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投资日报】一大波热门主题ETF来袭!化工、养猪、稀土ETF发行,值得买吗?没有腾讯和网易的游戏ETF,你会买吗?
【半导体投资日报】2020十大半导体买家名单曝光!日本半导体产业链受地震冲击,汽车芯片又遇难题!节后布局三大方向>>
来源:蚊子搞科研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核心观点
202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受到年初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根据疫情恢复情况,下半年医疗机构的运营开始恢复正常,2021年全年稳定运营是大概率事件。十四五规划中,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被作为重点。因此,本文将从原有自然需求修复与疫情加速公卫领域补短板两个维度,分析医疗信息化的行业性拐点机会。
✔ 行业机会一:医院经营复苏将带来的IT投资修复周期启动。我国医疗IT支出占医疗机构上一年收入的比例长期稳定且呈上升趋势。2020年众多医疗机构的门诊、住院服务出现较长时间的暂停,因此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年收入预判,临时降低了当年信息化投入,招投标工作也出现延后现象,负向影响2020年医疗IT行业。2021年,随着疫情整体平稳,我们认为医疗机构收入能够从冲击中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中性假设下),从而提振信息化建设投入,预计2021年医疗IT支出将达587亿/618亿/649亿(悲观/中性/乐观)。重点的投向为:
1)互联网医院或为二级以上医院刚需,催生市场规模超百亿;
2)电子病历要求提升将带来持续性需求;
3)医保建设带来院端系统改造:国家医保平台预计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院端系统改造开启。
✔ 行业机会二:公共卫生市场的需求缺口暴露后“补短板”投资加速。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特征,公卫领域存在一定提升空间,因此各地加快公卫领域投资,建设重点为:
1)县域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为国家倡导发展方向,罗湖模式、天山模式是医联体建设的标杆案例。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是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刚需,完整信息化金额超过2000万,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组建3346个县域医共体,但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足。
2)各省加速医疗卫生领域补短板,迎新建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热潮。2019年开始,国家牵头大力发展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从试点省份开始做起,去年9月又将建设5个国家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多省展开补短板工程,广东省开展医疗补短板工程,投资额超1000亿;湖北公卫补短板项目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20年已投资1000亿);此外还有河南等多省份加速三级医院等建设,出现了新建医院热潮,对应的信息化建设也将逐步落地。
✔ 行业投资评级与投资策略。2021年,医疗机构常态化运营带来IT投入服务,新增公共卫生投入作为行业叠加,需求饱和度很高。而20年疫情带来的阶段性波动,估值已经充分消化,行业迎来良好布局时机。卫宁健康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传统、创新业务并重,且积极云化转型,竞争极强。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4.94亿元、7.29亿元、9.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3元、0.34元、0.45元。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65倍PE,对应目标价约为22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 风险提示。公卫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持续力度存在不确定性;疫情的修复节奏存在不确定性;顶层IT结构规划的变化带来的需求规模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投资要点
202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受到年初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根据疫情恢复情况,下半年医疗机构的运营开始恢复正常,2021年全年稳定运营是大概率事件。
十四五规划中,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被作为重点。因此,本文将从原有自然需求修复与疫情加速公卫领域补短板两个维度,分析医疗信息化的行业性拐点机会。
1、2021年医疗机构运营恢复常态是大概率事件,由此带来IT支出得到恢复,我们测算2021年医疗IT支出将达587亿/618亿/649亿(悲观/中性/乐观)。恢复的IT投入可能有几个投向:
1)互联网医院或成为二级及以上医院刚需,其建设周期短、金额有所提升,拥有百亿市场容量。
2)医保改革、智慧服务等对电子病历提出了高要求,
3)国家医保信息平台预计21年底全国范围投入使用,各地医院需要对接省级医保平台。为此,医院端需要进行大规模系统改造(涉及业务流程、电子病历等)。
2、疫情中暴露出公卫领域的需求缺口,各地“补短板”投资加速。核心投向可能有:
1)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有效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以县域医共体为例,其信息化建设刚需为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完整建设催生600多亿市场;
2)各地补短板热潮开启。首先,国家加速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多省纷纷出台补短板政策(广东投1000多亿用于医疗补短板、广西3年投430亿补短板等);多地大规模出现新建医疗机构热潮(河南5年增162所三级机构、重庆5年建70所以上医院等)。受益于医疗机构的新建热潮,医疗信息化领域下游需求长期得到保障。
1
行业机会一:医院经营复苏将带来的IT投资修复周期启动
(一)复苏周期中医疗IT投资规模开始稳健增长
