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赛柏蓝
作者 | 阿巽
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处方流转管理,并且鼓励定点医药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开具最长12周的长处方。
对于《通知》为行业带来的影响,业界众说纷纭,持乐观态度者普遍认为,在政策鼓励之下,处方外流的速度将加快,定点药店也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但是,也有声音开始提出疑问——处方将流向何方?中小药店在大药店面前如何保持竞争力?
01
半年没拿到一张处方
一位在河北拥有近百家门店的药店负责人透露,其公司旗下一家位于秦皇岛的门店,去年7月底被纳入当地门诊统筹定点药店名单,属于较早“吃上螃蟹”的了。
然而,令人略感尴尬的情况是,自试点开始至今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该门店一张外流处方都没有拿到。该负责人无奈地表示,期待门诊统筹政策在药店真正落地。
深圳万泽大药房在处方获取上虽不像上述药店“一张都没拿到”,但其总经理李文介也坦言“效果并不是很好”。
据了解,李文介旗下有7家门店纳入门诊统筹,且都是位置优异的院边店,但由于对处方资源获取的能力与头部企业有差异,导致效果有限。
他透露,“深圳的院边店,从门店装修到硬件设施再到人员配备,其实都差不多,但70%-80%的处方都由当地一家头部连锁获取了,剩余的部分才分流到非头部连锁那里去。”
李文介介绍,当地头部连锁之所以能够获得绝大部分处方,一方面在于配送给医院的资源和渠道掌握在他们手中,拥有先天优势;一方面在于该连锁在当地布局长达十几年,与医药和工业联系密切,发展基础深厚。
事实上,除渠道资源之外,处方流转到药店后能否有效实施,也是影响处方流转过程的隐性因素之一。
李文介提醒,药店对处方配方、处方药品、统筹医保流程、会员管理系统等的熟悉程度,都影响着一张处方能否顺利实施。他表示:“简单来说就是专业能力到位与否,药店要能够把顾客的第一单做好,把专业知识和服务传达到位,与顾客建立起信任,才有可能接下来继续获得顾客的处方。”
北京药赋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清认为,处方流转不到药店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国家的处方流转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只有平台搭建好了,医院处方才有流向药店的通路;其二,药店和医院的产品存在差异,想让处方流转落地还要确保药店的供应链能够满足处方需求。
邵清表示,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距离医保局、药监局、卫健委三部门链路真正被打通,还有待时日。
至于药店能否顺利承接流转的处方,邵清认为,药店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跟流转平台顺利对接;其次要具备相应的供应链能力,获得工业资源及有竞争力的价格;最后门店覆盖面要足够广,形成有盈利能力的规模效应。
02
中小连锁出售的讨论声更高了
由于国家鼓励提高行业集中度,头部连锁加快收购步伐,关于中小连锁是否应该卖掉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通知》的出台,似乎将这些讨论又一次推向高潮。
针对《通知》内容,一位不便具名的医保研究专家表示,个账改革和门诊统筹政策,让大部分药店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药店原本依靠购销差价赚钱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很多没法取得资格的药店,必须认真思考下一步的生存。
该专家建议,一些中小连锁,在情况还相对较好的当下,不要排斥来自大连锁的收购,能够卖掉就卖掉。
那么,中小连锁愿意出售吗?
中康药店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Q3,我国药店门店数量已经超过61万家。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管统计年报》也提到,我国零售药店连锁率已经由2018年的52.15%提升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57.1%。
一方面,零售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印证了大连锁攻城略地,中小连锁加快出售的事实。
关于这一情况,老百姓大药房在去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前的一份投资者纪要中提到,“疫情之下,小型药房、单体店受影响更大,其出售意愿较此前更高,出售价格也有下降趋势,龙头药房处于并购的机遇期。”
此后,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全国药店普遍迎来销售高峰。例如,去年年底,四川省某些区县药店一个月的业绩是之前的5-10倍,凭借着这波高峰,很多药店完成了一整年来都达不到的销量。
在此背景下,一些本来考虑出售的中小连锁开始转变想法。
“很多药店做到中间环节遇到挑战是很常见的,100家是一个关键门槛。所以,要做就往大了做,做出自己的规模。”一位区县连锁负责人如此说道,而在这之前,他曾将旗下多家药店出售给一个头部连锁。
然而,随着疫情恢复平稳,药店销售高峰褪去,生存压力又显现出来。
市场承压下,中小连锁提高出售意愿,对于头部连锁而言自然是并购机遇期。但对于被并购者而言,要用更有利于自己的视角看待这种机遇。
湖北一连锁企业董事长指出,“现在开药店很容易,药店越开越多,但是好的药店却没有增加,药店的价值没有提升。”他认为,应该等市场行情更好的时候,药店提高自己身价的时候再考虑出售。“看看门诊统筹政策的落地情况,落地好的话会有一波市场行情,落地缓慢的话,就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
03
关于重构零售市场格局的思考
不论是处方承接能力的问题,还是中小连锁是否应当出售的问题,背后都是对零售市场格局更深的思考。
门诊统筹政策是否会进一步将资源向有条件企业倾斜,导致中小连锁加快出局,从而重构零售市场格局?
李文介认为有这种可能性,但还需要时间验证。
他指出,门诊统筹政策在全国落地的情况各有不同,以深圳为例,主要是抗肿瘤、抗排斥的药物纳入资格,目前来说,政策对药店的影响还没有很突然地扩大。
不过,李文介也提到,“如果未来双通道和集采品种也进入统筹名单,处方外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拿到资源的药店无疑在竞争上有优势,而拿不到资源的药店会很难过。那时候,对行业的格局影响将比现在要更大。”
在这方面,邵清认为,门诊统筹政策据估将促进零售市场增加1000-2000亿的规模,对于整个市场格局的影响是明显的,而这件事对大连锁有优势,对于小连锁和单体店是不利的,后者可能需要及时考虑转型发展。
但从重构行业格局的角度来看,邵清同样认为火候还未到,“处方外流这件事是否能够真正落地,实施的效果如何,还需观察3-5年。”
责任编辑:常福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