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慈观:跨界整合《可持续金融》

邱慈观:跨界整合《可持续金融》
2020年01月20日 17:00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陆家嘴杂志

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邱慈观教授在陆家嘴读书会上为读者介绍了她的新书《可持续金融》。邱教授的分享后,来自资管、基金、银行业的几位嘉宾也就可持续金融这个议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以下是邱慈观教授的分享:

邱慈观教授

我的新书《可持续金融》和《陆家嘴》杂志的关系源远流长。大概是2015年下半年,《陆家嘴》杂志邀请我开一个专栏,还要为专栏要取一个名字。我受过古文教育,特别喜欢读《论语》,当时灵机一动,就决定套用《论语•八佾篇》的“大哉问”一语,将专栏定名“大哉论”。这是学生向孔子提问,因为问题很重要,孔子在答复前先肯定问题的重要性。

今天要为各位介绍的这本新书,结集于我这三、四年写的专栏文章,其中包括《陆家嘴》杂志上的“大哉论”专栏,以及后来在FT-中文网上的专栏。我把专栏内容和研究及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内容比较有理论依据,比较有深度。我的研究和教学领域都与可持续金融领域相关,包括我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开出全国第一门经由研究生院核准的“可持续金融“,这是2学分的正式课程。我还开了影响力投资及社会责任投资的课,而我的”影响力投资“也是研究生院核准的课。除了这些课以外,再加上先前我在海外教了多年的”金融伦理学“,都成为我这本新书的基础。

这本书叫《可持续金融》,英文是Sustainable Finance,是由sustainable和finance两个字结合起来,融合了人类知识系统里两个重要领域,代表了跨界整合。在这里,第一个领域是sustainable development,涉及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领域是finance,涉及资金的流向及效率。当我们把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就看到里面的重要性。当面对社会及自然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困境时,如何把资金导入这些领域,让社会及自然环境更往前走,就是sustainable finance这个领域关切的问题。

把金融和可持续发展里特定的问题结合,原先有很多名字,譬如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ESG投资等等。但它们的全面性都有些不足,只聚焦在一个比较狭隘的范围。2018年10月G20的阿根廷峰会,做了一项重要的决定,就是为这个领域”正名”,以一个宏伟的名字涵盖过去使用的片面之词,而这就是”可持续金融”。

依据G20的界定,可持续金融是所有相关概念里最宏大的,包含ESG投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资产类别,包括上市的及未上市的。除融资外,它还涉及各种市场安排以及机构安排,并且包括数字科技在金融场景的应用,譬如蚂蚁金服正在做的。可持续金融在所有相关领域里最宏伟,而且有明确的目的,希望能通过金融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的贡献,在全球创造更强、更可持续、更平衡的、更包容的经济成长。

《可持续金融》包含了四部分,本质上是按照阿根廷G20峰会对可持续金融的界定,把我先前在这方面所写的专栏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这是我国正在全力推动的一个领域。第二部分是影响力投资,它是ESG投资的七种投资策略之一,也是七种策略里最晚发展出来的。我做影响力投资方面的研究,对这领域凝炼出个人的看法,因此写了不少文章。第三部分是普惠金融,这是我多年前就启动研究项目的一个领域,开了相关课程,也指导这领域的学位论文,因此就借机会写了专栏。

第四部分是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任),其实质内涵即在于企业对ESG三个维度的实践。从ESG投资角度看,实体企业必须先有ESG实践,金融行业才能挑选ESG实践好的去投资,或是剔除ESG实践差的不投资。我在海外任教时,曾开过CSR的课,做这方面研究,因此也把这方面的看法写成专栏文章。

新书里ESG投资方面的文章,基于不同的理由而写。有些和时事结合在一起,譬如”由长生生物谈ESG投资”,那是因为长生生物毒疫苗扯出爆雷事件,我就因这个角度写了有关ESG投资选股策略的文章,把主题和时事结合在一起,其中还包括对ESG投资的历史回顾,特别是它在欧美已经走过半个世纪历史,发展历程中的各阶段都有驱动因素,才能走到今天。

有些文章和上课时学生的提问有关,而”罪恶股真的有罪吗?”就在此列。罪恶股是西方社会常用的一个名词,而西方社会有三大罪恶股,包括烟草、酒和赌博。上课时常有学生问我,如果酒有罪恶的话,那茅台怎么办呢?茅台声誉好,非常受欢迎,国人显然不认为它有罪。因此,这就涉及罪恶股的罪属于那种性质,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假使是后天的,显然后面有机构背景因素,包括法律法规、社会价值及文化认知模式等,因此我就写了一篇专栏。

