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山吒的选择

中泰证券:山吒的选择
2018年08月16日 23:00 市场资讯

专题:中国投行史:金融圈网红大佬讲述光鲜背后真相

  来源:大力如山

  老一代证券公司的出身,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生来就挂有“证券”牌子,无论爹娘怎么换,“证券公司”这四个字是绝不会被抹去的。就像当年的国泰、华夏、南方证券这三座巨无霸,即便后来全都死的死、伤的伤,但名字已经换成国泰君安中信建投、中投证券的他们,如今招牌上的血被擦干净后,看起来比当初还要油光锃亮。

  至于第二类,则是银行或者信托公司的证券业务部门,脱胎而成的证券公司。其中银行的证券业务部门,普遍势力都比较大,自己就能独立成一家证券公司。比如广发、兴业、招商证券这些,当年就是分别从广发、兴业、招商银行独立出去的证券业务部。这些大家伙们之所以会选择蜕变,主要是受制于1994年国务院对银行分业经营的要求。

  而势力稍弱的地方信托公司,为了顺利保留证券业务牌照,只能几家联合去组建一家新的证券公司。像中航证券的前身江南证券,就是在两家信托公司原有证券业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而同处江西省的另一家券商国盛证券,更是由三家信托公司的证券业务部组合而成。这些同一批次出生的混合队伍,主要是受制于监管机构对信托分业经营的要求,赶上的是另一波“婴儿潮”。

  当年抓取五家信托公司搓成两家券商的江西省,自认气势除了比不上央企级别的信托公司盘子之外,在全国省级地区的排比中还是能独领风骚的。而不认他这个账的,只有山东老哥:

2001年,山东省内9家信托投资公司所属的24家证券营业部,联合组建了山东省齐鲁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还是要有一说一,山东老哥说这话就略微有些膨胀了。其所指的这9家信托投资公司,当年在公司名称里真挂上“信托”二字的,也就只有两家:齐鲁信托和山东省国际信托。这就像是山东的酒桌文化,你看着热热闹闹的一大桌子人,席中具备与宾客把酒言欢对等资格的,只有主陪和副陪这两路。至于其余7家单位,那都是用来充门面或者挡酒用的。

  但毕竟是好客山东,当初不仅只凭主副陪的酒量,就放倒了其他省市的对手方。多年后更名为中泰证券的齐鲁证券,在资本市场这个大酒缸里,更是被这些山东老哥们熏陶出一个响当当的称号:

  三坛海会大神。

  01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头还没秃的朋友,一般也没读过原版的《封神演义》。由此可知,在大力如山的读者里,应该有不少朋友熟读过《封神演义》。

  所以你们都知道,若不是太乙真人又预约又拜访的,刚出生的哪吒少不得要被他亲爹给弄死。但神话小说毕竟还是写的太玄乎,哪吒这么叛逆的一个小伙子,在面对太乙真人的时候,难道对自己的发展路径选择都没进行过独立思考?要说没有,我肯定是不信的。

  早熟的他,在做出自己的选择前,一定认真对比思考过金吒和木吒所做的选择。包括两位哥哥究竟走的是否快乐,想必他心里也一定是有数的。而现实中的山东哪吒(以下简称“山吒”),心里也有这个数。

  若不是李靖(金麒麟分析师)有了哪吒这孩子,他的另外两名出生更早的孩子金吒和木吒,恐怕在书中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吧。如今已成为山东省唯一省属券商的中泰证券,刚出生时恰好也有两位省属券商哥哥。同样的,若不是咱们今天聊起了山吒,他那两位已消失多年的哥哥,恐怕在众人眼中也没什么出场机会了。

  山东的“金吒”和“木吒”,都属于开篇所指的第一类型证券公司,不仅公司名称里生来就有着“证券”二字,而且还都是当时监管者央行的亲生子。长子“金吒”,是央行青岛分行于1988年独资设立的青岛证券公司。三年后,次子“木吒”山东证券公司,也由央行山东省分行出资创办成立。

  就像金吒和木吒在长大成人后,没多久就都离开父母投奔各自的师傅去学艺。成立没几年的青岛证券和山东证券,也都很快离开了央行的怀抱,分别走向各自的学艺道路。如果各位在看《封神演义》的时候,眼睛能从纣王和妲己的剧情上,稍微挪开一些的话,那么应该会发现书中人物的发展路径,其实就两条:一条是阐教之路,另一条是截教之路。

