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多元资管新未来:精耕细作 谨慎但乐观

金融创新与多元资管新未来:精耕细作 谨慎但乐观
2019年12月11日 10:56 新浪财经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新浪财经讯 由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社主办的 “见未来·2019 第二届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暨金禧奖年度颁奖盛典” 12月10日下午在京举行。

  在圆桌论坛“金融创新与多元资管新未来”环节,出席的嘉宾有: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文卫;廊坊银行行长助理单正勇;昆仑健康保险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人李宏;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之光;万博兄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潘玥。

  程文卫表示,金融创新从公募基金来讲主要在四个方面,产品、技术、服务、管理。此外理念上的创新也十分关键。从产品来看,有一些公募基金的产品,比如像ETF,跨市场的期货。从管理角度出发,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等。另外是服务的创新,服务的创新更多是在AI服务场景上面,以及技术应用上面创新。而技术创新更多的在内部的管理,包括后台的运用等等这些技术创新,基本上从这四个角度提供整个公募基金管理能力,以及提供管理的业绩。

  而从银行业来看,单正勇表示,整个行业处于不断的市场化,不断的有各种跨界竞争的市场当中。创新变成了大家向下一步发展基本的动力。我们理解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业务模式的创新,第二层是技术创新。

  李宏则表示,对保险资管行业来说,创新更多是从保险资金投资的属性出发,因为保险资金要从稳健,包括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出发去考虑创新。对于保险资管还是要立足本质,提高差异化竞争力,提升投研的智能化水平。

  王之光表示,“我们过往讲的资产配置可能更多的变化是来自于卖方,可是去年开始,很多新的变化和创新来自于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未来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怎么样从卖方的资产配置时代进入一个买方的资产配置时代。”

  潘玥从虚和实两个方面讲述了金融创新。接下来的创新应该回归资管的本源,资管的本源是管理风险,从风险中获得收益。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刘传葵: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会议进入到现在这个环节,大家得到了很多分享,希望我们这个环节也是给大家提供思想的盛宴。

  我们回到创新,大家知道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路创新走过来的,各个机构一方面自己需要创新,另外整个市场也在创新。所以接下来我想直奔主题,请各位嘉宾就各自领域有哪些创新,对未来自己本领域在创新的方向上有什么见解,请各位嘉宾跟在场听众一起做个分享,有请。

  程文卫:我先讲讲我的体会,金融创新我想从公募基金来讲有几方面:产品、技术、服务、管理,主要就是这四个方面做一些金融创新。当然理念上的创新是最关键的,我们要从产品创新来看的话,有一些公募基金的产品,比如像ETF,跨市场的期货,包括未来准备在做的产品创新。从管理角度出发,更多会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对于基建行业来讲,如果IT的企业来看我们,管理的颗粒还是比较粗,区块链的技术比较好的运用到内部管理上来讲会提高管理的效果。另外是服务的创新,服务的创新更多是在AI服务场景上面,以及技术应用上面创新。技术创新不用说了,技术创新更多的新技术在内部的管理,包括后台的运用等等这些技术创新,基本上从这四个角度提供整个公募基金管理能力,以及提供管理的业绩。

  单正勇:从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来看,整个银行业处于不断的市场化,不断的有各种跨界竞争的市场当中。创新变成了大家向下一步发展基本的动力。我们理解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业务模式的创新,第二层是技术创新。大家平时谈到的关于技术创新多一些,我们在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储备或者是心得。但是讲基础创新方面从业务模式来讲,大家讲的比较多的是开放银行,从账户体系,存款和贷款两方面,使得银行的获客和经营场景不仅限于本地本区域,拓展早外围渠道,这块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局面。

  李宏:谢谢刘秘书长,从保险资管行业,创新更多是从保险资金投资的属性出发,因为保险资金要从稳健,包括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出发去考虑创新。从现在行业特色来看,在金融科技这块,与一些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创新也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举两个例子。

