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包装争夺战打响,奥瑞金出手挑战中国宝武

中粮包装争夺战打响,奥瑞金出手挑战中国宝武
2024年06月12日 20:05 蓝鲸财经

蓝鲸新闻6月12日讯(记者 徐晓春)拿下中粮包装的控制权,也就意味着坐上金属包装龙头的交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资本战中中国宝武与奥瑞金早就杀红了眼。

6月12日,中粮包装股价持续收涨,收于7.1港元/股,在双方要约收购的刺激下,二级市场狂欢,股价持续上涨,中粮包装的控制权价格随之水涨船高,这也就考验着双方的资金实力。

早在2016年时,向外投资扩张的奥瑞金即成为中粮包装第二大股东,实控人周云杰派出儿子周原和奥瑞金总经理沈陶进驻董事会,参与其经营管理。

七年后的2023年,中国宝武发起进攻,锁定中粮包装大股东中粮集团持有的29.7%的股份,并发出要约意图将中粮包装私有化。随后奥瑞金同样公告筹划全面要约收购作为反击,半年之后,奥瑞金给出的要约价格较中国宝武加价5%。不过以奥瑞金目前的资产状况而言,收购略显吃力,在自有资金之外,奥瑞金或还需要通过贷款来支付部分要约对价。

奥瑞金再加码,水涨船高的股价考验资本实力

6月7日晚,奥瑞金正式提出要约收购计划。

奥瑞金将以下属华瑞凤泉的境外子公司作为要约人,要约价格为每股7.21港元,以现金方式收购除奥瑞金自身持有之外的中粮包装其他全部已发行股份。以7.21港元/股的价格计算,收购中粮包装其余全部股份,奥瑞金需要付出最多61亿港元的对价,约合人民币55亿元。6月11日中粮包装微涨2.47%,收于7.04港元/股。

需要注意的是,中粮包装自然人股东张炜持有2.45亿股股份,占中粮包装总股本的22.01%。6月6日,奥瑞金与张炜订立不可撤销的承诺,在本次要约期间,奥瑞金将取得张炜所持全部中粮包装股权。以7.21港元/股的要约价格计算,奥瑞金将支付17.66亿港元的对价,约合人民币16.41亿元。

目前,中粮包装本身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奥瑞金通过子公司奥瑞金发展和湖北奥瑞金持有中粮包装24.4%的股权,拿下张炜所持股份后,奥瑞金持股比例上升至46.41%。本次要约完成后,奥瑞金将取得中粮包装的控制权,公司实控人周云杰也将成为中粮包装的实控人。

中粮包装和奥瑞金同为金属包装行业龙头,中粮包装主要生产主要生产二片罐和单片罐等包装产品,覆盖饮料、啤酒、乳制品等包装市场,公司业务与奥瑞金有很大程度的重叠。

在此之前,中粮集团持有中粮包装29.7%的股份,是其第一大股东。2023年6月,中粮集团首次公告计划出售所持中粮包装股权,并已经与第三方买家进行了初步洽谈。从后续来看,这个第三方买家即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中国宝武由国资委全资持股。

2023年9月,中国宝武拉来了国务院间接控股的国新投资作为联席要约人,共同出资设立长平实业,由中国宝武和国新投资分别持股61.54%和38.46%,以长平实业作为要约人,一同推进对中粮包装控制权的收购。

中国宝武旗下本身有同样从事金属包装业务的上市公司宝钢包装(601968.SH),2023年末,中国宝武下属子公司合计持有宝钢包装60.51%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从规模来看,宝钢股份是仅次于奥瑞金、中粮包装的行业第三大龙头公司。投资者曾多次向宝钢包装提及,公司中国宝武收购中粮包装后是否会并入宝钢包装等问题,宝钢包装一直未进行正面确认。

但中国宝武绝不想放弃这个一举成为行业老大的机会,同年12月6日,中国宝武正式发出要约意图将中粮包装私有化。中国宝武给出的要约价格为6.87港元/股,最高收购对价约76.49亿港元,以当日汇率折合人民币约70亿元。彼时,中粮集团旗下实际持股主体中国食品与中国宝武方签订不可撤销的承诺,要约收购完成时,中国宝武将取得中国食品持有的中粮包装29.7%的股份。

而就在中国宝武发出要约的六天之后,作为中粮包装第二大股东的奥瑞金同样公告筹划全面要约,意在取得中粮包装控制权。

今年2月,中国食品向中国宝武方出售股权的方案获得国资委批准。同月,奥瑞金也有实质性的动向,公司联手老朋友华彬投资旗下私募基金厦门瑞彬设立子公司华瑞凤泉,专门用以实施对中粮包装的要约收购,奥瑞金同时向华瑞凤泉增资约30.92亿元。直到6月7日,奥瑞金通过华瑞凤泉的境外子公司作为要约人,正式对中粮包装提出要约收购,价格较中国宝武方高出5%。

