一家公司股价的根本因素仍在于公司成长性,解禁减持只是短期行为。
通常,股东减持对短期股价多少会产生负面影响,若抛售数量比较大,而没有大的资金进场承接,会导致二级市场承压,其他投资者也跟随卖出股票,出现“羊群效应”,会对股价有一定的利空影响,短期来说股价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减持和股价涨跌没有确定的联系,需要理性地看待减持这个问题,不管投资者,还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高管,都是有减持的意图和冲动,这是符合人性的基本规律的,在目前减持框架制度设计下的股东减持是被市场允许的,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基本处在可控和合理的范围内,没有必要闻之色变。
华创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历史上市场短期脉冲向上后,大多迎来减持潮,比如2018年的1月、2019年的4月、2020年的6至8月等,一般拟减持披露后,个股5个交易日内普跌,历史跌幅均值为-1.65%;1个月后影响基本消除,涨跌更与市场和公司的基本面相关。
二、减持退出并非负面影响,对股权投资的正向意义
减持退出并非负面影响,对股权投资的发展有着更加积极的正向意义。
首先,减持退出意味着投资机构新一轮配置的起点,高效的退出会为一级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长线资金,以及更稳定的GP/LP结构。
以小米为例,其在2018年在香港上市之后,其投资机构需要进行减持退出,以实现资本回收或增值,减持退出为一级市场带来了长线资金来源。高效退出也有助于建立更为稳定的GP/LP结构,使得投资机构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资本回收和重新部署,从而更好地满足LP的需求,并为未来的基金运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其次,减持退出也是资本市场获得流动性及兑现股权投资增值的具体策略,各类型的股东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能否实现有序进退及可进可退,是资本市场是否成熟高效的标志之一。
以小鹏汽车为例,其于2020年7月15日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电动车企业。此前小鹏汽车曾获得多家知名企业的投资。
机构往往需要在企业快速发展之后退出减持,实现资本回收和增值。例如,有机构在小鹏汽车的IPO前已经开始减持,也有机构也在上市后选择了适当减持,以实现资本回收和增值。这样的减持策略,不仅能够提供给市场稳定流动的股票,同时也使得股权更为流通,为后续的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股东能够实现有序进退和可进可退,是资本市场成熟和高效的标志。
“只看见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GP做减持退出虽然获得了较好的回报,但是也面临挑战,比如PE/VC基金从投资到完成退出需要多年时间,损失流动性、跨周期投资是私募股权基金获得回报的基本条件。
以红杉中国为例,其曾投资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并在上市后逐步减持。然而,PE/VC基金从投资到完成退出需要多年时间,这会使得资本占用时间较长,流动性不高,给资本回收和重新部署带来一定的挑战。
此外,跨周期投资也是PE/VC基金获得回报的基本条件。这意味着,PE/VC基金需要长期持有企业股权,直到企业成熟稳定,或者上市退出。这样的投资策略需要GP具有对市场的长期洞察和足够的耐心,同时承载着相应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减持退出。投资人和创业者是在一段业务关系中合作的伙伴,关系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和沟通之上,以实现长期的共赢。人们常说,“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对投资人来说,对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后,减持退出理所应当获得尊重与理解,而不是情绪化的指责。
责任编辑:王其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