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何时出炉?央行是否会"出大招"?疫后融资模式如何转型?看北大光华如何建言

政策组合何时出炉?央行是否会"出大招"?疫后融资模式如何转型?看北大光华如何建言
2020年03月26日 17:35 券商中国

如何在结构性行情中开展投资布局?新浪财经《基金直播间》,邀请基金经理在线路演解读市场。

2020年的春天实在是个不平静的春天。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举国抗疫之下,国内疫情狙击战已步入尾声。与此同时,海外疫情却持续扩散。

在此背景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也显得格外重要。3月25日上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疫情期间经济形势分析会,院长刘俏及颜色、刘晓蕾等多名教授参加会议并给出其对中国经济的思考和政策建议。

刘俏介绍,面对疫情冲击,需要加强逆周期政策对冲力度稳定经济,但也不应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需要根据国内外疫情影响对增长目标做出适当调整。全球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大部分时间面临“暂停”状态,这将给我国经济疫后复苏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一个比较积极果断的经济复苏政策组合出台”。

刘俏:政策包裹可能“在路上”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

“在疫情刚开始爆发时,大家还是把它认为公共卫生事件,当时没想到疫情在全世界会以这种方式传播。”刘俏指出,很大程度上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被低估了。1-2月的经济社会数字出炉后,大家已经意识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新冠病毒疫情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带来的冲击可能超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在海外疫情迅速扩散、国际刺激政策频出之下,在外部情况发生变化之时,我们也需要修正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判断。刘俏认为,我国政府到目前为止出台的政策还比较节制。“我们在冷静评估整个疫情演变的情况,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情况,最终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政策包裹集中推出,有可能在两会前后。”

新冠病毒疫情在国际间迅速扩散与过往危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的蔓延不仅严重影响外需,也带来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全球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大部分时间面临“暂停”状态,将给我国经济疫后复苏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刘俏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一个比较积极果断的大型经济复苏的政策组合出台”。

在政策建议方面,刘俏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进行调整:

1基建与新型基建

疫后基建投资切忌重走上一轮刺激政策老路。围绕“再工业化”的“新型基建”,涉及跟产业变革以及跟产业互联网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数据中心等。出于应对中国经济核心逻辑变化的需要,“新型基建”必须涉及跟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如旧城改造、租赁住房、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等等。“新型基建”也涉及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基础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此次疫情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中的不足与短板,亟待改进。

2持续为企业减税

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税收政策的调整也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手段,可考虑下降企业所得税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刘俏建议,对企业所得税所有档的税率同时下调。

3补贴低收入群体,激发消费潜力

考虑到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动能,疫后政策应该特别着力对冲疫情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带来的冲击,最直接的激发消费潜力的办法就是通过减税和补贴的方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助。可考虑采用消费券政策,补贴低收入就业人群,促进内需回补。

此外,在财政政策方面,刘俏也建议采用加大专项债发行力度、推进基础设施REITs融资、适当划转上市国有企业股权、必要时考虑发行特别国债等措施。

不过,刘俏同时提醒,面对疫情冲击,我们需要加强逆周期政策对冲力度稳定经济,但也不应再走大水的漫灌老路,而需要根据国内外疫情影响对增长目标做出适当调整。在当前考虑制定疫后经济复苏政策时,不应该因为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而进退失据,而应该充分吸取这次疫情冲击的教训,聚焦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逻辑制定政策组合。

颜色:近期央行可能没有所谓“大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

在疫情冲击下,各国纷纷出台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市场。美联储紧急宣布“零利率”,启动7000亿美元资产购买计划进行扩表;欧央行也提高量化宽松规模;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均跟随下调政策利率。

相比之下,我国央行则保持了较强的政策定力,3月份并未降低MLF、OMO与LPR的利率,仅进行了一次计划内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市场上也有多方声音希望央行“出大招”。对此,颜色则持不同意见。

由于我国防疫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以我为主”保持独立,未来仍会按既有步骤适度降低MLF和LPR利率,但更注重于精准滴灌。基于此,颜色认为,央行在近期可能没有所谓的“大招”。

颜色认为,央行在投放流动性方面并不吝啬,且积极财政减税增支也使得流动性更加充裕。另外,随着全球疫情的加剧,企业的真实信贷需求不足,较多流动性堆积在银行间,导致了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的倒挂。在当前流动性较为宽裕的环境下,逆回购利率将按兵不动,待MLF利率下调后或将再跟随做出反应,相应下调逆回购利率。

而对于国际情况来看,目前中美政策性利率的利差处在历史高位,引发一定的担忧。央行是否会受此压力“出大招”呢?颜色表示,如果被动跟随美联储大幅降息,就会造成大水漫灌,不但丧失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也与目前我国精准滴灌的货币政策相悖。实际上,央行并没有感受到必须跟随美联储宽松的压力,货币政策依然“以我为主”,坚持常态化货币政策操作。

另外,针对中央要求显著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由于中小企业并不是银行最优客户,MLF和LPR下调对其影响不大,央行降低融资成本的主要办法是通过窗口指导、政策引导、定向精准货币政策工具等方法来引导银行压缩LPR加点部分。因此MLF和LPR的降息节奏不会受疫情影响,将按照既定政策进行。

颜色提出,展望未来来看,央行仍会按照既定步骤进行降息,但不会受全球降息潮影响而急于出台政策。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精准滴灌定向调控,从而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望央行“出大招”可能不切实际。我们应该更寄希望于财政政策的加力、复工复产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的全面复苏。毕竟,没有真实信贷需求的货币宽松不仅无效,而且有害。

刘晓蕾:疫情后融资模式或将转型

▲北大光华金融学系主任、教授刘晓蕾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中国2020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跌13.5%,城镇调查失业率升高到6%, 形势较为严峻。

在此背景下,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等契机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刘晓蕾认为,这将会极大影响未来融资模式,促进国内的融资模式从主体信用向资产信用与交易信用向转型。

刘晓蕾介绍,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我们有2000多万的小微企业法人,此外还有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一直在30%左右。也就是说,小微企业对经济的作用与其收到的信贷支持是严重不符的。

有数据显示,2019年大型企业应付账款同比增长42.7%,而小型、微型企业的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37.8%和43.7%。刘晓蕾指出,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过后大企业本身也会面临资金紧张,拖延账期的情况只会更严重。而小微企业会面临更紧张的流动资金紧张,解决应收账款融资将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解决途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新型融资模式或将起到重要作用。刘晓蕾介绍,对于民营企业、非上市公司来说,其对于脱离主体信用而使用资产信用是有相当的需求的。在过去融资模式中没有重视资产信用,而疫情带来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事实上,新的融资模式其实早已出现。刘晓蕾介绍了蚂蚁金服帮助小微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和浙商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款融资平台的案例。她提出,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和疫情带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融资模式不再局限于主体信用,而向资产信用与交易信用转化,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融资 央行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01 成都先导 688222 --
  • 03-31 华盛昌 002980 --
  • 03-27 京源环保 688096 14.34
  • 03-26 三友医疗 688085 20.96
  • 03-26 雷赛智能 002979 9.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