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瑞幸彻底凉了!一个多月睡不着觉的董事长:我没有骗人

这次,瑞幸彻底凉了!一个多月睡不着觉的董事长:我没有骗人
2020年05月21日 21:38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原标题:这次,瑞幸彻底凉了!一个多月睡不着觉的董事长:我没有骗人 来源:投资家网蒋东文

  “瑞幸彻底凉了!”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Steven

  创造最快速度上市的瑞幸,或许将以最快的速度退市。

  从造假那一刻开始,它的结局就已命中注定。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

  瑞幸收到摘牌通知,陆正耀:我没骗人

  5月19日晚间,瑞幸收到来自纳斯达克的通知:计划将其摘牌。

  瑞幸计划就此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最终结果出来之前,瑞幸还会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听证会通常安排在请求日期后的30-45天举行。

  该消息被曝出后不久,瑞幸董事长陆正耀深夜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说,“过去的一个多月,我一直处于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夜不能寐。”

  5月20日上午,一夜未眠的陆正耀再次发文称,“公司根据阶段性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处理相关责任人,重组董事会,更新管理层,积极进行整改,但纳斯达克不等最终调查结果出来,就要求瑞幸退市,对此个人深感失望和遗憾。”

  陆正耀在信中表示,他一直是个怀揣创业梦想的人,通过模式创新与技术运用,给广大用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解决了数万人就业问题。“可能我风格太激进,导致公司发展太快,出现了一些问题,我真心想把公司做好,为社会创造价值,绝不是在做局骗人。”

  此外,陆正耀还认为,如果瑞幸退市,会面临巨大困难和压力,但他不会放弃。“不论怎样,我都会倾尽全力维持门店运营,竭尽所能挽回股东损失,让瑞幸这个品牌能够走下去。”

  一个多月前,陆正耀还在给员工“打鸡血”,声称要“元气满满”。结果却是一个月“元气满满”的“睡不着觉”,简直令人唏嘘。

  二

  瑞幸将面临巨额索赔,跑到中国也没用

  打完一波“感情牌”。瑞幸在其官网上很快披露了纳斯达克的通知文件,详述摘牌原因。

  据文件显示,美国SEC对瑞幸提出摘牌决定主要基于两大理由:

  第一,依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定5101条款,瑞幸在今年4月份披露的虚假交易行为引发了公众利益的担忧;第二,依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定5250条款,瑞幸在过去未能公开披露有效信息,且通过商业模式进行虚假交易。

  上述关于摘牌的两大理由,实际上源于瑞幸在4月2日盘前的一封公告,内容涉及瑞幸首席运营官兼董事刘剑及其属下数名雇员从事了某些违规操作。以及早些时候,知名做空机构浑水的一篇匿名报告,指出瑞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匿名报告发出后,就有美国律所对瑞幸发起索赔,但瑞幸坚决否认了报告的真实性,直到“自己曝光的确存在财务造假”。目前,针对瑞幸造假引发的集体诉讼仍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由于首席原告、首席律师未定,集体诉讼还未进入下一阶段。

  瑞幸此时接到摘牌公告,同时宣布将召开听证会,从理论上讲,有可能存在“翻盘”的机会。不过,也有律师向投资家网表示,“赢得机会很渺茫”。

  也就是说,瑞幸输的概率更高。

  眼下,留给瑞幸的时间仅一个多月,一旦被摘牌,它不仅无法在美国市场获得融资,还会进一步降低商业信誉。更麻烦的是,摘牌不会影响集体诉讼进行。如果美国司法部门启动《证券欺诈刑事调查和起诉》,瑞幸董事会成员及高管还会面临牢狱之灾。

  有律师认为,瑞幸造假,对美国的触动很大。“造假金额高达几十亿,绝不可能是某一个高管及几个下属就能完成的。公司投资者很有可能会向瑞幸董事、高管提起证券的民事集团诉讼,索求巨额赔偿,直至倾家荡产。”

