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材料行业中期策略:高油价有望延续,下游关注需求复苏

化工基础材料行业中期策略:高油价有望延续,下游关注需求复苏
2022年07月11日 19:00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庄汀洲、张雄、姚雯薏)

行业价差收缩,关注上游资源品、需求复苏、新兴材料三主线

化工行业总体需求依赖宏观环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 PMI 指数自 21 年 9 月以来整 体较弱,22 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滑至荣枯线以下,22 年 5 月回升至 49.60 左右,作为“周期之母”的地产行业亦呈现低迷,22 年 1-5 月国内房屋新开工/竣工/商品房 销售面积分别累计同比-30.6%/-15.3%/-23.6%,需求增速低迷。而伴随国内疫情逐渐缓解, 叠加稳经济政策带动,我们认为下半年国内需求或有所修复。

出口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已复苏至前期高位,21 年 9 月以来美国新屋销售月同比、 成屋销售月同比等指标转负,已开工新屋面积月同比增速亦下滑,地产景气高位回落。伴 随 22 年以来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外部需求或将在 22H2 出现明显回落,对于化工行业 22 年的总体需求,我们认为增速下行概率较大。

供给角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1 年下半年以来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固定资产完成额累 计同比持续下滑,22 年 1-5 月累计同比为 13.2%,行业新产能投放仍在增长,基数效应导 致增速下滑,但产能增长仍然较快;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亦处 于供给扩张周期。在建工程角度,21 年以来行业在建工程投资进入新一轮较快增长,截至 22Q1 末纳入统计范围的 444 家上市化工企业在建工程余额仍有 4503 亿元(同比+35%, 增速高于行业),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以来积累了大量盈利的大型化工企业基于一体化战略 仍在加速资本开支投放,供需变化趋势出现明显错配。

原油方面,据 Wind,截至 2022 年 6 月 16 日,Brent/WTI 期货分别攀高至 119.81/117.58 美元/桶,年内涨幅 54%/55%,受俄乌冲突及近年海外油气资本开支放缓等影响,叠加 OPEC 协同及全球能源紧平衡等带动,或推动 2022 年油气价格整体处于高位,而 22 年初以来中 国化工品指数 CCPI 虽在油气高价带动下有所上行,但对于化工品盈利而言,成本压力逐步 显现,行业整体价差趋弱,5 月末 CCPI-原油价差已接近 2014 年的低位水平。

从库存周期角度,21Q4 以来化工主要子行业化学原料与制品制造业 PPI 同比数据整体下行, 而产成品存货额同比-PPI 同比(代表库存量的同比趋势)持续上行,行业进入被动补库存 阶段(“价跌量增”),考虑到下半年内需或逐步修复,我们预计行业或逐渐由被动补库存向 主动去库存转换,但总体需求较弱下,行业景气整体处于下行通道。

资源品:资本开支低潮后,供给协同及需求复苏造就紧缺

油气:资本开支低迷影响显著,贸易障碍加剧能源高价

2020 年 5 月疫情后,全球天然气价格迎来大幅上涨,2021 年 12 月日本 LNG 到岸价、荷 兰 TTF 基准分别触及 36.58、38.12 美元/mmbtu,同比分别上涨 243%/553%,而作为供给 方基准价的美国 Henry Hub 价格亦同比上涨 46%至 3.73 美元/mmbtu。2022 年进入淡季后, 日本及荷兰价格整体下降,而美国 Henry Hub 价格在出口价格带动下继续上涨,5 月 25 日 价格上涨至 9.3 美元/mmbtu,创 2008 年以来新高。需求端,疫情前后全球天然气出现供 需增长的不均衡,2021 年中国需求大幅提升 12.7%,OECD 欧洲需求回升 6.0%,而作为 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产量仅回升 2.0%至 197 亿立方米,考虑中东及俄罗斯的天 然气产量与原油相关度较高,2021 年全球供给富余预计仍有显著下降。

据 IEA 数据,由于 2015 年以来的油价下跌,据 IEA 全球天然气资源资本开支力度持续下 降,2020 年仅为 1018 亿美元,较 2015-2019 均值下降 543 亿美元,2021 年预计资本开 支同比仅增长 134 亿美元,俄罗斯断供的隐患或将加大了供需平衡表的紧张。天然气供给 的资本开支除了资源端,更应关注设施,据 IEA 数据,2016 年以来全球 LNG 出口能力投 资持续下滑,2020 年触及 138 亿美元低位,尽管 2021 年及预计的 2022-2024 年 LNG 出 口能力投资将显著修复,但从投资到出口产能的落地仍需要 3 年左右,若俄罗斯通过管道 流向欧洲的天然气量下降,LNG 短期难以弥补地区间天然气供需失衡。资源缺失及贸易的 障碍引发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