  青岛证券选择的是走向“阐教”之路。当然,用“走”这个词不太合适,准确的说,是被央行“扔”出去的。这件事不能怪青岛分行心狠,虽然青岛证券一直不挣钱,但毕竟亏得也不算多。只是因为“银证分离”政策的实施,才导致央行从上到下出资筹建的券商都被清理了出去,青岛证券也被扔给了青岛市财政局,并更名为“青岛万通证券”。

  根据我对玄幻小说的了解,无论是阐教还是截教的修仙,一般都要经过“金丹”、“元婴”、“渡劫”、“大成”这几个阶段。更名成功的青岛万通证券,就属于刚刚走出自己的第一步“金丹”。一直到三年后,青岛万通证券的5000万资本金,增资扩股变为5.5亿元,又改名为“万通证券”的他,才算修成了自己的“元婴”。

  不要小看这个“元婴”,因为2000年的5.5亿并不是个小数目。万通证券就给自己找了多达32家股东,才算是凑满这5.5亿。其中最大的股东青岛财政局,只掏了将近1.7亿,而其余股东里能拿出3000万的,就算得上是大户了。剩余的额度,那都是靠着500万、600万这些一笔笔零散小钱,硬是给凑满的。

  几年后,骑着“四不像”的中信证券对万通证券出手控股,并将其再次更名为“中信万通证券”,预示着青岛证券的修仙路终于圆满“大成”。发量比较厚重的读者看到这里,心里也许会想:

卧槽,就等着看“渡劫”这段呢,怎么一下就跳到“大成”了?

  你们这些没读过《封神演义》的朋友,可能对此情况不太了解,阐教的“劫”只是为封神走的过场,百分百能成功的“渡劫”可不就是“大成”嘛。毕竟2002年年末,刚在A股上市并成功募集18亿的中信证券,如果连万通证券这5.5亿的小盘子都护不成功,未来在资本市场上,哪还有脸到处宣传自己手中的“打神鞭”呢。

  而早在2002年2月,中信证券就豪爽的抽了万通证券“第一鞭”:

中信证券与万通证券的股东签署《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增资协议》,中信证券拟向万通证券增资86,802万元,出资包括中信证券所属山东管理总部、山东投资银行部、济南办事处、郑州办事处以及青岛保定路证券营业部、青岛南京路证券营业部、烟台证券营业部、淄博证券营业部约19,000万元的资产(以评估确认值为最终标准)和现金约67,802万元。万通证券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将达15亿元,中信证券占其总股本的57.87%。同日,中信证券与万通证券签订了《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过渡期经营管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自以上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增资完成后万通证券新一届董事会产生的期间内,万通证券由协议双方共同组成的经营管理小组实施经营管理。

  好理解吗?这就像是土豪在跟小三儿许诺说:“等我这笔大生意的收入一到账,马上就娶你为妾,到时候送你几套大房子和一堆现金,你父母也跟我们一起生活。不过,在咱俩没结婚前,必须要先同居。啥?怕你爹妈有意见?没事儿,我已经跟他们都说好了。”

  作为资本市场的老司机,一年后成功上市的中信证券,果然没有任何迎娶万通证券的实质行动。这让等不及的万通证券,只好为了迎合对方而自降身价,硬是蹭上了中信证券的“第二鞭”:

2003年3月,万通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抛出自己一份亏损3.3亿的年报。注册资本金只有5.5亿的万通证券,将自己三年以上的账目全部全额计提,导致年报呈现出3.3亿的巨额亏损。

  2003年11月,中信证券终于挥出了真实的“第三鞭”:

中信证券临时股东会通过《关于收购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方式变更的议案》:1.将原定于增资万通证券的部分募集资金用途修改为用于收购青岛市财政局及其他万通股东持有的万通证券存量股权。2.公司与青岛市财政局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后,授权董事会继续与有转让意向的万通证券其它股东谈判并签署股权转让相关文件。3.原定的增资方案,其中固定资产出资部分不变,现金出资金额调整为不超过原定现金出资总额人民币67,802万元减去收购万通证券存量股权所需资金后的余额。

  最终,虽然搬来一起住的愿望没能实现,但万通“父母”收到中信现金买断的结果,也算是差强人意了。含金量不高的“三鞭”,还是成功的将这两位缠绕在了一起。只是被买断一生的“中信万通”,几年后就被抹去了“万通”二字,完全成为中信证券的山东分公司。而在券商江湖里,也再没响起过“万通证券”的名字。

