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证监会前官员:交易所前人员相关企业也暂停申报IPO

岂止证监会前官员:交易所前人员相关企业也暂停申报IPO
2021年04月19日 09:27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来源:企业上市法商研究院

  岂止证监会前官员, 交易所前人员相关企业也暂停申报! 注册制下“终结”IPO情形

  昨天一条消息刷屏:

  凡待申报IPO企业中,存在有证监会前官员或前发审委员入股的企业,其IPO申请将暂缓不予受理,已申报企业则暂停推进。

  其实还有一个重磅(字越少信息量越大,慢慢品!):

  交易所前高管及核心人员创办或投资的企业,同样暂缓受理IPO申请。(已获从某交易所出来创业拟申报IPO人士证实)。

  延伸阅读:

  6家被否,5家过会后撤材料!

  2021年90家终止,

  注册制下这些情形将“终结”IPO

  进入2021年以后,关于IPO的审核和监管就明显变得严格,过会率明显下降,终止注册或终止审核企业数量也高居不下,IPO上会企业数量有放缓的迹象。

  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监管层态度十分明确,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监管机构在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方面动作频频,不断提升监管工作成效。

  现在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交易所都要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证监会注册环节对交易所审核质量及发行条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进行把关并监督。从实践情况看,这些安排行之有效,也很有必要。

  据大象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截至4月16日, 注册制下终止注册或终止审核的企业达到90家, 84家为主动撤回(2家终止注册,82家终止审核),6家为审核不通过。

  其中,创业板年内终止审核的企业有54家,其中因撤回而终止的有50家;科创板年内终止审核的企业有36家,其中因撤回而终止的有34家。

  从时间上看,春节后撤回数量较多。交易所数据显示,有55家企业终止审查时间为2月18日以后,占比超六成。其中,创业板有30家,科创板有25家。仅2月24日一天就有7家企业终止审查。

  市场普遍认为,春节前后企业集中撤回IPO申请与证监会启动现场检查工作有关。还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密集撤单也与3月1日生效的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欺诈发行与中介机构配合造假处罚上限增加有关。

  6家审核不通过终止

  据大象研究院数据统计,2021年以来,截至4月16日, 注册制下共有6家企业因审核不通过而终止,6家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从上述注册制下6家IPO终止(被否)原因中能总结出一个共性问题——持续盈利能力问题。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可用于衡量企业经营业绩,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可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16)》第三十条 发行人不得有以下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

  第一、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第二、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第三、发行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

  第四、发行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

  第五、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第六、其它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因此对于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一直是审核关注的重点问题。

  5家过会后撤材料

  据大象研究院数据统计,2021年以来,截至4月16日, 注册制下共有5家企业过会之后撤材料,5家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1、厦门**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首家过会后撤材料企业,公司是一家主打“时尚+体育”内容的整合营销公司,主要为品牌客户提供传  播策略、策划创意和传播执行服务,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提供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内容营销、数字营销、公关活动策划、媒介广告代理四大类。

  终止可能原因

  重要股东涉案股权被司法冻结,股权稳定性、实控人及董监高遭质疑;

  业绩波动问题贯穿始终,上会时遭进一步问询:在发审会上,针对公司的业绩波动,交易所指出,“报告期内,发行人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全运营代理IP,其中全运营代理IP指定类客户收入报告期内持续高速增长。请发行人代表进一步说明全运营代理IP数量增长和指定类客户数量大幅增加的具体原因”。

  2、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解槽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为电解电极、电解槽及配件,主要应用于氯碱行业,同时已延伸至冶金、环保及其他行业。

  终止可能原因

  电解电极、电解槽毛利率逐年下滑  产品竞争力相关质疑贯穿始终;主要客户状况堪忧应收账款存恶化风险  第一大供应商注册资本仅100万引发质疑;

  3、无锡市**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呼气分子诊断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致力于在医疗健康领域不断开拓呼气分子诊断这一蓝海市场。

  终止可能原因

  披露的经审阅营业收入、净利润与此前披露的预计数存在较大差异,同比变动趋势亦由预计增长变为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针对上市委审议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发行人仍然表示公司经营业绩情况与此前披露无异,保荐代表人也未提出异议。