原油方面,2020 年二季度疫情以来,全球原油在 OPEC+限产及需求复苏的背景下,供给 从单季度富余 900 万桶/天变为连续 7 个季度出现供给缺口,推动油价持续走高,以 Brent 季度均价来看,截止 5 月末 22Q2 价格已较 20Q2 上涨 224%至 108.14 美元/桶。据 Platts, 全球石油富余产能自 2018 年以来一直主要集中在 OPEC 国家手中,至 22Q1,沙特阿拉伯 及阿联酋分别具备 125.1 及 92.6 万桶/天的富余产能,占全球富余产能的 92%,作为国际 石油贸易的主要供应方,沙特及阿联酋等 OPEC 核心国家控制石油供给的态度明确。

从全球开采中的油气钻井数看来,据贝克休斯统计,2022 年 4 月为 1603 口,较 2019 年 疫情前平均水平下降 26%,其中欧洲、非洲及中东下降达 45%、33%、28%,美国钻井数 下降 27%。疫情以来美国钻井数快速回升,中东及亚太地区钻井数增长不大。但由于 2015 年油价暴跌及随后西方国家对减碳路径的贯彻,导致石油企业持续降低石油上游资本开支, 据 IEA 统计,2021 年预计全球石油上游资本开支仅 2483 亿美元,较 2020 年回升 9.3%, 相较于 2015-2019 年的平均水平下降 25%,长期的资本开支低迷导致全球石油生产恢复速 度缓慢。

另一方面,原油下游的成品油板块由于供给的不足,及需求端疫情后的反弹,国际供需持 续紧张,美国、欧洲、亚洲炼厂盈利全面走高。据隆众资讯及 EIA 数据,5 月 20 日美湾/ 鹿特丹/新加坡汽油裂解价差达 44.9/37.5/40.5 美元/桶,创 10 年新高,且自 2 月 25 日以来 提升 202%/227%/149%,柴油裂解价差达 38.6/27.8/30.1 美元/桶,自 2 月 25 日以来提升 45%/168%/68%。我们认为当前裂解价差下,作为原油的直接采购者,全球炼厂对高价原 油仍具有良好的接受度。

据 EIA、OPEC、隆众资讯等数据,2022 年 5 月美国炼厂开工率达到 91.7%,处于检修季 的历史高位水平,欧洲 16 国炼厂 2022 年 4 月开工率为 78%,1 月以来持续下降,主要受 到来自俄罗斯的设计油种供应下降以及高油价下炼厂对库存损失的担忧影响。欧美炼能的 不足带动了亚洲炼厂开工, 4 月印度炼厂开工率高达 105%,创历史新高,中东、日韩及 东南亚炼厂亦处于整体满开工水平,显现出全球炼厂产能的紧张。炼厂是原油和下游需求的对接环节,而由于欧美国家对碳减排的重视及炼厂盈利能力的下 降,叠加 2020 年疫情以来的惨淡经营,据 OPEC 统计,2020-2023 年全球炼厂关闭产能 增加,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及亚太。四年预计合计退出 393 万桶/天。据 BP 统计,2020 年全球炼油能力主要集中于美国、中国、欧洲、中东及俄罗斯,由于中国通过配额限制成 品油出口,俄罗斯成品油运输受制裁后产量下降,导致全球炼能出现瓶颈。我们认为 2022-2024 年全球原油、成品油在资源及炼能瓶颈下,叠加供给方的挺价动力,预计将维 持在 95-120 美元/桶。原油开采、海外炼厂及成品油组分生产企业相对受益。

磷矿石:高价磷肥下供给端收缩助力资源价值提升

磷矿石下游主要应用包括磷复肥、磷酸盐和其他磷化物等,21 年磷复肥消费占比达 71%(百 川盈孚数据),自 20H2 以来,作物高价下农资品需求景气,叠加供给端协同磷肥等化肥品 种价格持续攀升,带动磷矿石价格上涨。22 年初以来国内主产区贵州/湖北受安全检查影响, 叠加个别大厂减产改造,以及供给紧张下部分大厂自用储备为主,导致国内磷矿石供应压 收缩,而下游仍景气且海外-国内磷矿石高价差下,国内磷矿石价格持续创历史新高价格。