  也许有人会问,阐教这“渡劫”的三鞭,抽在身上究竟疼吗?关于这种问题的回答,主要看你设定的参照物。如果是跟走向“截教”之路的山东证券比,那么青岛证券的这种“渡劫”,就跟男女朋友间闹着玩儿似的。

  毕竟为实现自己修仙“大成”的山东证券,所享受到的才是真正的“渡劫”:

  天打雷劈。

  02

  虽然山东证券的起步要比青岛证券晚三年,但举全山东之力而成的公司,步子迈的还是要比举全青岛之力而成的公司大一些。而步子迈大了,就一定会扯着蛋。

  1994年,刚成立三年多的山东证券,从山东一步就迈到了远在深圳的君安证券怀抱里。如果在当时评价山东证券的选择,这个与君安证券拥抱的发展思路,绝对能称得上是非常优秀了。

  不过,就在新的山东证券宣布成立的那个月,君安证券恰好输了自己一个月前发动的“君万之争”。虽然在第二年,君安证券仍正式接手了万国证券的江湖地位,但自己辛苦准备一年的“君万之争”,最后竟落得功亏一篑的地步,似乎已经预示了走“截教”道路的结局。

  只是刚刚凭借拥抱而修成“金丹”的山东证券,对此还一无所知。

  199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迄今都让人难忘的“327”国债期货事件。这件事所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直接劈死了被称为“证券王国”的万国证券,令其消失在申银万国的合并之中。在那个券商野蛮生长的年代里,合并后的申银万国,已然开始用“阐教”老大哥的身份,在资本市场上横行。而真正接手万国证券“截教”大哥衣钵的,是远在深圳的君安证券。

  不像“阐教”的衣钵传承,靠的是禅让。“截教”的衣钵传承,更关注接任者的真手艺。就像君安证券能得以接手衣钵,靠的就是自己能避过劈死万国的那个雷。但奇怪的是,他收的徒儿却被这个雷劈的很惨。

  比如刚练出“元婴”的山东证券,本应该修炼的再强壮一些,才会迎来自己的“渡劫”之雷。而在1995年擅自携巨款违规炒作国债期货,导致5.26亿元巨额亏损的他,看起来就像被别人直接扔到了最粗的那道雷之下。

  后来若不是山东省在省长办公会上作出“挽救山证、重振山证”的决策,这家当时山东最大的省属券商,当即就会死在国债期货的雷下。而续命的代价,是被以山东省体改委副主任段虎为组长的工作组全面接管。

  该工作组进驻审查后,得出了山东证券此次挨劈的原因: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完善,缺乏正常的决策程序和监督制约及风险防范机制,导致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因此,工作组从筹建新的领导班子入手, 通过公司增资扩股和重组改制,重新为山东证券输入了新“元婴”,这新“元婴”的成分包括烟台证券、潍坊证券和大众证券(山东省国债服务中心)。工作组组长段虎,也转至山东证券担任董事长。

  焕然一新的山东证券,似乎从“截教”之路顺利转到了“阐教”路上。

  就在齐鲁证券成立的2001年,山东证券将自己注册资本增加至20.36亿元,并更名为“天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综合类证券公司。此时已经比大哥青岛证券还壮实的天同证券,对刚牙牙学语的齐鲁证券说道:“兄嘚我跟你说,未来一定要以阐教之名走截教之路。你看全身心选了阐教之路的大哥,现在敢跟我硬声说话吗?”齐鲁证券忽闪着自己的大眼睛,崇拜的对着二哥点了点头。

  “哈哈哈哈哈!”看到如此听话的小弟,天同证券仰天大笑。他丝毫没有注意到,就在天边不远处的云里,一条比国债期货还要粗壮的天雷,已经悄然形成。

  2004年,证监会对国内券商业展开综合治理。这一道天雷,轰的很多券商都灰飞烟灭,比如当年即被托管的南方证券、闽发证券、云南证券、辽宁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汉唐证券。而这些中雷的券商们,普遍都因为自身存在大量的委托理财,并去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国债欠库。

  天同证券,亦陷入委托理财的黑洞里。在那个年代,之所以很多券商都大搞特搞委托理财,主要是因为在股市坐庄上尝到了甜头。就像撸了哈药集团的南方证券,撸了中国软件汉唐证券。2001年的天同证券,也开始进驻如今已改名为“中润投资”的东泰控股。