经测算,医疗IT支出占医疗机构上一年收入的比例长期处于相对固定状态,并在逐级提高,按照特征来看,医疗机构可能存在根据当年收入来制定下一年信息化建设预算的情况。我国医疗机构收入从2010年的1.38万亿上升到了2019年的4.64万亿,医疗IT总支出从2011年的146亿增长到了2019年的548亿,对应的医疗IT总支出占上一年医疗机构总收入的比例则从2011年的1.05%上升到了2019年的1.33%(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IDC)。IT支出的行业增速略快于医疗机构收入增长。
复苏后的2021年,医疗IT支出在乐观假设下规模将达649亿。公立医疗机构收入主要由门急诊收入、住院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三部分构成,2019年门急诊收入与住院收入占比超过85%(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1年医疗IT支出测算:
假设条件1: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年收入预判,临时降低了当年信息化投入;
假设条件2:2020年1月-10月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下降12.8%,出院人数下滑11.6%,若假设单次诊疗费用与单次住院费用不变,则同期医疗机构收入将下滑约12%,最终假设2020年医疗卫生行业增速。
假设条件3:2020年医疗IT下滑12%;
假设条件4:2021年医疗机构正常运营,收入将与2019年持平或小幅波动5%区间;
假设条件5:IT/医疗卫生总收入比例系数1.33%。
我们认为医疗机构收入能够从冲击中恢复,从而提振信息化建设投入,预计2021年医疗IT支出将达587亿/618亿/649亿(悲观/中性/乐观)。
(二)互联网医院或为二级以上医院刚需,或成为医院新的重点投向
1、政策叠加疫情,促进互联网诊疗需求
互联网医院以实体医院为依托,可提供问诊、处方、支付及药物配送等服务(资料来源:腾讯云+社区)。2014年以来,国家多项政策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2018年后进入政策集中爆发期,《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国务院意见》、《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重磅文件相继印发,2019年3月发布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更是以评促建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此次疫情导致众多医院门诊暂停接待患者,为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患者主动或被动无法前往实体医院,促使日常诊疗活动转移到线上。
2、医院主导互联网医院建设成为主流,数量高增
在上述文件推动背景下,我国互联网医院数量从2016年的30家上升到了2020年6月的577家,2020年1-6月新建互联网医院中实体医院主导77%。(资料来源:动脉网)
3、互联网医院或成为三级和二级医院刚需
互联网医院能够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资料来源:腾讯云+社区),能够与医院提供的线下服务有益补充。从各个省的推进来看,安徽、陕西等省聚焦于三级医院的互联网建设,海南、山东等省份已将互联网医院下沉到二级医院,纷纷制定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目标。
4、互联网医院落地具有上线快、金额提升的特征,百亿市场容量
从上线周期来看,目前进行互联网医院建设的绝大多数为三级医院,平均实施周期3个月,二级医院建设案例中,南京市栖霞区医院互联网医院项目实施周期为2个月,项目执行周期较传统IT项目较短,主要采购内容为互联网医院患者端、医生端、管理端以及互联网监管平台对接。
从订单金额角度,三级医院建设费用平均为240万,二级医院单体医院建设费用在74.5万左右。若互联网医院覆盖全部三级和二级医院,将分别催生出69亿/72亿的市场空间(资料来源:招标网)。
(三)电子病历要求提升将带来持续性需求
1、DRGS医保付费推进有望拉动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提升
政策要求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达到电子病历分级3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达到电子病历分级4级以上,二级医院达到3级以上(资料来源:《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电子病历分级中,0-3级重在数据采集;4-5级为中级水平,核心是信息共享;6-8级注重智能支持。电子病历三级要求实现医疗信息3个以上部门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带来的是HIS相关系统改造;电子病历四级要实现全院信息共享,考察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能力。
医保改革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具有极大促进作用,DRGS付费需要优质的临床医疗数据作为支撑(资料来源:智研咨询)。目前我国对2级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要求是2020年达到3级,只能实现部分医疗信息跨部门共享,还处于电子病历的初级水平;对3级医院的要求是2020年达到4级,刚刚迈入中级水平,因此,整体应用水平还有极大提升空间。若后续对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有更高级别的要求,将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建设需求。
2、电子病历评级拉动需求仍会持续
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电子病历评级平均分为2.08级,其中三级医院的平均分为3.11级,二级医院的平均分1.59级。2020年的评级规程等受疫情影响于2021年2月3日发布(资料来源:卫健委)。2020年的评级规程等受疫情影响于2021年2月3日发布(资料来源:卫健委)。根据实际医院招投标情况,四级及以上电子病历建设都需要搭建信息集成平台并进行相关业务系统改造,随着级别的提升对临床知识库等要求提升。
截止2019年底,我国共有2749家三级医院、9687家二级医院,若将二级医院电子病历要求提升到4级,若以再投入600万计算,可带来增量市场581亿;若将三级医院电子病历要求提升至五级,若以再投入800万计算,则将带来220亿市场空间。
(四) 国家医保平台预计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院端系统改造开启
1、医保信息平台预计2021年底全国范围投入使用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加速信息化建设,推行了DRGS、DIP等多项改革。2010年10月,国家医保局医保信息平台项目主体已完成建设。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各省医保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与国家医保平台的对接,有望2021年底全国范围投入使用。(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2、对接医保平台,院端需大规模系统改造