短期而言,农作物高价下磷肥价格仍有望景气,磷酸铁等贡献增量需求,而伴随部分磷化 工企业延伸至新能源领域,企业基于自身资源配套需求或进一步减少对外供应,部分地区 政府推动磷化工产业升级减少矿石外销,磷矿石供应偏紧或持续。另据 USGS,20 年中国 磷矿石储量 32.4 亿吨,全球占比 4.5%,产量占比 40%,采储比较高,且国内矿石平均品 位低于摩洛哥/美国等逾 10pct,长期而言,磷矿石生产的环保和资源保护政策持续严格, 22 年 3 月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要求推进磷石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稳妥推进磷化工“以渣定产”,磷矿石新增产能 将持续受限,磷矿石供给亦或整体偏紧,磷矿石外售或一体化企业有望受益。

纯碱:光伏/锂电带来显著增量需求,能耗限制下产能新增有限

据百川盈孚,2021 年玻璃对纯碱需求占比超 70%,国内纯碱消费量 2664 万吨(yoy+9%, CAGR11-21 年 3.3%)。碳中和背景下光伏玻璃对纯碱需求显著提升,碳酸锂沉锂亦增加纯 碱消耗,虽浮法玻璃受地产低迷拖累,但稳增长下需求有望逐步复苏。短期而言,5-7 月纯 碱行业传统检修季,而光伏玻璃需求强劲(据隆众数据,截至 5 月末光伏玻璃日运行产能 5.6 万吨,较去年同期/年初分别+54%/+32%),行业库存低位下,纯碱价格有望延续景气。

碳中和背景下,环保和能耗限制要求持续趋严,纯碱行业新增产能受约束,根据国家发改 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除天然碱、井下循环制碱项目外,新建纯碱产 能被列入限制类。据百川盈孚,截至 21 年底国内纯碱有效产能约 3231 万吨,22-25 年主 要新增产能为远兴能源 780 万吨天然碱项目,其他主要为老旧产能搬迁和技改等。22 年 2 月,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 年版)》,要求到 25 年纯碱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达 50%,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20 年底优于 标杆水平的产能约 36%,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 10%)。碳中和背景下,中小落后产能亦 将加速出清,行业格局有望持续优化。产业龙头公司整体受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下游需求改善:盈利低谷后的需求边际复苏带来机遇

农药:高粮价驱动种植面积提升,全球农药价格上涨

俄乌冲突叠加主产区极端天气频发,全球粮食安全性受到挑战,进一步推升全球粮价。根 据世界银行,截至 22 年 5 月,全球主要作物玉米、大豆、小麦、棉花、大米价格同比分别 变动 13%/12%/140%/81%/-4%,较 20 年 1 月分别上涨 101%/87%/62%/109%/4%。此外, 俄罗斯与乌克兰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 年俄罗斯出口小麦 3727 万吨,占全球出口量 19%,乌克兰出口小麦及玉米 1806/2795 万吨,占全球出口量 9%/14%, 俄乌冲突下,美国农业部预计 22 年乌克兰小麦及玉米出口量将分别减少 900/1400 万吨, 支撑全球粮价高位。

高粮价下农民种植利润改善、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升,提振农化产业链需求。美国农业部预 测美国农民农作物种植收入 21/22 年分别为 237/249 亿元,同比增加 19%/5%,收入提升 将增强农民种植意愿,提高农业生产投入,带动农化品销售景气提升。伴随农业种植景气 向上,全球农化产业链迎来量价齐升。以美国市场来看,农药行业 PPI(代表终端制剂价格) 自 2020 年以来持续提升,2022 年 4 月 PPI 突破 140,创 2003 年以来新高;库存方面, 农场主农药及化肥库存(剔除价格因素)自 20 年开始持续去化,行业进入被动去库高景气 区间。量价齐升驱动下,农药行业跨国巨头 21 年业绩表现亮眼,22Q1 业绩加速。

展望 22H2,我们认为全球粮食供应在地缘冲突及极端天气影响下仍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 农作物价格有望维持高位,支撑全球农药产业链景气。价格层面看,22Q2 以来国内主要农 药原药价格环比有所回落,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及成本回落等双重影响,后续价格在高粮价 支撑下有望维持高位。企业层面,部分农药优质公司在享受行业景气上行的同时,积极布 局产能扩张及产业链升级,新原药品种及制剂端量价齐升带动高质量发展。

国内转基因商业化渐行渐近,农药产业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 年 6 月 8 日,国家农作 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发布《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和《国家级转基因 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大豆及玉米审定工作正式开始,转基因商 业化渐行渐近。参考美国、巴西等国家转基因发展历史,转基因渗透率上升期长达十年, 国内转基因落地将有望带来相关农药品种如草甘膦、草铵膦及复配农药长期用量提升。此 外随着转基因覆盖范围扩大,国内农药产业链有望跟随种业产业链迎来重塑,突破行业大 而不强的困境,迎来长期集中度提升。