  我觉得从科技角度还是能比较好的从对保险资金投资有帮助,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国寿资管,国寿资管开发了一个智能投研平台。平安资产也帮助他们的投资经理和研究员开发了投研的垂直领域的搜索软件,能够帮助更好的从海量数据中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太平资产开发了人工智能平,帮助他们更好构建FOF组合和管理工作。这块是人工智能能对保险资管所带来的创新。第二块在大数据分析这块,从保险资金投资来讲,债券投资是我们比较大的比例配置,从去年开始很多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也对我们投资提出了很多挑战。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从监控交易对手的负面信息,国寿资产也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系统,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平台,能够先把所有金融数据打到里面,先搭建一个基础数据的分析平台,建立宏观、纵观、微观的所有数据,全面的评估全过程的监测交易对手方的风险信息,包括一些舆情,包括一些负面舆情。

  我觉得最终创新对于保险资管还是要立足本质,提高差异化竞争力,提升我们投研的智能化水平,也能够带给我们更好的提高投资效益和提高投资稳健的角度,谢谢大家。

  王之光:从去年FOF放开,再到今年十月份智能头部的试点放开,再接着到上周MOM政策的放开。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就整个行业来看,资产配置是一个老的话题,可是我们确确实实在过去12个月里面看到了这个领域里有很多新的办法、新的政策出来。就我们来说,我觉得我们还是适应这样的变化,怎么样把新的技术、新的AI的能力用于客户的配置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觉得我们过往讲的资产配置可能更多的变化是来自于卖方,可是我觉得去年开始,很多新的变化和创新来自于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未来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怎么样从卖方的资产配置时代进入一个买方的资产配置时代。可能这是我们未来需要把握重要的机遇点,谢谢大家。

  潘玥:感谢刘秘书长,我要先表示一下,我其实在去年刚刚离开保险投资行业,现在进入私募行业。我们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第一批50家获得批准成立的私募基金的资管人,我们是中国第一个进行MOM投资的私募基金,一度资管规模超过过百亿。今天谈到创新,我们基金还是走过了相对比较长的成长周期,我想从虚和实两点讲一下创新。

  虚,我想讲一下理念问题,国内资管行业有一个方兴未艾的理念叫做ESG,从这三点来看企业我觉得是比较好的理念的方式,引入了大量的非标的标准,来对上市公司除去这些ROE,标准的财报、年报之后有一个标准。我们会认为如果一些企业在环保方面,或者是社会责任方面,或者是股权结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方面有过一些问题,可能他的财务报表标准程序会隐含一定的问题。我觉得引入这样的标准可能是投资理念上的创新,而以ESG投资理念为投资理念的资管规模在海外达到了30万亿美金。相关综合采用这种投资理念的资管规模大概达到70万亿美金的规模。我觉得在我们国内接下来还会有比较大的机会,可以把这种理念引入到投资业务中间。

  实,就是投资操作中间的事。谈金融创新应该从2015、2016年那个时候是大家经常谈的,接下来我们的金融和资管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阵痛,对我们也是一个教育。走的过快的创新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快的收益,我认为接下来的创新应该回归资管的本源,资管的本源是管理风险,向风险获得收益。保险更极致一些,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对于我们资管行业来说,我们更多是应该在合理风险之下获得更高的,能够给我们的投资人以更好的回报。我觉得接下来我们的创新更回归于投资的本源,做好管理风险这件事情。

  主持人:谢谢刚才五位嘉宾的分享,他们的发言一定程度的颗粒度给金融创新画了个像,今天讨论的题目叫金融创新与多元资管新未来。刚才我理解是金融创新环节,接下来我们进入到多元资管的讨论环节,这里面的逻辑我想讲两句。金融无非两种,一种是直接金融,一种是间接金融。以前可能更多是间接金融,对实体经济起到很大的支持,但是一个国家,比如我们看美国,实际上他是直接金融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看到的创投、股权等等是直接金融的范畴。我们现在强调实体经济,跟这个主体是完全一脉相承的,回到我们的直接金融,直接金融里面我们的资管就承担职责,这个方面有两点,一个是规模上,我们看到可能现在已经到了一百万一级这么大的范围,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是法规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看到资管新规,现在几个子行业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定了,包括最近上上周的保险资管产品新规的征求意见稿也出来了。这个领域在法规的支持下,往往孕育者一个大的发展,这个与公募基金行业就是一个典范。