但以目前奥瑞金的资产状况来说,完成对中粮包装的要约收购并不容易。截至3月30日,奥瑞金账面有货币资金约14.27亿元。同时,奥瑞金还有30.87亿元的短期债务以及5.45亿元的长期借款等带息负债。奥瑞金自有的资金尚无法覆盖其短期债务,也不够完成对张炜所持股份收购对价的支付。

在最新的预案中,奥瑞金表示将以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完成支付,为此华瑞凤泉向浦发银行合计申请不超过110亿元的授信额度。

而在中国宝武和奥瑞金争夺控制权的这一年时间里,中粮包装的股价推高近80%,达到近十年的最高值,市值增长约35亿港元,截至6月12日收盘,中粮包装股价为7.1港元/股,总市值为79.05亿港元,伴随着股价上行趋势明显,中国宝武和奥瑞金双方的资金压力也将持续加大。

靠红牛起家,奥瑞金靠收购扩张

在当下的二片罐市场格局中,奥瑞金、中粮包装、宝钢包装市占率分别为20%、18%、17%。对奥瑞金和中国宝武来说,谁拿下中粮包装的控制权,也就自然稳坐二片罐龙头之位。

奥瑞金本身设立于1997年,成立后即一直从事食品饮料金属包装产品的生产销售。目前,上海原龙以32.67%的持股比例为奥瑞金控股股东,上海原龙实控人周云杰同时为奥瑞金实控人。除了上海原龙外,周云杰还通过控制的北京二十一兄弟持有奥瑞金0.68%的股份。

早年间,事业刚起步的奥瑞金遇上了初入中国市场的红牛,奥瑞金与红牛中国经营方华彬集团的缘分也自此开始。于是,奥瑞金直接将工厂开到了红牛的家门口,也就是奥瑞金所称的“跟进式”生产布局模式。2004年以前,奥瑞金和红牛之间基本是业绩绑定的状态,奥瑞金一度是红牛罐的唯一供应商,红牛也贡献了奥瑞金几乎全部的收入。

2010年,奥瑞金进行改制时,红牛实控人严彬通过控制的弘灏集团持有奥瑞金8%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2012年,奥瑞金以“金属包装第一股”的身份登陆深交所。上市前一年,奥瑞金92.64%的收入集中来自前五大客户,最大客户红牛的销售占比达到70.56%。

当时的奥瑞金收入主要来自红牛和加多宝等两大产品的销售,只是后来华彬集团身陷与泰国天丝的红牛品牌之争,加多宝也面临着广药集团和鸿道集团之间的商标纠纷。上市后不久,奥瑞金的业绩也受到影响,同时公司开始通过资本运作试图摆脱对红牛的依赖症。到2023年,奥瑞金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比重下降至56.09%,向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约为33.65%。

2015年前后,奥瑞金通过投资将触手伸向同行业企业。2015年一个多月的时间,奥瑞金及其一致行动人4次举牌永新股份(002014.SZ),后者是黄山市国资委旗下上市公司,主要产销彩印复合软包装材料,下游核心客户包括伊利、雀巢、宝洁等。到2019年时,奥瑞金取得了永新股份24%的股份,至今仍是其第二大股东。

一年之后,奥瑞金的投资布局覆盖到了金属包装行业老二。2016年,奥瑞金参与中粮集团旗下企业的混合所有制试点改革,受让中粮包装27%股份,实现对中粮包装战略投资。同样,奥瑞金至今也是中粮包装第二大股东。

在大比例持股后,奥瑞金进入了永新股份和中粮包装董事会,参与其经营决策。目前,奥瑞金的实控人周云杰派出儿子周原担任永新股份副董事长,奥瑞金总经理沈陶担任董事,同时二人也出任中粮包装非执行董事。

2018年,奥瑞金瞄准了全球最大金属包装公司波尔,收购其在中国的包装业务。次年,奥瑞金又发行可转债,以2.05亿美元完成了对波尔相关业务的收购,整合了波尔原本的百威、青岛啤酒等啤酒行业大客户资源。2021年,奥瑞金又完成对香港景顺的收购,间接取得了其下属子公司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的食品罐包装和铝制气雾罐包装业务。奥瑞金逐步降低了对红牛的依赖。

此外,2021年下半年,奥瑞金引入华润系入股,华润资本旗下的珠海润格长青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奥瑞金的第二大股东,华润资本董事、总经理秦锋成为奥瑞金非独立董事。之后,奥瑞金通过投资将资本版图扩张到自有品牌饮料、预制菜、冰球、足球、新能源等行业。

频频布局收购同行业公司后,奥瑞金暂时坐上了金属包装行业龙头的宝座。2023年奥瑞金实现营收约138亿元,中粮包装收入约为103亿元,是金属包装行业唯二收入过百亿的企业。上市至今,奥瑞金的净利润合计近86亿元,但不断外延式并购下,其资金流动性并不算好,如今奥瑞金想完全吃下中粮包装仍有资金压力。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