聚氨酯国内需求有望逐步复苏,海外成本上升或带动出口回升

MDI 和 TDI 为聚氨酯产业链的主要品种,据科思创、天天化工网数据,2021 年全球 MDI/TDI 需求量同比分别增 11%/6%至 823/249 万吨,国内需求量同比分别增 15%/4%至 280/83 万 吨,2015 年以来国内外 MDI/TDI 需求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16-21 年全球 MDI/TDI 需求 CAGR 分别约 5%/3%。22 年初以来,国内疫情反复致需求疲弱,叠加能源和原料成本上升 等影响,聚氨酯景气整体走弱,MDI/TDI 价格回落,且截至 5 月末 MDI/TDI 价差分别约 1.03/0.93 万元/吨,较年初-29%/-9%,逐渐回落至近年较低水平。

从需求角度,伴随国内疫情影响减弱及稳经济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我们认为下半年 MDI/TDI 内需或受提振。出口需求而言,海外装置在能源和原材料涨价等影响下,开工或面临压力, 据隆众资讯,巴斯夫美国 40 万吨 MDI、陶氏美国 34 万吨 MDI、巴斯夫欧洲 30+8 万吨 TDI 装置受不可抗力等影响开工已受阻,若海外油气价格继续维持高位水平,MDI/TDI 生产成 本或持续承压,国内产品基于价格和成本优势或带动出口需求回升。

长周期而言,MDI/TDI 生产具备较高技术壁垒,行业企业较为集中,以 MDI 为例,21 年全 球产能 CR5 达 90%,竞争格局较好,且未来几年新增产能亦主要集中在现有企业,另据科 思创预测,22-26 年全球 MDI 需求仍有望维持 CAGR 6%左右增长,供需良好下现有企业 有望持续受益。另一方面,我们统计未来几年 MDI/TDI 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包括万 华化学、沧州大化等企业),国内龙头企业依托规模和成本等优势亦有望具备长期竞争力。

涤纶-PTA 景气低谷,低开工后需求改善或带动复苏

2021 年以来伴随需求走弱及产能扩张严重,涤纶长丝及 PTA 价差回落,据百川盈孚,截至 5 月末 22Q2 涤纶长丝 POY(150D)与原材料(PTA&MEG)平均价差 873 元/吨,同比 21Q2 收窄 810 元/吨,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PTA 与原材料 PX 在 Q2 平均价差仅 322 元/吨,同比 21Q2 收窄 87 元/吨,该价差下全行业均处于亏损状态。目前涤纶-PTA 产业链 处于景气低谷,较 2015H2 的上一轮低谷已 7 年。

由于汽油高价下 PX 价格走高,进口供应减少,据隆众资讯,6 月国内 PTA 平均开工率仅 70%,处于近 5 年来最低水平,涤纶长丝企业亦处于低开工状态。下游方面盛泽样本织机 6 月 11 日为 48%,处于近 5 年来低位。样本织造企业坯布库存 34.5 天,已较 2020 及 2020 年显著下降,但受制于需求不足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产业链整体从 PTA 到坯布均处于低 开工状态,产业信心不足且盈利情况低迷。我们认为伴随国内经济逐步恢复,疫情影响慢 慢消退,化纤及纺服需求将稳步复苏,整体产业链经历较长期低迷后有望边际改善。

轮胎:下游汽车产业稳步复工+政策利好,行业拐点已现

2021 年-2022 年上半年,多重不利因素共同压制轮胎行业表现。国内轮胎行业以出口为主, 21 年面临原材料成本快速上行及海运不畅运价高涨等问题,拖累企业营收和毛利率表现;22H1,国内疫情发酵下汽车产业链产销两弱,轮胎行业景气进一步下行。截至 22 年 5 月, 大部分轮胎原材料价格同比已然转负,海运市场自 2021 年 Q4 已进入趋势性下行通道,国 内汽车产业链稳步复工复产,政策利好推动行业修复,国内轮胎行业拐点已现。

2021 年轮胎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较差,22Q1 毛利率触底反弹。21 年国内轮胎主流上市公司 受原材料涨价、疫情、海运不畅等多重因素压制,业绩表现整体不佳,但龙头企业展现出 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依靠海外产能扩张进行对冲,并通过提价部分消化了成本上涨压力, 业绩下滑程度可控。22 年一季度,伴随原材料上涨动能趋弱及海运紧张缓解,企业毛利率 环比改善。我们认为伴随国内汽车市场稳步复苏,原材料及海运等不利因素缓解,国内轮 胎行业将迎来景气改善。

