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星期一),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扩需求稳经济 各地密集出大招亮新招
逾40城发放新一轮消费券,促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多个省市组团赴海外“抢订单”“引外资”,既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市场,也有力提振各方信心……12月以来,各地纷纷加力稳经济促增长,努力打好2022年“收官战”,也为2023年“开好局”夯实基础,促消费、稳外贸成为重要着力点。
扩大试点范围 建立多层次市场 推动“长钱”入市 三大动向勾勒深化REITs试点路线图
“继续推进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十条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扩大REITs试点范围,尽快覆盖到新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快打造REITs市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板块,研究推动试点范围拓展到市场化的长租房及商业不动产等领域”……监管部门释放的最新信号表明,基础设施REITs试点有望进一步提速扩围。
首批央地合作模式民营房企 融资支持试点项目落地
沪深交易所日前落地市场首批“央地合作”模式民营房企融资支持试点项目,并实现全额增信支持。首批项目共涉及新希望五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碧桂园地产集团三家民营房企,三家公司合计簿记发行34.3亿元公司债券。
理财赎回压力释放 债市性价比渐增
近期,利率债市场相对平静的表现,难掩信用债市场的弱势。随着多方面政策调整提振经济增长预期,债券市场继续承压,特别是银行理财赎回引起的连锁反应在信用债市场持续上演。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赎回压力已有所释放,调整后的部分债券产品性价比也得到修复,对配置型机构的吸引力增强,但近期推动债券市场利率下行的条件不足,债市可能继续呈震荡偏弱态势。
上海证券报
A股反弹行情不会一蹴而就 交易热点逐步扩散
自11月步入反弹以来,沪指目前已进入3200点的年内中枢位置。随着市场热点轮动的加快,部分机构提示反弹行情不会一蹴而就,全面修复行情正进入观察适应期。此外,年末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会议和重要经济数据将在未来一周尘埃落定,不少机构提示投资者关注海外政策变动对A股市场资金面的潜在影响。
全球大宗商品持续回暖 国内外镍价联动攀升
上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回暖。有色金属方面,国内外镍价再现强势行情,机构认为镍市场低库存状况短期难以快速改变,且受宏观风险事件担忧情绪带动,镍价将继续偏强运行;农产品方面,由于实际进口数显著低于市场预期,国内豆粕价格短期上扬,年初以来累计涨幅已超37%。
短暂停产影响有限 多家公司加速复工复产
随着全国多地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复工复产,并透露临时停产对公司影响有限,将抓紧时间冲刺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12月9日,科达利宣布与宁德时代签署钠离子电池战略合作协议。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日前透露,公司正通过首创的AB电池技术,实现钠锂混搭,提高能量密度,新型钠离子电池有望应用在500公里续航新能源车型上。记者调研获悉,钠锂混搭电池包新技术正凭借其成本等优势,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发展的新动力。
证券时报
各地加大马力复工忙 调整能源供需力保迎峰度冬
进入12月,制造业生产持续回暖,多地宣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八成。不过,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今冬能源供应也进一步趋紧。记者了解到,除了此前国家发改委在煤炭供给端的部署,已有部分地方在发电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做好迎峰度冬相关工作。
全球油价又到十字路口 可再生能源供应能力须加强
上周是西方正式实施对俄罗斯石油限价令的第一周,国际油价平均跌幅达11%,创下一年来最低价。而自10月5日欧盟达成“油价上限协议”以来,国际油价已回落近两成。但是,现在就对制裁的影响下定论还为时过早,OPEC+暂时按兵不动,俄罗斯反制措施已箭在弦上,全球油价又到十字路口,一场博弈可能才刚刚开始。
资本市场改革提效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蹄疾步稳,实体经济晴雨表作用愈发明确,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通过发挥枢纽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资本市场在继续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也将助力拓展居民投资渠道和提高财产性收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多家百亿私募年内收益转正 将布局港股当作更优选择
11月以来,以A股、港股和中概股为代表的中国公司股票走出一轮气势如虹的反弹行情,股票私募的业绩随之大幅上扬。多家明星私募也相继发布最新投资观点,积极看多后市,港股机会更是成为各方关注的阶段性焦点。
证券日报
前11个月险资加码私募股权投资超130亿元 密集布局先进制造业等赛道
受访险资人士认为,目前险资对私募股权的投资规模和险资整体规模相比仍较小,且集中在头部及中部寿险公司,投向医疗、健康及“双碳”、高科技等领域。未来,随着监管持续优化,险资有望进一步加大私募股权投资规模。另据险资私募人士透露,其对长期PE股权直接投资回报要求在15%(年化收益率)以上。
银行业估值重塑之路正在形成
近期,关于国企估值偏低的声音不断,而银行业作为“百业之母”,所占权重几乎占据国有股的半壁江山。因此,扭转当前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大幅“折价”态势,银行估值的提升势在必行,且意义深远。
“强制度、严监管”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渐显效
数据显示,年内强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强制退市的17家,近两年退市公司家数占30多年来累计退市公司总量的40%。专家表示,随着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渐形成,加速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提高了整体公司质量。而实现“退得下、退得稳”,需要市场各方发挥合力,尤其需要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当好资本市场“看门人”。
解构外贸企业“组团出海”:新老朋友纷纷下单“中国制造” 创新产品更受欢迎
事实上,从今年7月份开始,浙江省宁波市就曾组织外贸企业包机出海抢单。12月份以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这一行列,不少已经返程的经贸团队都表示,签单、达成合作意愿情况超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依旧受到海外市场热捧,相较于高端型产品,经济型产品更受欢迎。
责任编辑:王其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