ESG投资的文章里,有些是我前后思考很多年的议题,譬如”当绿色债券遇上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2003年由国际上几间大型金融机构发起,形成一套项目融资时的环境社会筛选原则,而后来经过三次修正,演变成今天的样貌。目前中国有三间金融机构加入赤道原则,包括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和湖州银行,而全球的采纳银行迄今还不到百家。因此,学生在课上问我,赤道原则真的重要吗?倘使重要,为何只有百间赤道银行?是什么理由限制了它?但从另一方面看,市场上另有作为发行绿色债券依据的绿色债券原则,金融机构以它和气候债券标准作为框架,就可以发行绿色债券,而这类债券的发行机构很多,市场规模也愈来愈大。因此,我们可以把赤道原则与绿色债券原则的性质拿来对照,来思考两者的关系。简单的说,这两个原则一个讲“退而守”,另一个讲“进而攻”,而”当绿色债券遇上赤道原则”就讲两个原则交遇的情况。

在这本书里,我的文章一般都是有本有据,有时依据哈佛案例,有时来自个人观察。譬如,ESG投资部分里有一篇文章讲到,当一间金融机构要把可持续金融内化为自身的DNA时,它必须进行战略规划,包括设计发展路线、培训人才、建立责任单位等,对整个组织推动一种变革性的组织改造,以迎接可持续金融的时代。在这方面,我就以摩根斯坦利为例,分析大型金融机构如何进行DNA的改造,以推展可持续金融去。

新书里的影响力投资部分,情况也一样,内容都有针对性。譬如“中国的影响力投资”这篇,缘于我在去年4月被FT邀请到香港参加了“亚洲善投资论坛”,当时我以国内影响力投资的生态系统为题,做了一些发言。论坛结束后,我花了更多时间来想这个问题,从宏观层、中观层与微观层三个层级,来看中国发展影响力投资的机遇及挑战。这篇文章涉及宏观的机构制度、中观的组织结构、微观的个别实践组织,结构最完整、思路最清楚,也是我本人觉得整本书里最有贡献的文章,当然也是我个人最满意的一篇。

在影响力投资里,也有一些文章是与时事、我观察到的现象相呼应的。例如“公益与金融:失衡的组合”这篇就是。最近几年常听说“公益金融”这名词,大概是觉得传统金融不够向善,因而把公益和金融进行结合,走出一条向善的路。但事实上,传统金融领域里并没有这样一个专有名词,而social finance显然是个需要跨界整合的复合领域。但如果我们再思考一下,复合领域需要既懂公益又懂金融的复合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呢?现实世界里,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失衡的组合。台面上喊公益金融的,往往是公益界的人,因为背后有转型的需求。反之,真正的金融人却没有出现,因为没有需求。应该由复合人才涉入的公益金融领域,实际上由公益人依公益思维来主导时,必定产生很多问题,必须要探讨,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

《蓝毛衣》是影响力投资领域里的一本畅销书,我的一篇文章就以它为主题,在此和各位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杰奎琳・诺佛葛拉兹,是美国知名的影响力投资基金聪明人基金的创办人,而这本书是她前半生的自传,代表她的心路历程。诺佛葛拉兹原先在华尔街工作,而且以她的能力可以飞黄腾达,但她想推动世界前行,因而转换跑道,创办了以消除贫穷为己任的聪明人基金。这本书里有很多聪明人基金早年的投资案,讲了很多诺佛葛拉兹和投资方的互动,以及她如何被这些创业者之开疆辟土的精神所感动。这本书被几间美国知名大学放在本科生的阅读清单上,实在是有原因的。

新书里的第三部分是普惠金融,这也是我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一些文章也是因机缘而写,譬如“善意金融的检证”。当时《陆家嘴》杂志以“善意的金融”为封面故事,通过一系列短文,把普惠金融说成是具有善意动机的金融。至于如何界定普惠金融,如何对它的善意进行检证,那一期杂志却几乎没有提到。因此,我就写了这篇文章,指出善意金融是必须要被检证的,而重点应该落在结果面。事实上,为了确认普惠金融是否产生了善意的结果,譬如贷款人收入是否真的提高了,对耐久财的投资是否真的增加了,近年来学者透过严谨的统计学方法做了不少检证,而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班纳吉及夫人杜芙蕾两位教授,就是这领域的专家。我本人做普惠金融的研究,对这个问题比较了解,所以就依据学者的研究,讨论了这个问题,而且把文章登在下一个月的《陆家嘴》杂志,以表示和上个月的主题相辉映。

第四部分是CSR,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它的理论。很多人对CSR有误解,认为做做慈善就是了,但只要找本标准教科书来看,就知道并非如此。美国的CSR实践从1920年代开始,但理论发展要到1980年代才开始,因为学者比较严谨,需要长时间思考。在经过半世纪发展后,CSR的理论有了基础,也演化出多种学派。我本人对CSR理论有兴趣,做了些研究,也教过相关课程。