国内轮胎行业进入加速洗牌期,龙头领先优势不断拉大。据中国轮胎橡胶工业协会, 2020 年 42 家会员单位轮胎产量约占中国轮胎产量 77%,其中前十名企业约占总产量 53%、利 润约占协会 42 家单位利润的 97%。国内轮胎龙头企业依靠海外产能扩张已建立起资本开 支-利润-研发-品牌力-资本开支的良性循环,有望扩大领先优势,走向全球广阔市场。

氟化工:制冷剂的凌晨,产业拐点降至

2021 年 6 月 17 日,中国政府接受《〈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 案》,根据法案,HFCs(氢氟烃)将被纳入管控物质,2020-2022 年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代 制冷剂生产的基线期,2024-2028 年产量将被冻结在 2020-2022 年平均产量的水平,并从 2029 年开始逐步削减。由于配额年末的逐步临近,叠加三代制冷剂产业的大幅扩张及下游 需求不振,R32/R134a 等主流三代制冷剂价差于 2022 年 6 月跌入负值,企业争抢配额进 入白热化阶段。而伴随配额年的结束,我们预计三代制冷剂亏损的局面将显著改善。

据百川盈孚,2022 年我国 R134a 产能 33.5 万吨/年,其中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山东华安、 东岳化工及江苏梅兰分别具备 6、4.5、3、2、2 万吨/年;R32 产能 50.7 万吨/年,其中巨 化股份、东岳化工、三美股份、江苏梅兰、永和股份分别具备 12、6.5、5、4、3 万吨/年;R125 产能 30 万吨/年,其中巨化股份、东岳化工、三美股份、山东华安分别具备 4、4、3、 3 万吨/年。产业集中度整体较高,且巨化股份作为行业引领者具备产业链优势。

另一方面,据《Refrigerants:Market Trends and Supply Chain Assessment》,2021 年四 代制冷剂 R1234yf 价格仍显著高于 R134a 为代表的三代制冷剂,下游使用替代仍需时日, 三代制冷剂配额锁定后预计行业将迎来景气拐点。

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精细化工品诸多领域迎来突破良机

柔性显示:折叠屏市场空间广阔,相关材料受益

柔性 OLED 是电子显示行业发展新方向。相较于传统显示技术,柔性显示具有轻薄、可卷 曲、可折叠、便携性等多种优点,已成为电子产品乃至汽车、建材、家具等领域显示发展 的新方向。据 DSCC,2021 年全年智能手机 OLED 屏幕出货量 6.44 亿块,其中刚性/柔性 /可折叠 OLED 占比分别为 42%/55%/2%,柔性 OLED 已经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与刚性 OLED 相比,柔性及可折叠需求对 OLED 生产技术及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 传统 OLED 使用的玻璃盖板不具备可折叠性,折叠手机一般采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或超薄 可弯折玻璃方案;其二,柔性显示要求 TFT 阵列保持稳定,加工中避免过高温度;其三, 柔性显示对水氧阻挡结构的可弯折性和稳定性提出高要求,一般选择 TFE 结合面封装方案 替代传统的盖板加密封填充物的封装模式;其四,柔性模组各层材料都需要通过 OCA/PSA 等黏结起来,OCA 需要满足力学、光学等性能以保证弯折后的正常显示;其五,触控模组 现阶段主要以 Metal Mesh 方案替代 ITO。

PI(聚酰亚胺)及透明 PI 是柔性 OLED 显示的核心材料。刚性 OLED 显示中玻璃衬底难以 满足弯折需求,PI 材料则在耐高温、耐弯折、高透明度及低热膨胀系数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常用作柔性显示屏衬底、柔性显示盖板及柔性触控屏导电材料基膜。受益于柔性 OLED 显 示及其他下游需求增长,全球 PI 薄膜市场快速增长,据新材料在线,2017 年全球 PI 薄膜 市场规模约 15.1 亿美元,预计至 2025 年提升至 31.3 亿美元。PI 生产技术壁垒较高,美日 韩等 4 家企业市场份额超过 80%,国内企业积极布局产能扩张。

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全球半导体需求旺盛,企业积极扩产,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伴随全球经济复苏, 5G、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持续提升。据 WSTS,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为 5560 亿元,同比增 26.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 导体市场,21 年销售额 1925 亿美元,占全球 34.6%。终端行业景气驱动半导体材料市场 快速增长,2021 年全球/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分别为 643/12 亿美元,同比增 21.9%/15.9%,21 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占全球仅 1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半导体材料自给率低,国产化加速推进。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生产制造的关键之一,主要 涉及晶圆制造材料及封装材料两大类,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又分为硅片/光掩模板/电子气体/ 光刻胶及辅助材料/抛光材料/靶材/工艺化学品等相关细分材料。我国半导体材料整体自给率 不足 30%,显著低于下游占比,考虑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迫在眉睫。伴 随国内晶圆厂商全球市占率不断提升,对于材料自主可控重视度增强,国内半导体材料厂 商有望把握机遇,加速产品导入与放量进度,迎来快速成长期。

