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43亿港元买入邮储银行:为什么现在投资中国?李录说清楚了

豪掷43亿港元买入邮储银行:为什么现在投资中国?李录说清楚了
2021年01月15日 19:53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白酒投资日报】中高端白酒需求仍旺盛,估值高位谁在裸泳? || 【新能源汽车投资日报】上汽发力新能源,低谷期已过? || 【大金融专场——新浪财经2021年度投资策略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豪掷43亿港元买入邮储银行,为什么现在投资中国?李录在这篇文章里说清楚了

  来源: 财商侠客行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谁也想不到,吹响银行股集结号,居然是喜马拉雅资本的李录!

  根据港交所公开数据,2020年12月18日,Himalaya Capital Investors, L.P.及Himalaya CapitalManagement LLC、Li Lu(李录)等相关主体对邮储银行H股进行了加仓,持股比例达到5.06%。

  也就是说,在过去一个季度内,价值投资者李录豪掷了43亿元港币大举买入港股邮储银行。

  这一消息也引发了1月15日银行股的集体狂欢,港股邮储银行当天大涨超过10%,A股的邮储银行也大涨8.37%,此外,A股的成都银行兴业银行厦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当天涨幅均超过4%。

  李录为什么这么厉害,一出手就撬动了整个大象板块?

  李录于20世纪80年代留学美国的巴伦比亚大学,曾经误打误撞之下听了一场巴菲特的讲座,作为一名穷学生,得知居然能够通过价值投资在股市中赚大钱,便一头扎进了对价值投资的研究和学习当中。

  1997年,李录创立了喜马拉雅资本,并与巴菲特、芒格等美国投资大师成为好友,长期在资本市场实践价值投资,管理的资产在50亿美元左右。

  李录同时还是芒格家族资产的管理人,芒格对他的评价是:“李录不是常人,他是中国的沃伦·巴菲特,他非常有天分。”

  李录为什么大笔买入邮储银行?

  事实上,李录2019年1月在国际投资人会议就发表了一个题为《从外国投资人角度看中国经济的未来》的演讲,里面详细阐述了自己投资中国的理由。

  在演讲最后,他说到:

  “作为基本面投资人,我们为什么现在投资中国呢?

  因为在那里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一些优秀龙头企业,它们比西方的同类公司更便宜,而且增长速度更快。

  这就是我们在中国投资的逻辑。”

  结合邮储银行的投资案例,这段话如今读来意味深长。

  站在当时的时点上,李录为什么看好中国,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首先,关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

  通过对中西方地理环境和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解读,李录认为,西方看中国、中国看西方时,都常常不得其法,就是因为两者总是从自己的偏见和自身的成功经验出发。

  例如,西方是因为个体和小集体(公司)的力量而成功的,他们对政府的干预就不免总有深入骨髓的怀疑。

  第二,李录回顾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解读了中国近40年经济超级增长的原因。

  除了一些常规原因之外,他还加入了一些非常规的解释,读来令人脑洞大开。

  比如,他说道,现代文明的本质并非政治制度,而是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中国在1978年真正达到了这种结合。

  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三合一市场机制”,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不同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为商业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中央政府一起促成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这种独特的模式在超长的时间内产生了超高的增长率,且周期性变化非常小。

  第三,对于当时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李录则指出:

  “中国经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显著降低,中国侧供给的经济改革产生了实际的成效。”

  “笼罩在林林种种的担忧、恐惧、抱怨和预言中,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美贸易冲突固然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损害和诸多负面影响,但是已不足以阻止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四,通过对中国与西方经济形势和位置的对比分析,李录认为,中国仍然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对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成本优势,而后面的其它新兴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竞争优势。

  “今后若干年,中国的工资水平、储蓄水平、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还会呈现相互追赶的、螺旋上升的状态,处在一个互相促进的正向循环中,投资机会仍然非常丰富、优异。”

  那么,如何估测未来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呢?

  李录提出自己五个方面的思考。

  中国即将享受到巨大的工程师红利,享受工程师红利带来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富足社会,这也是中国即将释放出的竞争潜力的来源。

  城市化率将释放中国人均GDP的潜能。中国未来20年内将以1%的速度开展城市化进程,这意味着未来20年内,大约有3亿人成为新的消费者,带来的结果就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8年的储蓄率高达45%,高储蓄率就是支持进一步消费和投资的资源,并且还能解决很多人都担忧的一件事——高债务水平。

  “所以尽管(中国)债务占比较高,但是因此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至少目前并不高。”李录说,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将成为解锁高债务比问题和提高融资效率的关键。

  至于如何落实到投资上?李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中国人并不满足,他们想要投资更多,他们不想坐吃山空。如果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能够将这种欲求转化成有效的投资,通过对教育、技术的持续投资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个人财富增长、消费升级、投资增加的持续正向循环,就能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只要(中国)政府不改变经济改革发展目标,中国经济就会在一个稳定单一的大市场中持续发展下去。”

  至于中国经济还能走多远?借鉴东亚儒教国家的经历,李录指出,贤能制(Meritocracy)的文化,都有很高的储蓄率,重视教育、科技,在到达10,000美元人均GDP时还标出强烈的企图心,中国社会很可能走出类似的轨迹。

  作为自下而上的投资者,李录在投资的时候关心的更多是公司价值、安全边际,但他也指出,我们所投资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与它们所在国家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对于为什么投资中国?李录作出如下总结。

  今天的中国已经通过了刘易斯拐点,进入到了经济发展成熟的黄金期,工资水平、消费水平、储蓄和投资水平,都进入了相互追赶式的螺旋增长,为创造中产阶级消费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的文化和国策使它有可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到高度发达国家的行列,这其中有各种因素的作用。

  这些因素包括在科研上的高投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尤其是工程师群体的迅速扩大,日益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居民的高储蓄和高投资,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巨大的国内市场等等。

  我们也看到和中国具有同样儒教传统的其它一些东亚国家,都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又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经济增长,最终成为了高收入国家。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志杰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9 富淼科技 688350 --
  • 01-19 泰坦股份 003036 --
  • 01-18 信测标准 300938 37.28
  • 01-18 药易购 300937 12.25
  • 01-18 秋田微 300939 37.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