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宏观调控不能被两个模糊认识干扰

2022年12月09日14:28    作者:张涛  

  意见领袖 | 张涛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2023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依然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之防疫政策的持续优化,相应干扰经济恢复正常运行的外生性影响因素在2023年应该不会再对经济持续产生羁绊,经济更有可能恢复本应有的增长轨道。正因如此,我们认为宏观调控不能被两个模糊认识所干扰。

  第一个模糊认识,2023年经济增速只要回升至5%左右,就算是恢复正常。

  对此,我们的测算结果是,受2022年低基数效应和防疫优化的叠加影响,2023年经济一旦恢复正常,增速不应低于6%。

  按照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全年的服务业支出为基准测算,截至10月末,我国服务业支出的既有缺口已有7%左右,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今年疫情多点散发和严格的防疫措施,令经济正常运行的物流、人流等受到严重地压制,那么伴随“优化二十条”和“新十条”等防疫政策的持续优化,服务业本身就会恢复,按照服务业55%的经济占比测算,仅7%服务业缺口的修复就能够拉动GDP增速3-4个百分点,若综合考虑线下服务业恢复会对冲一部分线上行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服务业支出的修复就能拉动GDP3个百分点以上。

  由此,仅从一点,2023年经济一旦完全恢复,经济增速就不应低于6%,从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宏观要求来看,服务业支出的完全恢复是在宏观层的预设目标内。

  第二个模糊认识,防疫优化后,经济恢复不需要政策的额外发力。

  对此,我们的认识是,政策一定要额外发力,尤其是财政支持政策要更加果断和靠前,而且力度要更大。

  虽然疫情以来,宏观层持续实施“稳”和“保”措施来帮助微观经济主体尽可能降低损失,但我们也因客观地认识到,三年疫情给微观经济主体造成了严重地冲击,各类主体的经济预期近乎下滑至谷底,我们测算的结果显示,剔除调减免税政策因素之后,从税收增长下滑情况来推算,目前我国的税基较疫情前基准水平下降了15%。在如此巨大的损失下,单纯依靠防疫优化,微观主体的自修复,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恢复的。

  另外,经历三年疫情冲击后,不少微观主体的信心已经十分薄弱,在此种环境下,仅仅通过融资性的支持措施是很难实现扭转的,因为融资性支持本质依然是微观经济体的债务负担加重。因此,想尽快扭转微观经济主体预期和信心,就需要让微观主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策实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策帮扶,政策上就只能倚重财政支出政策,因为微观主体不需要偿还财政支持资金的。当然这会阶段性增加政府债务,但是从涵养税基与恢复国民经济循环的角度看,财政收支的持续性实际是改善的。

  因此,我们建议:一是,明年增发1-2万亿特别国债扶持受疫情严重冲击的企业,员工和家庭恢复正常运行和生活;二是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激励微观经济主体保持和新增结业岗位;三是在既有的财政贴息等担保救助基础上,大幅度增加财政的直接救助。

  鉴于疫情三年来,令经济运行经历了史有罕见的波折,包括宏观层、经济主体在内都需要认真总结,尤其是在认识上一定要轻装前进,结合政治局会议明确的目标与政策基调,我们认为,务必要摆脱上述两个误识的干扰。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本专栏观点与所属单位无关)

责任编辑:宋源珺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李兰娟院士: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无需恐慌 如何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新十条”权威解读来了! 在建行买的380万元理财竟不翼而飞!协议是假的?公章是假的?还有…… 正观快评:前国脚郑斌被带走,国足该如何自我救赎 刚刚,钟南山发声!抗原自测盒卖疯了,有平台日均销量增长400多倍!抗原怎么用?详细教程来了 购房政策继续松绑!南京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武汉解除二环外限购...还有这些 最高法发布!“袁隆平适用” 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的通知 忍辱7年换来3.5亿分手费,这位“总统千金”,够狠! 夺回失去的时间 各地经贸团争相出海抢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