工业催化剂:化工合成过程之“芯片”

催化剂是石油化工行业核心技术之一,是决定化工生产装置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部 分,被称为化学工业的“芯片”,其生产的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较高。据中触媒招股书, 约有 90%以上的工业过程涉及催化剂的使用,包括化工、石化、生化、环保等多个领域, 大部分催化剂由三类组分构成,分别是承担主要催化作用的活性组分、承载活性组分的载 体以及提高催化性能的助催化剂。工业催化剂按类型可分为沸石(分子筛)催化剂、负载 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等,按用途可细分为石油炼制、化学合成、环保催化剂等。据 Brandessence Market Research 数据,2018 年全球工业催化剂市场规模约 182 亿美元, 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244.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4.3%。

据 Technavio,2019 年全球分子筛市场容量约 15.8 亿美元,预测到 2023 年将增长到 20.1 亿美元,CAGR 达 6.2%。贵金属催化剂方面,据《2021 庄信万丰铂族金属市场报告》,2021 年铂金、钯金、铑金三种贵金属在汽车尾气催化和化工/炼油领域合计需求量约 416.9 吨和 47.5 吨,近年来需求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催化剂生产技术壁垒较高,早期参与 者主要是海外巨头化工企业,但近年国内部分企业通过自主技术突破,不断占据一定市场 份额。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部分消费体量较大且增速较快的化工品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如 环氧丙烷、乙二醇等),而其中核心催化剂的自有技术不足是制约部分化工品国产替代进程 较慢的原因之一,催化剂技术进步有望推动部分化工品的国产替代及技术升级等进程。(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膜材料:高性能材料国产替代前景良好

传统 PP、PE、PET、PA 等树脂材料,通过拉膜技术制备成为膜级产品,可用于包装、光 学显示用膜、电池隔膜、电容膜、柔性和印刷电子用膜等领域,受益于下游高端制造等领 域需求带动,以及高端品类国产化空间广阔,国内高性能薄膜材料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显示材料领域,随着液晶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需求增长,对光学膜需求不 断提升,且同时受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等因素带动,国内光学膜发展空间较大,但目前在 光学 PET 基膜、PVA 膜等领域技术尚不成熟;电子材料领域,陶瓷电容器(MLCC)、薄 膜电容等需求增长将持续带动离型膜、保护膜等膜材料的需求。

PVA 光学膜方面,据中国化工信息,20 年国内偏光片产能约 2.07 亿平方米,对应 PVA 光 学膜消费量约 1.03 亿平方米,预计 21-25 年国内 PVA 膜消费量将以年均约 10%的速度增 长,25 年将达到 1.72 亿平方米。供给方面,由于 PVA 膜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全球市场主 要被日本的可乐丽、合成化学两家日本企业垄断,据新材料在线,19 年可乐丽 PVA 光学膜 产能占全球比重近 82%,其余市场份额主要被日本合成化学掌握。国内目前仅皖维高新、 台湾长春化工有少量窄幅膜供应,市占率不足 1%,国产化替代空间良好。

BOPET 方面,据隆众资讯,21 年国内产能约 480 万吨,产量/消费量分别 316/309 万吨, 同比+15%/+16%,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包装印刷(55%)、工业(28%)和电子电气(15%) 等。近年来受益于国内 BOPET 技术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提升,BOPET 市场产能已呈过剩态 势,且随着国内产品品质提升,近年来进出口产品价差逐渐收窄,但 2018 年以来每年仍有 30-40 万吨的进口需求,主要进口品种以光学级基膜等功能性薄膜材料为主,国产替代需求 仍较好。国内双星新材、福建百宏、康辉新材(恒力石化子公司)等企业亦在不断加大功 能性薄膜材料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

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则因其高阻隔性、高耐磨性、抗穿刺性、高透明性和环保性等 性能,可用于食品、日用品以及锂离子电池包装等领域,被认为是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材 料之一。据中国化工信息,20 年全球/国内 BOPA 薄膜需求量分别约 38.2/17.4 万吨,17-20 年 CAGR 分别约 8.9%/13.5%,是增速最快的功能性膜材之一,且预计 21-25 年仍将分别 以 9%/11%左右的复合增速增长至 58/30 万吨左右水平。