医院接入医保信息平台会带来院端HIS系统改造、电子病历系统改造、流程改造、嵌入DRGS模块等,改造量巨大。
2
行业机会二:公共卫生市场的需求缺口暴露后“补短板”投资加速
(一)紧密型医联体人财物统一管理,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刚需
紧密型医联体为国家倡导发展方向。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我国医联体分为四种组织模式: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医联体可分为紧密型、松散型,紧密型医联体会对医疗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统筹管理,实现内部行政管理统一化,形成利益和责任共同体,相当于新建一个医疗集团,在建设过程中涉及产权重组、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建设成本较大。而松散型医联体医院之间没有行政管权、人事调配权和经济分配,以医疗服务共享为纽,建设容易但稳定性差。目前,紧密型医联体是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凤凰网)本文重点讲解县域医共体,单独章节分析。
1、城市医疗集团:罗湖模式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财政补贴引导患者下沉社区
城市医疗集团是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此模式是医联体落地城市的主要方式。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代表罗湖模式。
以罗湖医院集团为例,通过“总额包干、结余奖励”的医保支付方式以及财政补贴改变医生行为,引导病人下沉社区(资料来源:搜狐网)。
2、专科联盟: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医、教、研、管全方位协同
专科联盟不受区域限制,辐射范围广泛,可将多地的专科力量集中,从而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资料来源:中国网医疗频道)珠江专科医疗联盟由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发起,目前形成了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等30余个专科联盟,(资料来源: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官网),在医院科室与科室之间,甚至科室医生点对点之间进行技术、业务、科研、教学全方位资源共享。
3、远程医疗协作网: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诊断解决基层诊断医师缺乏难题
远程医疗协作网同样能打破地域的限制。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有18个远程心电诊断合作单位,通过云平台进行共享,解决基层医院缺乏诊断医师的难题。截至2020年8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共为群众提供远程心电诊断服务月20万人次(资料来源: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官网)。
(二)县域医共体是建设主力
1、县域医共体:天山模式明确收治病种目录、医保基金包干,实现服务与利益共同体县域医共体:
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资料来源:国务院)。
具体业务上,实现基层检查、基层收费、上层诊断,以影像诊断为例,医共体总医院将建设区域影像诊断中心,诊断成员单位上传的医学影像等并回传诊断报告,成员单位不再提供医学诊断服务(以广东省推行的《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慢病管理中心运行指南(试行)》等15个指南为例)。
天长县域医共体明确收治病种目录、医保基金包干实现服务与利益共同体。天长市以人民医院、中医院2家医院牵头的2个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市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的全覆盖。通过明确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收治病种目录促进分级诊疗,形成服务共同体。通过医保基金包干使用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天长市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提取5%风险金后,按医共体辖区人口总额打包给牵头医院统筹管理,结余留用。此种模式下,镇卫生院相当于县级医院的一个科室。(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系统部署模式多样,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刚需
数量已成规模,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成为重点。2017年医联体数量进入高峰期。根据卫健委数据,目前,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参与了医联体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408个,县域医共体3346个,跨区域专科联盟3924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3542个。数量已成规模,但整体互联互通建设还不足。国家要求2020年底要在500个县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县域医共体。并且,2020年7月,国家卫建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明确了医联体的建设方式、协作方式、管理方式以及考核方式,并强调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要加强信息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因此,政策加持,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将迎来热潮。
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刚需。县域医共体系统部署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分散式和一体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建设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各县域医共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现有业务系统改造或重建,考虑后期运维费用、后期扩展简易型等因素,广东省建议使用同构型一体化部署模式,即各成员机构的业务系统需由同一家供应商提供,几乎相当于重建业务系统。