新书里的第四部分,就是针对CSR的一些发挥,当然有些也不免和机缘有关,譬如“CSR的驱动力”。当时英国领事馆的政治参事康诺利先生,刚到中国就任新职,他觉得必须要认识一些国内的专家学者,所以就通过英国领事馆和我联系,想就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交流意见。于是我请领事馆草拟问题后先发给我,以增加现场沟通的效率。不过,面对一位刚到中国就职、对国内环境并不理解的外国参事,我怎样才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把问题聊得深入,当时的确令我颇为烦恼。于是我想到了从机构说(institutional theory)的视角来看CSR,由法律法规、社会常轨、文化认知模式等三大机构支柱,来探讨国内的CSR,再比较中国与西方CSR的差别。所以我借了机构说的框架和康诺利先生做了交流,也为《陆家嘴》专栏写了这篇文章。

介绍完新书,我借用这个机会,向读者朋友们说明一下今年我在可持续金融方面的规划。在出版方面,我正在编写一本影响力投资的案例集。影响力投资在国内喊得非常火爆,但是在实践上及理论上都没能和国际接轨,特别是,连一本合规的案例集都没有。目前有的案例都很浅显,欠缺分析性,完全不合乎哈佛商学院的标准案例写法,因此也没法被收录到哈佛案例库里。因此,我和另一位学者讨论后,决定编写国内的影响力投资案例。同一案例会有中英文两稿,英文的案例要进哈佛的案例库里,让国际人士阅读,而中文的案例则会集结成一本书,让国内更多人士理解影响力投资。

另外的计划是可持续金融论坛。最近两年,国内举办了很多由实践者主导的ESG论坛、可持续发展论坛,我应邀演讲而参加过几个,但发现它们虽有贡献,但也有相当的局限性,特别是欠缺和学者互动,而流于表面的泛泛之谈,甚至演变为公共关系大会。因此,包括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及新加坡管理大学在内的几间高校,去年形成了可持续金融论坛(Sustainable Finance Forum, SFF)这样一个联盟,一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二方面推动学界跟业界的对话。去年我们在深圳举办了第一届SFF,出乎意料的成功,有多名康奈尔、牛津等知名高校的学者前来发表学术论文,而学者与业者之间的对话也非常有建设性。今年第二届的SFF将在上海举办,我们已经开始向国际学者征文了,希望能在去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圆桌讨论

这次新书发表会,除了邱教授的演讲外,另有一个”可持续金融的深化与升华”的圆桌讨论。论坛由《陆家嘴》主编韩圣海主持,受邀嘉宾有陆家嘴金融城绿色金融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孔伟律师、华夏银行资管部ESG投资负责人张大川先生、树根互联首席经济学家徐立恒教授、挪威阿蒙森投资集团合伙人严馨女士,以及凯银家族办公室总经理王勇先生。这次圆桌嘉宾的组合非常特别,其中孔伟是绿色金融法律专家,张大川是ESG专家,严馨及王勇是影响力投资专家,而徐立恒则偏向传统投资。换言之,这样的嘉宾组合是拟从不同视角,来探讨可持续金融的深化与升华,以期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

在韩主编引导下,几位嘉宾都讲了和邱教授的渊源,对这本新书的读后感,以及对国内可持续金融之演变的看法。当然,对于国内第一本关于可持续金融的专著,嘉宾们都认为它语言平实,感觉深厚,是作者多年的积淀,故本身就是可持续性的典范。针对可持续金融在国内的未来发展,嘉宾们都从个人视角提出看法。譬如,孔律师代表中国参与了联合国对影响力投资课题的专业研究,而希望国内也能在众说纷纭下异中求同,梳理出共通的概念。华夏银行的张大川从中国首家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之银行资管机构的立场,说明了实践过程。徐立恒教授从传统金融学的视角,特别认同邱教授新书里的人文主义元素。严馨从北欧知名实践组织之中国代表的立场,和大家分享她国内在推广影响力投资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最后,王勇从财富管理行业的立场,表明了国外机构特别重视ESG及社会责任,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让他有机会学到社会正能量的投资,特别是在邱教授的影响力投资课上。邱教授从家族之社会情感财富传承的立场讲影响力投资,非常受到瞩目,也扩大了家族办公室推展这方面业务的视角。

王勇接着表示,邱老师书里有人性和金融,有善恶好坏,还有光明和黑暗,而从文化传承理念角度,它们特别可持续,特别值得分享。因此,他将认购五百本新书,以分赠客户。

圆桌论坛是丰盛的理念分飨,在欢愉的气氛下结束。读书会现场祝贺之声连连,鲜花缤纷,而读者意犹未尽,围绕着邱教授要求新书签名,也期待她的下一本专书。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可持续金融 普惠金融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22 良品铺子 603719 --
  • 01-22 赛特新材 688398 --
  • 01-22 映翰通 688080 --
  • 01-21 广大特材 688186 17.16
  • 01-20 瑞芯微 603893 9.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