目前国内通过引进先进拉膜技术,已占据全球 BOPA 主要市场,据中国化工信息,20 年国 内 BOPA 产能约 17.3 万吨,全球占比约 45%,其中厦门长塑(中仑新材子公司)是国内外 少有的掌握第四代 BOPA 拉膜(磁悬浮线性电机同步拉伸,LISIM)技术的企业之一,21 年其 BOPA 产能约 9.4 万吨,居全球首位,未来规划将产能扩充至 18 万吨以上,除厦门长 塑外,国内沧州明珠、运城塑业、神马股份等企业亦具备 BOPA 生产能力,并且仍规划建 设新的 BOPA 生产线,随着国内产能不断提升,未来国内 BOPA 产品竞争力有望持续增强。

生物基材料:碳中和背景下发展前景向好

生物基材料是利用生物质为原料或经由生物制造得到的材料,包括生物醇、有机酸、烷烃、 烯烃等基础生物基化学品和糖工程产品,也包括生物基聚合物、生物基塑料、生物基化学 纤维、生物基橡胶、生物基涂料、生物基材料助剂、生物基复合材料及各类生物基材料制 得的制品。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材料因其绿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已成为全 球各国关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生物基材料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被纳入《中国 制造 2025》新材料领域。

据 IEA Bioenergy,利用生物基化学品来替代传统石油化工品,二氧化碳减排效果良好,在 监测的乙酸、丙烯酸、己内酰胺等 13 种物质中,每吨生物基化学品可减少 1.2-5.2t 的 CO2 排放,其中生物基己内酰胺单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可达到 5.2t。据经合组织(OECD)预计, 全球有超过 4 亿美元的化工过程相关产品,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至 2030 年将至少有 20% 的石化产品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而 2019 年替代率不到 5%,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合成生物制造提供生物基化学品合成有力途径

合成生物技术以细胞代谢/酶催化替代传统化工过程,提供了化合物合成的新路径,且通常 温度、压力等条件温和,可降低生产成本,若将细胞/酶比作新型催化剂,则过程三要素仍 与工业催化类似,即为产物浓度、产物对底物转化率以及时空收率;从原料角度,微生物/ 酶催化可以 CO2、生物质、工业副产物等为底物,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具备显著的环保和 循环经济等优势;从合成产物角度,依托微生物代谢途径有望得到传统化工过程难以合成 的产物,且通过遗传、代谢等途径的分析、计算和重新设计,能够预测、编码以及重头合 成指导新物质生产的全新 DNA,实现新物质、新基因的创造。

随着理论研究和底层技术进步,以及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在过程和工艺设计、新产品研发和 生产等方面取得持续进展,全球合成生物领域企业发展迅速。从产业链看,上游包括 DNA 设计与合成等底层技术与应用支持企业,如 Agilent、Twist、华大基因和蓝晶微生物等;中 下游涉及不同应用领域的过程设计、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如医药领域 Sangamo、博雅辑 因等,化工领域 Zymergen、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部分企业则初步具备系统性平台和产 品研发等综合能力,如 Twist、蓝晶微生物等。目前来看,合成生物属于全球性新兴领域, 国内企业依托自主研发及政策支持,有望在早期即具备一定优势,据 CB Insights 发布的 2020 年全球值得关注的 50 家合成生物学企业,国内企业占据 9 席。(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新能源材料:需求端前景良好,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助力行业升级

锂电池上游材料:勃姆石/导电剂/锂盐等精细品需求景气且技术升级空间良好

锂电池由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负极材料和电池外壳等组成,而正极/隔膜/电解液/负极 等构件的上游原材料则多数为石化原料或其制品/衍生品,未来在新能源车及锂电行业发展 带动下,相应化工原料的需求亦有望迎来增长。

锂电池涂覆勃姆石:电池涂覆材料的主要功能包括提高隔膜耐热性、增强隔膜抗刺穿性和 提高锂电池安全性能等。随着勃姆石工艺日益成熟,近年来市场对勃姆石认可度逐渐提升, 据 GGII,2021 年勃姆石占无机涂覆膜比例已超 60%,较 2017 年提升逾 30pct,且预计未 来锂电池用勃姆石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25年全球勃姆石需求量有望达 17.6万吨,CAGR (22-25 年)约 54%。据 GGII,21 年全球锂电池用勃姆石出货量 CR2 超 80%,呈现双寡 头格局,国内企业壹石通超越德国 Nabaltec AG 成为全球锂电池用勃姆石最大供应商,其 全球/国内市占率达到 50%/80%以上。国内其他勃姆石相关企业包括中国铝业下属子公司中 铝郑州研究院、国瓷材料璞泰来(通过子公司极盾开展涂覆材料相关业务)等。