3、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金额多在2000-4000万
前文所述,不论医共体选择哪种系统部署方案,是否大规模改造原有业务系统,卫生健康管理综合平台都是必需品,以宝丰县人民医院医疗卫生信息融合平台项目为例,其中宝丰县域医共体平台建设中标金额为1190万。国家要求2020年底要在500个县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县域医共体,以此数据计算,综合管理平台的市场空间为近60亿。截至2019年底,全国组建县域医共体3346个。以此数据计算,单独的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平台或催生近400亿的市场。
从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订单来看,完整的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金额多在2000万-4000万。
银川市互联网+医共体信息化采购一期中标金额为近3900万元。2018年,宁夏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全国首个示范区,银川模式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树立标杆。此处我们以“银川市互联网+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服务项目(一期)”为例,剖析县域医共体互联网+建设内容。此项目服务对象是为银川市6个县区域(3区3县)。具体软件采购内容可分为4类,预算总额约为4000万,中标金额约为3900万。
中宁县“互联网+县域医共体”总包金额高达2598.8万。中宁县则参考银川模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划方案,具体软件需求为医疗健康集团平台、医疗质量监管平台、机构系统配套完善与改造、互联网+公共卫生、系统标准对接、互联网+心电云平台、居民健康移动端,其余还包括一些硬件采购,中标总金额高达2598.8万。
(三) 各省加速医疗卫生领域补短板,迎新建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热潮
2003年的SARS促进了全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而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国在疾病防控、分级诊疗等方面的严重缺位(资料来源:HIT专家网)。疫情发生之后,各地加快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大力新建、扩建、改造医院,新建区域医疗中心。
1、多省已布局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2019年9月,卫健委与辽宁、浙江、山东、广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19年11月,《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发布,重点建设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儿科、呼吸科和创伤科6个专科,首批试点省份为河北、山西、辽宁等8个省区,并且在适时扩大试点建设范围。2020年9月,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范围扩大,卫健委发文将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区域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资料来源:《关于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通知》)。
2、湖北、广东等省加速医疗补短板,大量新建区域医疗中心与医疗机构
1)云南:投资331亿建国家级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投资331亿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预估投资331亿元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并且,在疫情开始后不久,云南省于2020年4月提出《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计划,核心内容是建设传染病院以及疾控中心,项目完成后,全省将新增5360张传染病床、负压病房418间,ICU352间。(资料来源:云南政府官网)
2)广东:医疗补短板投资额超1000亿
医疗卫生为补短板重点领域,投资额超1000亿。2020年6月17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2020年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数量512个,项目总投资21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14亿元,其中,医疗卫生领域项目为302个(主要为医疗机构改建、扩建、迁建等),总投资10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6亿元。
3)湖南:4年投341亿建区域医疗中心等
投资约341亿重点打造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等。2020年11月,湖南发布《湖南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重点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3年)》,项目分4年推进,总投资为341亿,到2023年建成12个区域医疗中心、大湘南大湘西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国家精神病医学中心、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4)湖北:三年内实施共为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投资2545亿
三年补短板投资超2545亿元,2022年底前完成公共卫生应急平台建设。2021年预估湖北投资超过1000亿元进行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2022年底前完成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是疫情之后湖北重振的重点。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杨勇介绍,三年内湖北拟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去年年底,已开工项目约1000个,规划总投资为1000亿元。湖北公共卫生补短板2021年之前着重发热门诊、ICU等建设,2022年底前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资料来源:湖北政府官网)