  接下来我想请在座五位,我们身处在大资管里面,自己对大资管的格局未来的看法,我们来自不同的领域,看看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不同的领域,我有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也好,或者我是从哪个角度管控这个事情获得发展,有请。

  程文卫:我先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觉得资管新规推出以后,未来中国的资管行业发展有几个大的变化。第一是净值化,因为资管新规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二是规模化,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居民财富增长是线性相关的。第三是机构化,机构起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第四是头部化,头部机构管理的规模与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第五是特色化,虽然头部机构会越来越大,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具有特色小的机构有存在的空间。

  在公募基金行业来讲,从几大发展趋势来看,通过净值化大的趋势来看,公募基金有天生的优势,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公募基金在净值化产品设计、高端客户群体,特别是投研能力,对于未来净值化所起的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公募基金有独到的地方。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在保险、银行、银行子公司、信托等等各类金融机构来看,每一类金融机构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公募基金的特色就是净值化的投研能力,客户以及资产是两个,投资端以及负债端其实是两端的,最核心的竞争能力还是投研能力。站在公募基金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把他的投研能力做好,提升对于资产的管理能力,给客户带来回报的这种能力,在未来的资管行业里面具有他的一片天地。

  单正勇:我是来自银行,我就站在银行里面的资管模式来讲一讲。除了几大行之外,很多中小银行也在申请,我们也在积极申请相关资质,同时也密切感觉到对整个行业未来的冲击和传统银行理财方面的冲击也存在。无论是他的管理机制,还是产品的机构,以及销售渠道,能够在监管认可的非银行渠道营销,这对传统银行确实是有比较大的冲击。

  立足本源,做好我们几方面的事情。第一是刚才提到净值性理财,就是从监管的要求,除了总体产品的发行改造,还有客户教育的过程。第二最核心的还是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客户,因为银行本身从安全性角度来讲,在客户心目当中有一个比较好的评价,同时对于本地客户,尤其是高净值理财客户方面的培养和长期的维护,这是我们用来抵御外部市场竞争基础的能力。刚才万博的那位嘉宾也提到过,我们是经营风险的,对于银行来讲,最核心的能力,尤其是在现在经济这种状态之下,获取稳定的、低风险的资产,廊坊是因为处在这么一个竞争的区域,包括今年9月份的时候,大兴机场跑道的一半其实是在廊坊,造成了廊坊区域里面有比较多未来大型基建和优质产业的入驻,这样的话获取本地稳定低风险的资产打下了基础,这块我们还会不遗余地的开发,形成比较稳定可靠的资产,做好客户和资产两端的工作,迎接整个资产产业的明天。

  李宏:随着资管新规逐步落实和推进,大资管行业以后会在统一的监管下有几个趋势。

  第一,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对于整个大资管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在于银行本身从渠道、资金、固收、债券方面的优势,可能将会在未来比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占据主导位置,势必也会影响一些比较同质化产品的市场份额。机遇在于随着理财产品,把整个大资管行业资金的规模放大了。从短期来讲也利好一些类似公募基金,因为银行理财短期内很难在权益搭建团队,把体系和系统都搭建起来。

  第二,理财资金和一些有比较强专业自主投研能力的公募资金,包括资产管理公司产品对接会加速,这个也会造成公募资金在投资能力,包括信用评级能力上加速提升,也有可能智能化的举措和流程。理财资金和投研能力强的机构对接会加强。

  第三,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包括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的推进。可能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未来几年来看还是逐步下行,这一点也是共识。