碳纳米管导电剂:据 GGII,21 年国内锂电池导电剂粉体出货量约 2.1 万吨,同比+105%, 其中炭黑类约 1.54 万吨,占比 73%,碳纳米管类约 0.3 万吨(折合浆料约 7.8 万吨),占 比约 14%。据 GGII,21 年国内新型导电浆料出货量 9.8 万吨(含 CNT 浆料),预计未来几 年新型导电剂仍有望逐步替代炭黑类等传统导电剂,尤其是碳纳米管类导电剂因阻抗低、 添加量小等优势,未来随着碳纳米管工艺的逐渐成熟,应用占比有望逐渐增加,GGII 预计 22 年仅 CNT 导电浆料市场规模便有望达到 15 万吨,同比增长约 92%。

新型锂盐 LIFSI:电解液溶质(锂盐)为电解液核心组分之一,在锂电池内负责提供自由穿 梭的离子和内部离子传输等作用,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等影响较大。目前六氟磷酸锂凭借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可控程度较高以及国产化水平较高等优势,是最 主流的锂盐材料,而 LiFSI、LiTFSI 等新型锂盐(尤其是 LiFSI),因导电率高、水敏感度低 和热稳定性好等性能优势,在电池效率和宽温性能等要求提升背景下,未来依托技术突破, 市场份额有望逐渐提升。

光伏胶膜:供需格局良好,未来 POE、PVB 等高性能材料有望助力组件性能提升

光伏组件的长期可靠性受组件封装的影响较大,理想的组件封装材料首要性能是与玻璃组 件之间的粘合性,其他性能则要求抗渗水性强、耐候性好、使用寿命长、高透明性、足够 的机械变形性等。目前光伏组件主要的封装材料为 EVA 胶膜和 POE 胶膜,EVA 胶膜因高 透明度、低熔点、易加工等优势,使用最为广泛,但其存在抗渗水性弱、耐候性欠佳及使 用寿命较短等问题,近年来 POE 胶膜(含共挤型)等性能更为优异的产品渗透率逐渐提升, 据 CPIA,21 年国内透明 EVA 胶膜的使用占比降至 52%左右,预计未来仍会下降,而 POE/EPE 等性能更优异的产品预计渗透率将不断提升,至 25 年有望达 25%以上。

据百川盈孚,21年国内EVA产量约99万吨,而表观消费量约204万吨,进口依存度达55%, 且光伏级产品仅斯尔邦石化、联泓新科、宁波台塑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仍需大量依 靠进口。据 CPIA,预计 22 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超 75GW,按照 0.5 万吨/GW 单耗和 75% 渗透率(透明+白色)计算,对应新增光伏级 EVA 需求达 28 万吨,据我们统计,22-25 年 国内已公告新增 EVA 产能约 300 万吨,其中 22 年新增 65 万吨,考虑光伏级产品实际生产 壁垒较高和新增产能爬坡等因素,预计 22 年 EVA 供给仍偏紧。POE 方面,据中国化工信 息,目前全球产能被陶氏化学、三井化学等国外巨头企业所垄断,2021 年国内仍主要依赖 进口,未来随着国内企业加码布局,国产替代或迎来较快突破。

随着用户对组件 PID 抗性、使用寿命、发电效率等要求提升,国内部分企业亦开始加大对 PVB 组件应用的探索,从性能角度,PVB 抗水渗透性、耐候性和使用寿命等优势线束。近年来国内 企业在辊压/高压封装技术和设备、光伏级产品量产和双玻应用示范等方面亦取得积极进展。

据 Markets and Markets,2019 年全球 PVB 市场规模约 31 亿美元,09-19 年 CAGR6.7%, 预计 24 年将达到 44 亿美元(20-24 年 CAGR7.3%),主要受益于新兴市场需求提升以及 汽车高档玻璃、光伏等应用渗透。据中研网,20 年国内 PVB 规模约 80 亿元,预计 25 年 达 121 亿元,21-25 年 CAGR9%,主要受益于建筑安全、节能要求提升,以及汽车和光伏 等需求增长,考虑 PVB 性能优势,若光伏领域配套工艺持续进步,长期需求增长潜力较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美元 化工 OPEC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4 晋拓股份 603211 --
  • 07-13 楚环科技 001336 --
  • 07-13 立新能源 001258 --
  • 07-11 隆达股份 688231 39.08
  • 07-11 国博电子 688375 70.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