5)河南:5年增162所三级机构
未来五年将新增162所三级医疗机构。2020年,河南加快医疗机构建设,截至3月12日,先后批复18所医院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资料来源:搜狐网)。随后的3月31日,河南省卫健委印发《河南省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0年—2025年)》,明确到2025年新增162所三级医疗机构。
6)陕西:西安3年建13所三级医院
西安未来三年新建三级医院13家。2020年8月,《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西安将新建三级医院13家,三级医院总数达到55家,新增三级医院床位1.3万张以上,其中,新建6所综合医院、2所专科医院、2所中医医院以及3所公共卫生中心。
7)江苏:苏州十四五期间新增10家三甲医院
苏州宣布未来将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在“十四五”期间,三级医院数量要力争增长50%、增至36家,三甲医院要力争新增10家(资料来源:搜狐网、三级三甲医院建设工作的调度会议)。
8)海南:投资60亿建5个医疗项目
2020年9月,海南省五个医疗项目将评估评审,投资总规模超过60亿。(资料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9)天津:15年建59家医院
未来15年新建59家医院。2020年8月,天津公布《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2015-2035年)(2019年修订)》,计划在未来十五年新建59家医院,将总床位由现状6.8万张,增加到2025年的9.4万张,再到2035年的12万张。
10)广西:3年投入430亿补短板
2020-2022三年计划投入430亿,区域医疗中心为建设重点。广西2021年1月发布《广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在2020-2022三年投入430.3亿实施公卫防控救治项目3022个,来补齐公卫短板。
11)重庆:5年建70所以上三级医院
2021年1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4部门关于印发优化全市三级医院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发布,要求到2025年建成70所左右的三级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达到40所。(资料来源:重庆卫健委官网)
12)北京:2022年底卫生健康业务网全面覆盖
2020年6月,《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重点强调2022年底卫生健康行业业务网覆盖一、二、三级医院和所有医保结算药店;规划建设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13)西藏:推动医院与临床研究中心等建设,加速补短板
十四五期间,西藏推动中央有关部门与西藏共建自治区医院、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加快建设国家高原病临床研究中心等,补齐公卫短板;同时,深入推进医共体等建设,促进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资料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14)河北:投资30亿建省一流医院
河北省投资30亿用于建设河北兆华医院(床位1500余个),建设分为2期,目前还在筹划建设中。(资料来源:网易)
15)山东:2022年底卫生健康业务网全面覆盖
2020年6月,《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重点强调2022年底卫生健康行业业务网覆盖一、二、三级医院和所有医保结算药店;规划建设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16)贵州:加强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贵州省将从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重点布局医疗资源,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升级区域医疗中心。
3
2020年头部公司整体订单总额保持增长,千万级别订单增加利于龙头优势发挥
(一)2020年头部公司订单总额保持增长,订单平均金额持续提升
头部公司订单总额同比增长11%,1000万以上订单金额占比上升。根据招标网数据(统一口径不完全统计),以万达信息、卫宁健康、创业慧康、思创医惠等8家医疗信息化厂商为总样本。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项目招投标出现延后等情况致使头部公司整体订单金额同比增速为11%,较2019年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从订单金额分布来看,超过1000万的大订单数量超过140个,金额占比提升至50%以上。2020年订单平均金额为约为345万,同比增长超过10%。(注:以可统计到中标金额的订单为样本统计分析)
2020年各月单月金额情况,2月订单金额大幅下滑,3月、9月大幅好转,9月同比增长率超过100%,12月单月订单总额恢复高位,同比增长近50%。累计订单金额增速方面,9月累计增速转正,11月、12月持续提升。
从各公司中标情况来看,卫宁健康、东软集团中标金额行业领先;万达信息等金额增速较快。平均金额方面,和仁科技订单平均金额增长较快。
(二)2021年1月订单总额高增,行业加速恢复趋势明显
2021年1月统计的8家公司订单总金额同比增长超过70%,2020年暂时延后或压制的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4
相关上市公司
(一) 万达信息:区域卫生信息化领先,蛮牛健康发力健康管理
公司区域卫生信息化市场份额高,技术、产品、市场均具备优势。万达信息1997年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在医保、医药、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经验。尤其在区域医疗信息化领域,公司帮助政府建立了超过6亿多人口的健康档案(资料来源:2019年万达信息董事会报告),底层技术与实施能力扎实。目前,公司业务遍布全国23个省/直辖市、近200余个地市、1000余个区县(数据来源:万达信息2019年年报)。2020年公司赢得多个千万级别区域医疗信息化大单,中标崇明区智慧医院信息化项目(软硬件部分)(中标金额4500万)、湖南省卫健委 2019年省级补助基层远程诊室设备建设项目(中标金额1098万)。
