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条政策落地上海 对银保、证券、长三角有何影响?

30条政策落地上海 对银保、证券、长三角有何影响?
2020年02月15日 13:37 国际金融报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30条重磅政策落地上海!对银保、证券、金融科技、长三角有何影响?专家详细解读来了……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从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

  “《意见》出台使上海成为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也是为探索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开放模式做好准备。”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银行加强长三角业务统一协调

  《意见》指出,试点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子公司,投资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的重点建设项目股权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理财子公司,试点外资机构与大型银行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

  对于符合条件的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区内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凭企业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直接办理外商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境外上市等业务下的跨境人民币收入在境内支付使用等。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此次《意见》中有不少条例指导金融机构直接与企业对接,这能让上海的金融服务脱虚向实,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上海金融开放对中国整体的对外开放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职能和定位已经确定,接下来可以从两个方面齐头并进:一是继续按照国际标准建设金融中心;二是加强上海金融方面的作为,脱虚向实,加强和实体企业的对接,真正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谭雅玲称。

  在蓝图规划下,未来银行业还会有哪些举措值得期待?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告诉记者,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投资、资产管理业务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鼓励,商业银行可在现有理财子公司、投贷联动等投资业务的基础上,成立独立的投资子公司,重点投资受鼓励行业,将资金流入直接融资领域,改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符合条件的银行与外资合作成立投资机构的空间也较为广阔。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在长三角地区加强业务统一协调,投资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部分中小银行可在监管政策框架下向长三角地区范围内扩大服务覆盖。

  在上海积极开放金融业的同时,是否会增加金融体系风险?陈雨露表示,金融业开放不必然意味着增加风险。能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主要取决于金融监管制度是否完善、金融市场是否有效、市场约束是否刚性、金融机构是否有良好的风险控制水平。

  在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同时,《意见》也提到了保障措施,比如,支持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组织开展加强支付结算监管能力的试点,推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同城双活灾备中心在上海建设落地。研究推动在上海设立中国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集中整合各金融市场的交易信息,提升监测水平,与雄安新区相关建设进行有效衔接。

  “上海金融机构的集聚性、市场化程度以及上海的效率和节奏,这些优势在全国是独有的。但在发展的同时,上海如何能与全国各地均衡有效的协同工作,如何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时候把全国带动起来,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样上海才能完全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谭雅玲对记者表示。

  外资险企积极性提升

  聚焦到保险业,《意见》重点提到:推进人身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在上海率先落地。鼓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子公司;试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境外资产管理机构等在上海设立的理财公司;探索保险资金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推进人身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在上海率先落地,对上海保险业意味着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外资持股人身保险公司比例放开,外资进入寿险业的组织形式将更加灵活,大大增强了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的灵活性与自由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其拓展中国保险市场的积极性。

  朱俊生分析称,由于外资寿险公司目前主要借助于代理人拓展业务,需要较长的培育过程,在短期内其市场份额提升相对有限。但随着代理人队伍的壮大,以及期缴保费的发展后劲逐步显现,其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同时,根据外资公司在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亚太地区的经营经验,银行保险也是其重要的拓展业务渠道,有助于提高其市场份额。另外,外资公司对保险科技也非常关注,有可能借助于保险科技的赋能,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提升市场份额。

  “《意见》出台对上海的金融保险机构而言无疑是利好的。”在普华永道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看来,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后,国际金融法律和市场规则的高效对接更有利于外资保险机构的产品引进。同时,政策的支持使得上海的保险机构在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更容易获得监管层的许可,当地金融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也将更加凸显上海的资讯、数据、服务等方面优势,从而使得险企的经营更加低成本、高效率。

  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同样表示,此次对保险领域的开放力度很大,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四条内容中,有两条都与保险相关,而且都是实质性政策。

  上海是开放性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外资保险机构最集中的区域保险市场。“1月1日开始,外资人身险公司股权限制完全放开,上海自然希望争取政策的率先落地,赢得示范效应,从而保持其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周谨直言。

  朱俊生补充道,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营商环境、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声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市场灵活度、适应性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竞争力。

  “在更高水平上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上海的开放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并促进保险业改革。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自由度是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核心因素。”朱俊生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奚俊芳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率先选择上海落地有一定的支撑基础。同时,上海相对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行业开放的深度还不够,国际影响力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投融资中心的作用。本次开放政策落地上海有利于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纵深发展,也是一次风险压力测试,为将来我国进一步金融业开放积攒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保险业竞争力及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朱俊生坦言,应全面提高上海的经济自由度,即要进一步加强法治以及对产权的保护,充分彰显企业家精神;适时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努力提升监管效率,促进透明度与商业自由;推动市场开放,进一步提高贸易自由、投资自由与金融自由的深度。

  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加速

  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又向前迈出一步。《意见》显示,支持外资机构设立或控股证券经营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海落地。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控股券商和基金公司的设立,可以让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更加接轨,更好地将国际先进经验引入国内,增加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在证券领域充满自信,目前国内证券经营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有能力应对外资机构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鲶鱼效应”,通过引入外资竞争促进行业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个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金融机构集聚的要地,上海致力于打造成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具有较高的全球吸引力。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更多外资机构设立或控股的证券经营机构、基金管理公司、理财子公司纷纷来到上海注册,将吸引更多海外资金对中国资本市场各种产品进行积极配置,产品交易量以及复杂程度提升亦会带来更多需求,这些都会有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成熟度、复杂度以及能力储备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助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

