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昌:经济学诺奖得主巴纳吉从众行为模型简介

孟昌:经济学诺奖得主巴纳吉从众行为模型简介
2019年10月14日 18:49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作者:孟昌

  巴纳吉(Banerjee,1992)等学者用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这种由个别人的行为所导致的集体行动的机制,建立了从众行为(herd behavior)模型。

  在他们构造的序列决策模型中,每个决策者在观察到前面的决策人的行动后作出决策。试图最优化自己行为的决策者所采用的决策规则(decision rules)具有从众行动的特征,即,每一个人都做其他人所做的事情,甚至他们的私人信息表明这样做将会出现并不合意的结果。假设有N个行动者组成的群体,他们具有相同的风险中性的VNM效用函数,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对于这群行动者面临的选择集合中某任意两个元素A和B(A和B代表了任意两种不同的行动,这两种不同行动能给行动者带来不同效用),设想一开始这N个人中有N–1个人收到的信号(signal)都是A优于B,但是那位信号显示应该更偏好B的人排在序列行动的第一位,很显然,第一个人依据自己的信号会选择B。第二个人观察到第一个人的行动后,知道第一个人得到的信号是B优于A,而他自己拥有的信号是A优于B。在假定每个人拥有相同质量的信号的前提下,第二位行动者会放弃自己的私人信号,根据先验概率行动,选择了B。第二个人的行动并没有为排在序列里的下一个人提供新的信息,第三个人的处境和第二个人的状态一样,他也会做同样选择。依次类推,每一个人都会选择B而不是A,尽管被加总的信息显示A实际上比B更应该受到偏好,这样便产生了从众行为(herd)。

  如果第二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私人信号行动,那么第三个人就应该知道第二个人的信号显示A优于B,他自然会选择B。依次类推,最终的结果是除了第一个人以外的N–1个人都选择了A而不是B,而这正是被加总的信息显示应该做出的合意的选择。第二个人做出了放弃自己私人信号的决定加入到群体行动(herd)中,给群体中剩余的其他人造成了负的外部性。如果他依据自己的信号做出了选择,就会给剩余的其他人提供信息,这种依据自己的信号而非前一个人的行动做出选择的行动原则会促使后行动者也利用自己的私人信号行动,其结果与前者不同。具有这种一致行动的外部性被称之为“从众行为外部性”(herd externality)。这一博弈的结果具有如下特征:(1)当群体足够大时,若以事前的福利感受(exante welfare sense)来衡量,行动的均衡状态是没有效率的。这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从众行动为什么不是合意的现象的原因;(2)既然行动者拥有的信息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只要人群足够大,总有人在某种情况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3)由于从众行为外部性是正反馈的(若某个先行的行动者采取某种行动,会诱使他人也采取这一行动),因此,行动的均衡状态在博弈的某些阶段就是极不稳定的,前面少数几个行动者拥有的信号(部分是随机的,因而并不一定正确)决定了第一组群体的形成,依此下去,每一个人最终都加入了群体行动。

  巴纳吉的研究表明:一个决策者利用已经行动的人所释放出来的信息的做法看似不理性,实际上是个体理性的,因为已经行动的人可能拥有该行动者并不知道但却很重要的信息。但是,依据这样的规则行动所导致的结果对群体来说却是帕累托无效率均衡。

  (节选自北京工商大学孟昌教授论文《网络外部性、信息瀑与协调失灵》)

责任编辑:郭明煜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6 海尔生物 688139 --
  • 10-16 祥鑫科技 002965 --
  • 10-16 申联生物 688098 --
  • 10-16 豪尔赛 002963 23.66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