  4、**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是为智能网联汽车及其他物联网市场提供无线通信产品、嵌入式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前装 TBOX、汽车级无线通信模组、软件和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物联网通信模组业务。

  终止可能原因

  近三年营收负增长、半年利润不足千万;公司在IPO发审会上,上市委关注到根据申请文件,发行人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8%;实控人借款用途、股权代持等情况被关注,上市委要求公司说明2014年发行人实际控制人陈*鹰与郑*青的借款用途、归还情况,郑*青通过**投资持有的发行人10.125%的股份是否存在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

  5、深圳**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作为信用科技服务商,主要提供征信科技、风险决策、信用科技一体化等产品和服务。公司主要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场景下的企业征信报告、信贷风险决策系统、信贷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信用科技产品和服务,助力银行打造纯信用、线上化、自动化、批量化、智能化的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同时,公司还为非银行客户提供商业交易场景下的企业认证产品和交易核验产品等信用科技产品。

  终止可能原因

  实控人涉嫌违法犯罪,2月1日,上交所曾披露因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涉嫌贪污、贿赂、侵占财产等重大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结案。

  84家主动撤材料概况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16日,注册制下已有90家企业终止了IPO之路,公开资料显示,企业主动撤单是终止审核的主要原因,其中84家企业为主动撤单(2家终止注册,82家终止审核),创业板50家,科创板34家。

  继地产、影视、游戏等行业的IPO遭遇监管层重点调控之后,近期,又一行业被纳入审慎对待的监控名单。

  日前,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层对大部分分类为《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编号C26行业的拟IPO企业暂时放缓了其上市的审核进度,其中也包括数家已通过上市委或发审会审核的企业,这些企业后续如何处理,目前还未有具体进展。

  在2012年由证监会修订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C26所指向的行业类别即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涉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企业集中在创业板,创业板50家主动撤单企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撤单企业位居第一,各均有6家;

  撤单企业分布位于第三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均有5家。

  科创板34家主动撤单企业中,共有9家企业的证监会行业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居第一;

  撤单企业分布第二集中的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有6家企业;

  第三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5家企业终止。

  科创板定位于高端科技,而TMT、高端制造、软件等企业更容易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要求。

  从过往科创板上市企业及排队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上述几大行业占据的比重也非常之高,因此,出现撤单的企业也会相应增加。

  阻碍上市路的原因

  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IPO终止审查(尤其是主动撤回)并不是一个容易作出的决策。然而,IPO审核被否带来的巨大风险往往是企业无法承受的,这也迫使企业不得不以退为进,主动撤回材料,为再次发起上市冲刺打好基础。

  那么,从辛苦备战IPO,到终止审核,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021年以来截至目前,高达87家IPO企业终止审查,尽管各家都有各自的原因主动或被迫选择终止,但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终止审查的原因主要涉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盈利问题,经营状况异常,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持续盈利能力存疑(6家审核不通过的企业均有这个问题);

  二是报表项目异常变动,不能合理说明原因;

  三是诚信、诉讼等问题,包括虚调利润、诉讼缠身等问题,这些是企业抹不去的“黑历史”,监管加强后,终止撤回的企业中,不少被诟病存在诚信问题。

  四是仓促申报,很多尽调工作做的不够充分,一旦被现场检查,很容易被监管发现问题而导致处罚,因此很多企业主动撤回材料;

  五是财务状况、会计核算规范性存疑;

  六是合规性问题未解决,影响发行条件;

  七是未能回复审核中提出的问题;

  八是未及时更新申报材料,导致财务资料过期三个月自动终止。

  作为资本市场“守护神”,监管层重点关注稽查执法是为了保护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更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监管,引导资本市场回归“初心”,真正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要想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企业必将经历重重难关,也许在这场严监管的风暴过后,企业对于自身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9 瑞华泰 688323 5.97
  • 04-19 致远新能 300985 24.9
  • 04-19 正弦电气 688395 15.95
  • 04-19 新益昌 688383 19.58
  • 04-19 炬申股份 001202 15.0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