  《意见》指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与评估机构积极开发构建专利价值评估模型或工具,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流转。研究支持为外国投资者直接参与科创板发行和交易提供便利汇兑服务。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五中心建设目标,金融与科创的有机联系、有效互动,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这次《意见》是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的最新举措,特点是根据科技创新链配置金融创新链,聚焦关键点,完善新兴金融市场体系。上海原先也有专利运营市场,也曾试图拓展知识产权融资质押试点的范围,政策层面支持看来不是主要问题,但专利价值评估是个难点。

  杨建文进一步介绍称,国家外汇管理局2019年在上海推进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并研究上海全市范围内实施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科创板开板以后,如何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便利汇兑服务问题就很迫切。这些关键点问题如若有实质性推进和突破,那将不仅有利于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和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而且也可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积累经验,作出贡献。

  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加快

  《意见》要求,加强金融科技在监管领域的应用,鼓励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临港新片区内依法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积极稳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重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这是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及《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之后,又一项重磅支持政策。

  刘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最新出台的支持政策更加务实落地,干货很多,这说明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发展金融业已经得到了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实际认可和支持。

  刘斌表示,临港片区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并且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一批优秀的相关领域的企业,已经具备发展金融科技产业的基础。此次政策的明确加上一直实施的产业扶持政策,对临港片区的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丰富上海金融科技中心产业区域布局,也将加快推动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

  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发力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共识。在实践中,金融科技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链特征,不再是单一机构大包大揽,需要各类不同层次的机构优势互补、开放合作,所以金融业态集聚区更容易培育金融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强调要积极稳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认为,目前国家对发展金融科技还是比较谨慎的。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么多的政策当中,只讲了一小段关于金融科技的,把金融科技定位为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服务的一个角色。”

  芮萌表示,金融科技在国内基础还比较薄弱,还缺乏广泛的基础研究、专业的人才和硬核的技术,真正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硬核科技研发的企业还比较少,所以目前对金融科技的定位是赋能传统金融机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刘斌也指出,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改革中一直秉持“底线思维”,金融科技与金融开放相结合会产生很多可能,但是任何金融创新都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

  此外,《意见》还指出要重视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刘斌表示,这方面是上海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重点和基础,目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对全国和上海来讲都是非常紧迫的工作,通过自贸区的改革开放可以吸引全球的金融科技资源培养国际化的金融科技人才,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深入融合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这份文件,对金融如何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意见,指明了方向。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金融绝不仅仅表现为银行、保险、证券、债券和货币的体系化的一个存在,而是对一个国家的科技产出、创意以及整个国际协调力和领导力的一个全面萃取。所以,推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及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何建华认为,现代金融必须有区域、国家强大的科技产业创意综合能力的支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不例外。

  那么,支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强大力量在哪里?

  何建华指出,这一强大力量就在长三角的江苏、浙江和安徽省。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意见》显示,在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将重点从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三角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三方面进行推进。

  何建华表示,江苏、浙江、安徽地区的产业制造能力都非常强,经济实力也很强,科创产业发展的潜力也很大。同时,他们的实体经济对金融需求也非常旺盛。所以,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如果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之中,就有更扎实的基础,更丰富的资源,也有更大的发展能级。

  当前,我国正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取得抗“疫”与经济两不误?何建华认为,金融应当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何建华看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及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应该从以下几点发力:

  一是金融需回归本源。金融的本源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不能在金融机构领域内使资金进行内循环,资金需要外溢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现在我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使它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是金融应当促进企业创新。对于那些实体经济领域内做得好的企业,具有创新意识、转型升级目标清晰,同时又是具有优质资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应当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只有创新和创新的企业,才能让国家在参与世界的竞争中具有更大优势。

  三是应当给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要把上海的优质金融资产外溢到长三角,使金融成为良好的公共服务产品。比如,上海的证券资本市场可以更多地在长三角领域内发掘优质的科创企业到科创板来上市融资,当然这些科创企业要一定是真正做科技创新的,是专注于实体经济的。

  四是金融科技已成为发展趋势,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来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用科技的手段来配合和加强金融监管,使金融的发展更加透明、公正。

  何建华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要上台阶、上水平,就要把它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来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用江苏、浙江、安徽的优质产业资源、人才资源以及金融市场的潜力,来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行支撑,用金融来更加深入地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的融合,这样就可以取得一种合作共赢,形成真正一体化发展。

  记者 魏来 余继超 罗葛妹 王媛媛 实习生 曹韵仪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恒

国际金融报 金融业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3 聚杰微纤 300819 15.07
  • 02-27 雪龙集团 603949 12.66
  • 02-19 建业股份 603948 --
  • 02-17 紫晶存储 688086 21.49
  • 02-13 中银证券 601696 5.4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