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总裁:什么才是央行们新冠疫情应对策略背后的本质

国际清算银行总裁:什么才是央行们新冠疫情应对策略背后的本质
2020年06月04日 04:08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本文由意见领袖专栏作家,国际清算银行总裁Agustin Carstens撰写,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郝倩编译)

  原文标题:Countering Covid-19: the nature of central banks’ policy response

  此次新冠疫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禁足是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性事件。之前从未有过将全球经济刻意置于人工昏迷状态的先例。这并不是一场寻常的经济衰退,而是各国为避免大规模公共健康灾难采取诸多特定政策,这些政策又成了引发衰退的直接动因。

  No Normal Recession 这并非一场普通的经济衰退

  这次经济衰退的特殊性带来了诸多并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挑战。从需求角度来说,禁足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让消费者在消费时,对政府出台的刺激政策毫不敏感;从供应角度来说,禁足政策直接抑制了生产效率,并对当地和全球供应链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假如这些政策最终带来大规模失业和破产,就会给当地经济留下永久性伤痕。这次大流行病还深度重创了金融市场。疫情期间,资本在诸多产业板块大笔抛售,以及收紧的金融形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各国在政策上所做出反应更是前所未有的。政府,央行和监管机构都积极应对疫情,他们的应对方案大都大胆,果断,甚至发挥了想象力,以期减少对消费,经济活动,投资,以及金融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可能带来的暂停效应。尤为特别的,央行和其他监管机构还采取了大量前所未有的对策来避免金融崩溃,这可能会给本来就处在下行轨道的实体经济带来双重打击。

  在财政层面,政府都施行了大量的财政刺激政策,由此,他们的财政赤字也已达到了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规模。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财政赤字予以弥补,避免这些赤字再度破坏市场。除此之外,财政措施也要与政府,和(或是)他们的发展银行所提供的融资和信用担保相结合。

  The response of central banks 央行们的反应

  突如其来的打击需要迅猛出台多项政策去予以应对。央行们做出的行动强调了他们在危机管理时所处的核心地位,所以他们快速降低政策利率,启动大规模的瞄准收支平衡的措施。这在度将央行推至风口浪尖,因为他们比任何其他机构都有更快调动金融资源的能力。在这一轮的紧急政策实施过程中,央行的行动聚焦在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务,并对企业和家庭提供信用支持。信用支持包括对借贷项目,公司债购买项目,以及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最后一项举措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公司因为信用瓶颈而破产,并给增长潜力留下长久的伤疤。这些独一无二的行动都经过精准设计,为了降低公司的死亡率。

  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购买项目旨在降低利率,提供货币刺激政策,以及帮助主权证券市场保持流动性和正常运行。这一举措的背景是在货币赤字上升,债务水平激增之时,政府大量借款的需求增大。

  这也反映出了一个事实:央行其实很少同时扮演的“市场稳定器”,并在货币主管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的融资中介的双重角色。这种少有的角色扮演应该是暂时的,也受制于他们主观意愿,还要与央行维持金融稳定的初衷维持一致。这些措施原本是为了缓和突如其来增加的财政花销所带来的影响。疫情的发生令人震撼,但我们希望这一事件只是暂时的。

  这些货币政策对策都是为了捍卫经济和金融稳定性,不再加重财政赤字负担。与之一致,眼下央行们所采取的措施带来了金融政策的宽松,平复了眼下的金融动荡。

  Setting the Boundaries 设定好边界线

  我们可以将一个由大流行病引发的危机的生命周期概念化,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流动期,偿债期,复苏。在很多国家,我们都已经在第一阶段的尾部,或者说是在开始阶段的最后阶段,货币政策各项举措都可以算是十分奏效。对于接下来的两个阶段,这一“举重”过程将主要来自货币和结构性政策。

  虽然央行的众多举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且这些政策也已显露最初的胜利迹象,眼下还是面临一些主要挑战,即目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很大的重合。央行的损益表规模今年将会大举增长,与公共债务激升交相呼应。货币和财政政策时间的联系正在增强。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该继续捍卫央行的独立性,和央行的信用。

  首先,财政可持续性应当被确保,否则就会有类似债务可能被通货膨胀掩埋的观点浮出水面。政府可以先着眼于采取一些充分考虑前因后果的财政战略,控制未来政府的花费,保证良性财政收入。但是,通往财政可持续性最直接的路径,依然在于如何激发增长潜力。这意味着采取结构性改革,提升潜在的增长率,减弱经营状态健康企业的失败率,财政政策倾向于投资,保障国际供应链,捍卫自由贸易。

  其次,央行政策需要聚焦在保证宏观稳定性基础之上。所有的措施应当与价格与金融可持续性保持一致。政策实施背后的目的性也应该被清楚诠释。正确的机构性治理方式应当被保留。无论何时,只要可能,政府都应成为央行可能出现亏损的保障,这必会对事态多有裨益。退出战略也应该尽早被清晰阐述。当然,最佳退出策略当是出现在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之下。

  底线是,我们现在需要意识到货币政策的上限在哪里。央行不可能长期大幅干扰政府债务市场。最终,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自然边界线就需要被划清,以保证央行的信用度。

  最终,我需要强调一点,我所描述的那些冒进的措施,那些模糊了财政和金融政策传统界限的政策,只有在发达国家那些拥有很高信用度的央行才是可行的,这些信用度来自于长期以来其所采取的政策始终如一聚焦于稳定性。

  这是一剂猛药,服用时应当万分慎重的对待。

  (免责声明:此文为国际清算银行授权,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郝倩编译,原文链接https://www.bis.org/speeches/sp200527.htm)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9 神州细胞 688520 --
  • 06-08 复旦张江 688505 --
  • 06-08 聚合顺 605166 7.05
  • 06-05 金宏气体 688106 15.48
  • 06-04 康华生物 300841 70.3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