  “一旦美国司法部启动调查,瑞幸管理层即便跑到中国,也无法逃避中国司法部门、证监会的追责与调查。”一位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国内权威媒体《新华社》看到“瑞幸摘牌”消息后,发表评论称,“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在任何市场,在任何国家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中概股企业要更加认真地遵守法律法规,敬畏市场和投资者,珍惜和维护良好形象。”

  三

  投资者们亲手捧起了瑞幸,摔死了自己

  遥想,2020年初,全国门店总数4507家,数量“干倒”星巴克的瑞幸何等雄心壮志——2021年以前,开设门店10000家。

  如今,一切夙愿都成梦幻泡影,过往云烟。

  那些曾经崇拜瑞幸,缔造其高估值与上市神话,妄图“主宰行业”的追随者,最终成了瑞幸造假的炮灰。

  自瑞幸诞生以来,在资本市场就备受荣宠,A轮便拿到2亿美元融资,完成B轮、B+轮融资,直接上市,引发轰动,改变了很多公司“辛苦创业10年,也未必能上市”的“人生”。

  即便这家公司不怎么赚钱,疯狂烧钱,资方仍然对其格外看好,很多投资人甚至认为,“瑞幸是个特例,不能以平常思维审视。”

  2019年11月13日晚间,瑞幸发布Q3财报,明明Q3净亏损5.3亿元,股价竟然上涨了13.07%。

  原因很神奇:瑞幸虽然亏了,却是它在过去连续的4个季度里,亏损金额最小的一次,相比Q2,它的净亏损环比降低了22%。以至于,CEO钱治亚“非常满意”。

  当时,有分析称,减少亏损的瑞幸给投资者带来极大未来可盈利的信心,因此被市场青睐。在那一波上涨行情中,不少机构上了过山车。

  Wind数据显示,2019年3季度末,瑞幸机构投资者数量达到了94家,年底数字上升到158家,持股总数达4.6亿股,占总股本比例的23.93%。

  大批机构投资者的加盟,给瑞幸空荡荡的钱包,塞满了厚厚的钞票,与之对应的是,线下门店数量的猛扩张,花式赞助与明星签约,无人零售计划的推出。

  2020年初,瑞幸的钱又烧没了,不得已发行了4亿美元可转换优先债券,增发720万股ADS,此后,又增加180万股ADS,募集了约7.5亿美元,继续烧钱。

  无人零售曾经是个被资本热炒的风口,后来泡沫破了,一地鸡毛,几乎无人再敢提及,结果又被瑞幸当成“新概念”炒作。

  或许是不喜欢瑞幸的“新概念”,在增发ADS的同时,第一大机构股东大钲资本抛售480万股的ADS,套现2.3亿美元,收回投资成本的同时仍保留瑞幸最大机构股东的身份。

  没过多久,浑水来袭,一些投资方离场,但有更多机构投资者怀揣侥幸,静待瑞幸“反击”。

  瑞幸的确反击了,然后,就是自曝造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曾经的158家追捧者,逃跑的逃跑,被套的被套,炮灰的炮灰,上演全球机构投资史上,惨绝人寰的一幕,还连累了中概股,一起中枪。

  当然,哀声遍野的时候,一手将瑞幸“忽悠”起来的陆正耀和钱治亚没什么损失,不光是持股成本低,还因为质押。有数据显示,瑞幸董事长陆正耀、CEO钱治亚持有股票分别质押了30%、47%,陆正耀姐姐Sunying Wong也将手中的瑞幸股票全部质押。

  一位投资人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他很早就开始质疑瑞幸,“本就是个用钱堆积出来的公司,瑞幸的所谓扩张、计划,并非是通过自身造血产生价值,而是一直都在花别人(VC/PE、机构投资者、股民、银行、信托等等)的钱,一旦钱断了,瑞幸的麻烦会接踵而至。”

  可惜,道理都懂。实操起来,一点都不讲道理。

  瑞幸事件,值得全体投资者反思,大家平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价值投资”,到底价值在哪?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陆正耀 纳斯达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7 浙江力诺 300838 --
  • 05-26 浙矿股份 300837 --
  • 05-21 宇新股份 002986 39.99
  • 05-21 三峰环境 601827 6.84
  • 05-21 德马科技 688360 25.1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