  三年时间里,天同证券通过盘在东泰控股上的自营和理财账户,一步步从持有到重仓,又从重仓到高度控盘,一度持有东泰控股流通盘中的50%以上。后来甚至干脆直接打通一二级进行联动,通过操纵一级市场重组进行二级市场炒作。自营盘子有限的天同证券,为了维持东泰控股重仓股的股价,只能在理财账户上不断的进行融资,这就导致委托理财规模不断的日增夜涨。

  正是如此风骚的操作,才得以让天同证券在熊市面前跑都跑不掉。2001年下半年股市大盘的急转而下,让天同证券当年就亏损了2.4亿元,再加上2003年又亏损的2.1亿元,截止2004年上半年其实际亏损高达4亿多元。这还没完,随着当时股市的不断下跌,天同证券整个自营和委托理财账户的浮亏也超过了10亿元。此时即便靠着64亿元总资产、20亿净资产和9亿元净资本,已经在国内券商中排名第七至十五位的天同证券,也根本无法进行自救。

  已经在天同证券担任多年董事长的段虎,在那年召开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将天同证券的困境总结为:

盲目扩张、缺乏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选人用人机制。

  跟前文对比你会发现,这与他当年带领工作组进驻山东证券,审查所得出的主要困境原因也差不了多少。同样的,山东省也再一次组建新的领导小组对其进行全面接管,努力去化解天同证券的危机。

  截教信奉的是“人定胜天”,所以天同证券会认为这次省里的支持,仍有机会让十年里发生的一切再次清零。只是2002年天同证券偷偷搞的员工持股计划,势必会让这个愿望很难实现。

  此时已经长大成人的山吒,将天同证券的遭遇完全看在了眼里。未来的它,将用实际行动向自己的哥哥,讲述那句在山东真正有份量的话:

  人是铁,饭是钢。

  03

  从2001年6月开始,长达三四年的连续熊市,让整个券商行业几乎都在亏损。我们的齐鲁证券,恰好就出生在这个行业“三年灾害”的时间段里。

  刚出生的齐鲁证券,做不了什么高端业务,只能随行业大流去搞一搞委托理财。这就又赶上了2003年委托理财资金的赎回潮。当时发生的那波赎回潮,让很多券商只能选择国库欠库和挪用客户保证金以自保。而齐鲁证券,同样也选择挪用了3亿元客户保证金。

  当时齐鲁证券的大股东是齐鲁信托,这位股东的能力虽然一般,但站在其上的鲁银投资,却是山东省政府直管的股权投资企业,1996年还在上交所挂牌上了市。因此,委托理财给齐鲁证券造成的严重亏损,以及其挪用客户保证金的行为,直接就让风险蔓延到了鲁银投资的身上,令其处于退市的边缘。这就像是哪吒杀了龙王三太子,却给自己的爹引来大祸。

  书里的哪吒用脱胎换骨处理此事,保住了父亲的身家性命。现实中的山吒也被从鲁银投资中抽离出来,与莱钢集团的轧带钢生产线进行了置换,保住了鲁银投资这个上市公司壳。从此,莱钢集团成为齐鲁证券的新父母,莱钢集团的总会计师李玮,也被调至齐鲁证券担任董事长。

  如果没有哪吒,也许木吒会成为李家最疼爱的孩子。而这次如果没有莱钢救助齐鲁证券,也许2004年天同证券的接收要求就不会被莱钢拒绝。可惜无论是在神话中,还是在现实世界里,都没有如果。2004年下半年,行业监管对券商实施“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政策。同年,齐鲁证券的注册资本增至8.12亿元,变更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天同证券只获得了莱钢集团个把亿的救助借款。

  2005年12月,齐鲁证券通过证券业协会组织的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成为当时全国第15家通过的券商。几个月后,天同证券破产清算,托管受让方为齐鲁证券。至此成为山东省唯一省属券商的齐鲁证券,在李董事长的带领下,将不再需要考虑吃饭问题。它唯一需要去考虑的,就是如何能“招来铁人,百炼成钢”。

  2008年,两位铁人一同来到齐鲁证券。其中被聘任齐鲁证券总裁的那位,是原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审核一处处长、国信证券副总裁兼投行部总经理的张桂庆。另一位被聘任为齐鲁证券副总裁的,则是原长江证券和湘财证券主管经纪业务的副总裁、德邦证券的总裁邓晖。从2006年就空有各项业务牌照的齐鲁证券,也在两位铁人的到来后,开始真正的在业务上发力。