  第四,随着收益率下行,刚才刘秘书长提到直接股权融资,包括在权益市场这块,势必很多资产管理公司要考虑加大配置,因为非标资产的投资也受到限制。最近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也出来,银行子公司投资股票风险系数为0,也是在鼓励各类资金对二级市场,包括直接股权融资加大配置。

  从我们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来讲,我觉得我们有两方面优势。第一块是能够跟负债端协同,做到资产负债打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第二块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中长久期的资金管理上,包括在过去绝对收益的能力上还是比较强的,所以我觉得在这块上可以跟一些企业年金客户和机构客户取得比较好的合作基础,谢谢。

  王之光: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在资管新规落地的过程中间,我们觉得会有几个变化。

  第一,我们可以看到从管理人端,我们觉得第一个变化从过往过于强调资产本身的价值,而去转向强调人的价值。因为我们过往很多时候有大量的非标的情况下,谁能拿到好的资产你就能够做出比别人好的产品,能够获得客户的信赖。在新的时代下,在新规落地后,我们觉得好的资产仍然非常重要,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好的管理人会比好的资产还要重要。我们觉得在未来可能就是一些市场上的优秀管理人会是我们整个各家机构去争抢的稀缺资源,所以我们觉得这是第一个变化,会从过于强调资产价值去强调管理人价值转变,这是一个。

  第二个变化,我们给客户卖产品到给客户做配置转变。这种转变过往去看,在我们的平台上客户就买某一只产品的客户比例超过80%。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两年这个比重是在降低的,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会买很多的产品,他会买基金、公募、私募、保险。为什么?因为在新的背景下,某一个某一只,或者某一类产品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我们就从过往给客户卖产品要考虑怎么帮客户配置,帮客户把各类产品配置好,这是我们看到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我们要从过往的粗放式的经营转向更多精耕细作。为什么?我们过往如果是给客户卖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两个产品放在一起,这个收益5%,那个收益4%,可能很多客户会选择5%的,因为在这其中会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品牌等等这样的因素。简单的收益率导向,这是一种非常粗放的经营,可是在未来,我们面向权益型的产品,净值化产品的情况下,我们不单要给客户卖收益率,还要卖管理能力,卖投后服务。你买了我的产品,我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未来我们给客户的资产配置是一个全流程的配置,不单是在投前、投中,可能我们也要花非常多的精力在投后做。

  这是我们看到三个方面的变化。

  从我们的策略来说可以用三个词来讲。第一是开放平台,我们要尽可能把我们的平台做成开放,跟我们整个市场上最好的管理人合作,这是第一。第二个词是金融科技,就是怎么样用科技的手段优化客户体验,优化客户的配置。第三个词是我前面提到的精耕细作,谁能把工作做的越细致,可能在未来的市场里面就会越有先机。

  潘玥:我觉得我们资产管理行业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红海,因为以权益为例,我们二级市场里面A股上市的公司不过不到4000家,但是去做权益投资的要几倍的这个数了。这么多上市公司还会分布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上下游和分工。可是基金经理做的是一样的事情,就是投股票。如何让自己差异化有特色,并且真的给客户很好的回报,就变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介绍一下我们万博的特点,我们万博资产管理公司是依托万博研究院,我们万博研究院是针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形成报告,报告也会提供给各地政府,省政府各级官员,以及还会向总理进行汇报。我认为我们核心竞争力是对于宏观经济脉络的把握和宏观经济方向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控,在顺应宏观经济的方向之下加深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找到核心持续的能增长的企业,控制管理风险,以便于在获得基本投资收益之外,还能有更好的相对收益,谢谢。