蛮牛健康提供全维度健康服务,融入国寿生态形成大健康产业闭环部署。蛮牛健康已上线,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就医诊治、购药等全维度健康服务。蛮牛健康的健康管理服务与中国人寿的保险业务协同,能够方便保险客户进行健康管理,帮助保险公司降低赔付风险;另外,也可以纵向延伸公司智慧城市板块市民云业务所涉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公司创新业务(蛮牛健康)、传统业务(医卫等信息化建设)有望深度与中国人寿(保险、投资等多板块)协同,可通过提供会员制产品、协助健康险开发、市场营销、医疗健康创新项目孵化等多样化的商业路径落地。
蛮牛健康与中国联通合作拓宽健康管理业务成长边界。公司健康管理业务最初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提高客户健康水平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与保险公司相关的健康管理业务受益于国内健康险的高速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健康管理与健康险结合,预计2025年最大潜在规模超2000亿(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此外,公司除了积极服务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还引入第二大股东和谐健康(专业健康险公司),积极打造蛮牛健康的保险生态圈。2021年1月,蛮牛健康与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合作,医疗健康、智慧养老等为重点合作领域,落地方式可能为视频直播、企业财险、联通套餐等,显示出健康管理业务不仅能与保险进行结合,也可作为一项服务权益服务更广阔的的人群,比如联通套餐用户。
风险提示:创新业务推进进程存在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
(二) 卫宁健康:医院端信息化龙头,WINNEX支持云化部署
公司业务全面布局。公司医疗信息化业务覆盖智慧医院、智慧区域卫生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智慧医院产品全面覆盖医院各类业务及日常管理,智慧区域卫生产品不断推动区域医疗平台的发展。创新医疗信息化服务方面,公司积极布局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和“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战略,现已形成“4+1”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格局。
WINNEX打造数据中台,支持云部署。公司新一代产品WiNEX重磅发布。2020年4月18日,公司心意到医疗健康科技产品WiNEX发布,该产品采用全新的中台服务体系(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框架。“智慧随行”、“融合为一”、“开放互联”、“极致体验”为WiNEX四大产品特性。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医疗信息化行业空间巨大,公司传统、创新业务并重,且积极云化转型,竞争极强。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3.85亿元、31.48亿元、41.5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94亿元、7.29亿元、9.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3元、0.34元、0.45元。考虑公司的历史估值水平以及行业领先地位,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65倍PE,对应目标价约为22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云化转型进程存在不确定性;医疗IT需求释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三) 创业慧康:业务布局全面,中山模式具备可复制性
垂直深耕20余年,产品及服务全面布局医疗信息化板块。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产品及服务分为四大板块: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产品服务、医疗卫生互联网应用产品及服务板块、医疗卫生智慧物联网应用产品及服务板块、医疗保障应用产品模块。公司积极布局医保信息化领域,目前主要涉及及智慧医保服务云平台以及医保业务扩展衍生产品和DRGs配套产品。
健康中山模式具备可复制性,产业闭环逐步形成。公司拥有健康中山特许经营权,围绕健康中山,拓展了互联网医院云平台、保险云平台、电商云平台等多个平台的互联网运营业务。健康中山稳步发展,截至2020年7月,健康中山平均日活量近两万,累计生成健康档案总数超450万份,较2019年年末增长80%(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健康中山”模式可复制性极高。2020年10月16日,公司与温州数发集团签约,共建健康温州智慧平台,构建城市健康大脑及区域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与“健康中山”具有一定相似性。我们看好公司“健康中山”模式未来发展潜力。
风险提示:互联网运营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
5
风险提示
公卫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持续力度存在不确定性;疫情的修复节奏存在不确定性;顶层IT结构规划的变化带来的需求规模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财务附录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月17日发布的《计算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投资修复、补短板热潮双浪叠加,医疗IT迎来良好布局时机》。
团队介绍
组长、首席分析师:王文龙
香港城市大学金融与精算数学硕士,6年计算机研究经验,曾任职于广发证券、太平洋证券。2015-2017年所在团队取得新财富第6、第4、第3。2019年金麒麟新锐分析师。
高级分析师:张璋
爱荷华州立大学硕士。2年芯片设计工作经验,5年计算机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广发证券和浙商基金,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高级分析师:孟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学硕士。3年以上一级市场TMT投资和近3年二级市场计算机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和兴全基金。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邓怡
厦门大学金融硕士。2020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