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王生物迎国资入主,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广东省人民政府。随着传统业务承压,医药流通领域加速洗牌,创新业务逐渐成为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回款不及预期
近两年,医药流通领域刮起国资改革风潮。曾经位列中国药品流通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第八名的海王生物,近年来业绩承压,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410.5亿元、378.3亿元、364.1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330万元、-10.27亿元、-16.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年报显示,海王生物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6.94%,高于行业水平,应收账款高达173.57亿元,占总资产的53.73%。对此,海王生物称,与同行业几家国资背景的公司比较,利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且客户主要是公立医疗机构,应收账款的平均账期为六个月左右,导致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利润率。
不少医药流通企业反馈:近年来,资金需求持续增加,带息负债规模扩大。应收账款回款虽有好转但仍不及预期,区域经济条件也会影响应收账款的回款时间。
对于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因,海王生物曾称,若引入国有资本控股,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新发展模式,借助政策倾斜、项目支持、人才支持、融资渠道等优势,协同发展公司与股东的优势资源,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负债率,提高资产流动性,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
“当前,医药流通业务的毛利润不高,主要还是拼规模。”医药战略专家杜臣表示,“若企业经济压力很大,资金周转不灵就可能出局。”如7月1日,吉药控股发布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近年来,吉药控股财务状况持续恶化,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2.76亿元、-3.49亿元和-4085.4万元。其中,孙公司辽宁美罗医药供应有限公司合作供应商的部分产品未能中标,间接导致其营业收入及销售活动回款较上年度下降较多。
创新业务增长
随着集采全面铺开,药品价格进一步调整,医药流通板块毛利率下行趋势明显,给相关企业的销售规模、利润空间、回款周期、配送成本、库存管理压力等带来挑战,迫使企业提高效率,降本增效,创造利润新来源。
“医药流通现在是大鱼吃小鱼,洗牌很快。”华南某医药流通企业相关负责人陈涛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集采后,药品价格降低,压力就会转嫁到物流环节,药厂和批发公司都在压缩成本。另一方面,前些年医药物流运力投入太多,出现过剩,两年前达到最高峰。随着信息化发达,订单和成本信息更加透明,医药物流行业加速内卷,现在药品物流与普货区别不大,运费一样。很多医药物流企业业绩下滑,已陆续裁员和减少车辆。此外,很多药厂销量减少,明年估计会迎来大洗牌。”
微利新常态下,医药流通企业的出路在何方?有专家认为:“创新服务是企业维持高增长的重要动力,医药流通企业应建立现代智慧医药供应链新体系,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
据了解,龙头医药流通企业正在积极拓展创新业务。上海医药为创新药产品提供包括营销、物流、支付、保险的一站式管理服务,其创新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商业板块,较高的利润率水平逐渐弥补集采对商业利润率的影响。重药控股的利润来自器械试剂、专业药房、中药保健品、第三方储配、新兴业务与药品批发的“一优五强”,重点布局进口总代品种、政策品种、医美、特医等大健康品种,以及创新药、兽药等新兴品种,培育并拓展产品线。九州通全力打造医药全产业链,“医药分销+多业态”融合发展,落实“新产品、新零售、新医疗、数字化和不动产证券化”(“三新两化”)战略。
陈涛表示:“从事医药物流的企业要加大门槛,如注册资金、医药质量人员配置、信息系统全程可溯、自有车辆等,并进一步加强监管,实现全程追溯,尤其是运输环节的温湿度控制。货量集中,优化成本,医药物流才有出路。或者资本介入,低价转让或国资接盘,通过收购整合,以规模换利润。”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