  2009年,齐鲁证券做出了自己的首单IPO和企业债业务,虽然业绩比去年增长了386%,但当年证券承销收入只有1.07亿元。同样突飞猛进的还有经纪业务,当年市场份额增幅虽然只超过30%,但增幅却位居国内券商的首位。所以在2009年年底,张桂庆开始因病修养,副总裁邓晖则开始全面主持公司的各项日常工作。

  2010年,邓晖被正式任命为齐鲁证券总裁后,开始在人员和业务上进行凶猛扩张。

  2011年3月,多次参与莱钢集团投行业务的招商证券投行部执行董事李黎明,跳来齐鲁证券任总裁助理兼投行部董事总经理。三四个月后,当年随张桂清到齐鲁担任投行业务分管副总裁的薛军,先被调岗然后离职,李黎明随之接任其负责投行业务。那年的齐鲁证券,也成为投行领域挖角最厉害的券商之一。2011年3月,齐鲁证券还只有20名左右的保荐代表人,到第二年年初就翻了三倍。

  2011年正是长江证券创立二十周年,已获得自由身的陈浩武在网上公开了一封信,是当年作为筹建者的他下台时所写。很快,老部下邓晖就用自己刚开没多久的微博,对此信进行了评价转发:

岁月的打磨,让我们这些曾经追梦“青春无悔”的湖证人,读到这封尘封十年的信件仍唏嘘扼腕!

  那时的邓晖还不知道,这声为他人的唏嘘,几年后就将送给自己。

  邓晖在2009年代任总裁的时候,曾对经纪业务提出一个薪酬考核制度,说三年后论功行赏。但刚说完的第二年,齐鲁证券经纪业务的增长就开始出现停滞。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券商进驻山东市场,这让过去在山东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齐鲁证券,佣金率直接被竞争的降了一半。另一方面市场的整体行情也不好,众多新设营业部更是亏损严重。所以三年后的2012年,不仅所许诺的论功行赏没有实现,而且对经纪业务又推出了全新的考核制度,这让很多老员工都开始对其有意见。

  而投行业务的日子,同样也变得不好过起来。一方面,2012年的IPO暂停令投行整体市场变得不好,这让仍处于积累期的齐鲁证券,一直出不来投行项目。另一方面,李黎明因在招商证券任职期间涉嫌大笔侵吞国有资产、私募股权投资(PE)腐败等多宗舞弊案,在2012年被被证监会查处。即便李黎明提前主动辞职,但此事给齐鲁证券投行业务的开展,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李黎明辞职后,投行业务由邓晖亲自负责。2012年年中,齐鲁证券在召开中期工作会议时,邓晖给投行业务接下来的战略定位放在了“调架构和优化人员结构”。当年8月份,齐鲁证券投行部流出30余人辞职的传闻,搞得邓晖亲自接受《中国证券报》的采访进行澄清。但第二年连他都被优化掉的事实,让这个澄清显得非常无力。

  2013年,邓晖辞去了齐鲁证券总裁的职务。当时所传邓晖辞职的原因,要么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要么是因为想回湖北老家了。但没人留心早在2012年9月末,邓晖的微博就已经停留在了这句话上:

将那些中伤你的人称为朋友们,也感谢那些为你辩解的人;把一切都打包推远,就像一扇挂出“休息”字样的门,无论别人发出怎样的喧哗,也无法判断你还在不在那道门里面。

  接替邓晖总裁职务的,是齐鲁证券的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毕玉国。从2004年加入齐鲁证券就长期负责公司财务的他,作为莱钢集团的老财务出身,与同样莱钢集团出身的董事长李玮搭班子,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从此以后,那个困扰齐鲁的如何能“招来铁人,百炼成钢”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了。

  2015年9月26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证监会山东监管局核准,齐鲁证券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泰证券董事长李玮表示:

“中泰”二字,用四个字定义为“中允安泰”,用八字定义为“中允行健,明德安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多年以来所秉持的经营哲学和理念。

  “中允行健,明德安泰”这八个字,其实已经明确的告诉大家,中泰证券从始至终走的都是“阐教”之路。都看到这了,你们不会还要问何为“阐教”吧?如果我告诉你们“截教”代表市场,那么这个问题不回答,各位心里也应该有数吧。

  至于身在“阐教”之中的各位,应该如何走这条路。我想,文章的背景音乐也已经为你们唱出来了(不然你们以为我为什么会用这首土歌做背景音乐):

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靠它抛下

  其他人不敢说,去了又走的各位同行,心里应该都懂这句歌词到底啥意思吧?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