  主持人:刚才五位从自己的领域进行了精彩分享,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资管产品、金融产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资管的服务。这个里面大家是不一样的,但是共同的促进了整个资管的大的发展,这里面是差异化。实际上在这里面我们还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尤其是现在我们看到科技的运用,区块链也好、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等等,科技的运用可能是各个资管领域都脱离不了的,尤其我们看平安,自己说自己是一个科技企业。今天我们正好在座有来自平安陆金所的王总,在这方面领域的实践也有很多心得,也有自己的体会,看看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王之光:我们的理解可能在过往金融科技近就一个目标,就是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我们不管是看在支付领域、财富管理领域,各种领域里面,我们看到很多的运用,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目标。

  可以举几个例子,我们现在在用的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们在去年,我们要把基金卖给客户就要给客户推荐基金,我们过往是养了一个非常大的团队,通过各种各样的模型、量化指标,美国的指标、日本的量化模型给客户选基金。我们去年做了一个尝试,我们平台上大概有三个推荐位,我们想试试看,有两个用传统方式,另外一个用AI模式进行推荐,进行一个人机的PK。AI模式背后建了非常大的以基金经理为稳固的知识图谱体系来做分析,我们去PK,我们最后可以看,前面三个月我们发现AI是不如人的,输给人的。可是因为它是不断跑,它会有不断的学习积累,在三个月以后基本上和人为的推荐可以打平。现在我们可以看过往的推荐产品年化收益率是比人工推荐要强的。我们第一个想做的明年就是把这三个推荐位是不是全都用AI推荐,这是我们第一个体验。

  第二,我们还有一个体会,我们在2017年底,面向整个市场推出了基金的组合投资,也就是说我们一直讲的智能头部,AI的头部服务。我们这几个组合运行到现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分享。第一,我们客户投资组合笔均单价比客户买某一只基金提高了3-4倍,客户买智能头部组合的平均持有时间比我们客户去买单一产品的平均持有时间翻了一倍。我们过往给客户推这些产品、理财、基金就是面临这些痛点,第一是客户买的不多,第二是客户买了之后持有时间短,这是资管行业过往面临非常非常大的痛点。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我们给客户推出了一些客户欢迎的组合,我们在客户买的量和客户持有时间方面均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是第二个方面可以做的分享。

  还有一个方面,前段时间非常非常热的区块链。区块链这个东西可以解决金融领域的什么问题?信任问题。我们过往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客户买了产品亏了钱,他就会说当初UIC没有做到位,对于这个产品的信息、风险披露没有到位,可是如果我们把区块链的技术应用进去就可以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大概每天在链上的交易已经达到3万多,不管是在产品端,还是在客户端,你的所有信息、行为全都会在这个链上留痕,并且可以查询。这就可以非常好的解决信任问题。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这是我们过往已经做的,我觉得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我们的痛点。

  从未来来看,我们觉得会有一些变化,大致上会有三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变成,我们觉得科技从过往是金融领域辅助的手段越来越成为独立影响金融业务发展的因子。我们过往可能可以看到是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未来科技对我们传统行业的影响会非常深入。很多机构在这种业务的发展中就需要把科技作为一个非常独立的因素因子考量规划,这是我们认为第一个方面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我们也会认为金融科技未来也会分化细分。包括未来会有一些支付科技、财富管理科技,甚至于包括未来的监管也会有一些专门的新的科技应用。我们觉得可能未来金融科技只是一个大的概念,未来可能有很多很多方面的细分。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应该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司,龙头公司,这是我们认为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趋势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融科技的影响是解决我们B端,就是很多机构的痛点,在未来的几年可能在C端效果效益会慢慢显现。举个例子,如果是我们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能够每年让客户收益提升1个点,如果看未来三到五年,考虑负利率因素这种效应就会非常非常明显。在这种效应下可能C端客户、中端客户会对这种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对于整个行业和金融科技的未来仍然可以非常乐观的看待。

  主持人:谢谢马总,科技对资管和金融很重要,我刚才听了我在想科技,尤其是金融领域,或者资管领域的头部公司的重要的地位产生一些差异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因为资管我们知道,投资各个领域,但是股市可能是一个更加显性的领域,尤其保险资管有个12%左右投在股市上,我们的公募基金从1997年到现在20年出头投资于A股,我们的思路我更加感觉到,尤其是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以后是一个自发,或者是比较大的增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请来自私募潘总谈谈对A股明年的看法,大家可能特别关注。

