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2020年09月09日 11:20 同花顺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成绩斐然。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一年多来,长三角区域间推出了30多项一体化制度创新,签订了120多项合作协议,建设了60多个合作平台,制定了50项规划和政策。以科创板为亮点,来自长三角的上市企业市值合计约1.5万亿元,占全国的58%。另外,长三角区域内签订了一系列关于投资与贸易的大型协议,包括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协议、EFT项目合作协议等。

长三角一体化

“轨道上的长三角”先行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到2025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

长三角铁路建设按下“快进键”,“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发展,长三角地区“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梦想正变为现实,沪苏浙皖“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铁线路已有24条(其中联络线2条),运营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安徽就有10条高铁线经过,长三角织就了全国最为密集的高铁网。

今年以来,安徽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省际铁路、公路建设,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市三省交通互联互通。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这条快速通道不仅纵贯安徽南北,拉近了皖南皖北的时空距离,同时也使得豫皖浙实现高铁“无缝对接”,加快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标包括: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0公里/万平方公里,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全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根据《规划》,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小时至1.5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

同时,智能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超过65%,信息服务基本实现共享共用,交通环境污染和排放联防联治取得积极成效。围绕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为骨干,打造1小时通勤圈。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凝聚长三角创新合力

在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抓紧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超算枢纽。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常务副主任,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党组书记、主任王平表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备受鼓舞、坚定信心,接下来必须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科创驱动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打造若干个产业集群参与全球竞争。

可以看到,临港松江是上海乃至全中国工业互联网的高地。海尔COSMOPLAT、用友精智、徐工汉云、紫光云等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此安家。通过新导入晨宸辰科技、电气慧程、甲佳智能、明召智能等行业细分领域产业龙头项目,产业生态日渐完整。同时,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已经集聚形状记忆、优加利、健麾信息、逸动医学、大专家.com、顿慧医疗、铼锶科技等近70家企业。尽管受疫情影响,园区预计2020年收入仍将达到30亿元。

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经成为科创板“蓄水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已上科创板企业31家,占科创板企业数的1/4。科创板上市企业储备梯队不断壮大,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创驱动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在使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个城市的科研人员走在一起,凝聚起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合力。8月27日,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牵头并联合浙江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合肥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G60沿线高校,发起成立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正式亮相,并发布G60九所高校共同宣言。

该联盟将紧紧围绕G60科创走廊“一廊一核九城”的总体布局,推动打造高校与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产生大学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的融合效应,形成联盟高校与地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

助燃城市群“发动机”

助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日前,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合肥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会议强调了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和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这件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同时,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要坚决防止借机炒作房地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如城市和乡村、平原和山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均衡性。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承认客观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要推动中心城市群的发展(轨交一体化)。首先,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部署辐射、带动长三角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如进一步明确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作为辐射、带动未来域内发展的‘发动机’的地位,为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不仅要明确中心城市‘发动机’的内涵和层级、发展目标和任务,中心城市所在地方还要有机衔接国家、地区重大发展战略、城市群规划、自贸区发展等;也可以在‘一城独大’的省域内结合城镇化和产业发展情况培育新的地区中心城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板块健康协调发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殷骏表示。

他谈到,可以研究构建统一的中心城市评价体系,为“发动机”设计看得见的评价指标。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反映城市发展情况和核心功能的指标体系,如一级指标可包括经济基础、网络枢纽、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开放交流、文化生态等类别,二、三级指标可包括细化项目和数据支撑等。(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程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9 品渥食品 300892 26.66
  • 09-09 天元股份 003003 10.49
  • 09-09 福然德 605050 10.9
  • 09-09 思瑞浦 688536 115.71
  • 09-09 奥锐特 605116 8.3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