  潘玥:站在这个时点,回顾今年看明年就显得特别的有意义。我说几个关键点。

  第一,公募基金的数据相对比较公开,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公募基金今年以来的中位数收益超过40%,但是以过去十年公募基金行业的数据统计来讲,一般今年收益在40%,未来12个月的收益可能就是负的,往往就是这样的,资管行业的规模相对比较受制于这个问题。

  第二,如果我们选取每个行业前三个龙头公司作为一个组合,无脑全部比例投进去,截至现在的收益也在40%。我觉得这其实说明一件事情,说明2019年这一年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是经历着比较阵痛的阶段,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点里中国经济体现了一件事情,就是头部集中,大家认为经济增速在下降的环境里面,针对到每一个企业面对的市场,市场的增量会有限,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扩张。相对的股票里面愿意给这样的企业更高的估值,这其实是戴维斯双击的状态。

  第三,易行长已经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而且易行长之前就已经说过社融增速应该跟名义GDP的增速是保持一致的,但是2019年社融增速超过了名义GDP,而且易行长也表示不能让老百姓票子毛了,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对2020年有过多的期望,在2020年对于A股的投资来源于货币宽松流动性扩张不能给更多的期望了。我们应该在这样的环境里做些什么?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必然有周期,就有衰退、滞胀、复苏、过热不同的阶段,我认为这些词不是贬义词或者褒义词,只是描述。在经济客观周期不同的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情。接下来我们会认为相对比较一致性预期是经济增速下行,外围的需求也会相对变差,对于投资边际的增量也不会太大,比较一致性预期里面应该从哪里找机会。经过我们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机会在两点,尤其是中国经济还是有很大的托底因素的,财政和中央加杠杆仍然有一定空间,我们认为在总体经济托底还是找不到机会,龙头企业仍然还是能获得比较好的盈利机会。另外是新旧动能的切换,新动能代表中国发展的方向,能够让中国新增高科技人才的就业得到很好的安置,这个方向可能是未来能够给予更高的估值,并且引领中国走向更长期发展的重点,我们认为2020年重点就在这两点,一点是能够托底中国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现存大量就业的需求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仍然有机会,但是这种机会可能会集中在相对比较确定性的龙头企业里面,因为他们面临的融资环境、信用环境相对更好一些。还有一块是代表科技新方向,代表创新,代表中国引领未来,比如中国制造2025能够找到更好的机会。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进行了浓厚的分享,但是时间关系我们还是得回到会议主题见未来。最后几位嘉宾对明年的金融形势也好,资管市场也好,一句话分享自己的看法。

  程文卫:在金融加大开放大的环境下,我们作为金融机构如何练好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大资管大开放环境下能够胜出,这是未来最大的问题。

  单正勇:经过2019年大行和小行的分化,未来在银行内部的分化,是否能够直面竞争,通过创新驱动进行自我革新创造价值,这能成为中小银行是否能够走的远、走的长久,突破经济下行周期的能力。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有信心走的更久。

  李宏:我觉得明年从投资这个角度出发,宏观上是难有可闻之处,微观上还是可以发现很多可闻之处的。

  王之光:我们的主题是未来,是见未来,讲这么一句话,开放见未来、科技见未来、精耕细作见未来。

  潘玥:我觉得我们的重点在于管理风险,所以对于未来来讲,我们永远谨慎,但是非常乐观。

  主持人:谢谢各位沙龙嘉宾,也非常感谢在场嘉宾耐心的聆听,谢谢。

责任编辑:曹婕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8 科安达 002972 --
  • 12-17 华特气体 688268 --
  • 12-12 聚辰股份 688123 33.25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11 中新集团 601512 9.6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