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与观点面对面:朗诗的“绿巨人”实验

田明与观点面对面:朗诗的“绿巨人”实验
2020年09月03日 01:12 观点地产网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原标题:田明与观点面对面:朗诗的“绿巨人”实验 来源:观点地产新媒体

观点地产网 刚刚抵达海南的田明并没有就此放下手中的工作。

这位热衷于登山与运动的企业家,在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下,体型明显健硕了不少,而那套POLO衫与运动手表的搭配与往年无异。

在大众眼中,田明更像一个审慎的理想主义者,对于中国房地产的未来,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提醒着,行业拐点即将来临。

朗诗成为了这位理想主义者的试验田——作为行业里的“另类”,田明从不掩饰这种差异化,而是自信的走在自己选择的路径上,“绿色”便是他所倾注的方向。

田明说,朗诗进入了最好的时代。

最好的时代

当把目光重新放到田明身上时,我们会发现他仍然是谨慎的代表,他坚持着过去几年对中国房地产的看法与判断。

“过去连续20年一个长长的上坡,已经到了最顶点,我们现在应该到了顶点,或者过了顶点。”田明在讲出这番话时带着一丝明悟,而这与他过去的判断不谋而合。

两年前,田明就曾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说过这样一席话:“过去十年,房地产住宅开发的高速、爆发式增长阶段已经过去,因为市场对于居住的有效需求并不大。”

田明向我们搬出了一组数据——中国的城镇户均套数超过了1.06,他觉得中国大开发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大致上过了顶峰,过了抛物线的顶端。

如今看来,一切似乎都已成真。

无论是多次强调的“房住不炒”与“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还是疫情与复杂国际形势下对经济的影响,房企过去那些高速生长的日子已经看到了尽头。

他用主人与狗的关系描述中国房地产与经济的关系,房地产最终还是要跟着经济走,经济就好像一个主人,房地产就像主人旁边牵的一条狗,无论狗心向何处,从长期路线来看,跟主人是一致的。

田明认为,房地产不可能离开经济发展,走出完全跟经济不相关的那一条线,长期看这是一致的,它是经济的一个部分。

田明对于房地产未来并不是完全悲观:“五年以上还保持在一个高位,未来这几年的特点不是爬坡,而是到了高点,可能在高点上盘整,有起伏。”但是在起伏过后,房地产的发展状况会往下走。

“两高一低”是田明用来总结现在房地产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他认为,“两高一低”行业已经是一个很糟糕的行业,如果还走在那条老路上的话,那更没有前途。

40岁那年从公务员下海创立朗诗后,田明似乎一直都不是喜欢冒险的人,从零开始将朗诗带到如今数百亿规模,靠的是走一步看十步的谨小慎微。

有些坊间声音称,朗诗错过了房地产黄金发展期,但在田明看来,走的远要比走的快来得更重要,“我觉得一个企业家应该是长期主义者”。

通过过去几年未雨绸缪般的提前转型,在房地产逐渐走到贴身肉搏拼运营管理能力的时候,田明终于可以说:“我们一点儿都不焦虑。”

“朗诗在地产上已经转型升级,棋过中盘了。”朗诗并不是要放弃地产开发市场,而是要做出改变,以轻资产输出为主的小股操盘开发模式便是田明的答案。

朗诗在开发项目上加权平均以后的股东权益比去年30%的权益要更低,田明表示:“最近又在下降,这是故意的、有意的下降。”

朗诗选择的合作企业往往不是主流开发商,因为操盘是朗诗最重要的诉求,而主流开发商也希望操盘,两者便在功能上重叠了,田明希望可以找到与朗诗互补的企业。

田明说:“如果不做朗诗的产品我跟你合作干什么,你找我合作又有什么意义呢?”操盘过程中的服务费、营销费、产品整合费等额外收入,都是朗诗希望可以获取的。

去年,朗诗开发管理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0.5亿元,上升约5.0%,毛利率达到59%。随着地产行业触及毛利率天花板,毛利下降成为房企的普遍问题,而这部分高毛利业务将会是朗诗的杀手锏。

两年前的业绩会上,田明曾有这样一番话:“我们是一个喜欢熊市的公司,因为我们靠本事吃饭,不靠资本吃饭。”

绿色住宅产品就是朗诗的“本事”,在这个过去被大家忽视的领域,田明通过差异化竞争让朗诗跑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当田明不断地介绍着朗诗的独特时,我们反问了他:“朗诗应该是进入了最好的时代?”

田明不假思索地回应道:“是”,但他的谨慎也在此刻体现,紧接着补充道:“我认为是。”

“无人区”

朗诗第一次变“绿”,要把时钟拨回到2004年。

那时候,尚在思考如何在豪强林立的房地产市场中活下去的朗诗,选择了绿色地产作为突破口。

至此,绿色地产基因便被田明植入到朗诗的发展中,到2012年,朗诗从绿色走向“深绿”,发布了全新的深绿战略,聚焦绿色开发之外,更要做绿色服务、绿色养老和绿色金融。

无论朗诗业务做得多大,最具影响力的核心要素依然是田明注入到朗诗的绿色基因,而绿色住宅产品则是这份基因成长至今的产物。

事实上,朗诗的绿色住宅产品发展,刚开始就陷入了不小的僵局。由于国内并没有发展绿色地产的经验,田明便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人居。

最初,朗诗的产品体系是向德国、瑞士、奥地利学习的,田明认为德语区、日尔曼语区的节能跟健康舒适的建筑做得不错,他们也是朗诗当时的产品顾问。

朗诗学习他们的架构和解决方案,并移植到国内,形成了朗诗集中式1.0,2.0,3.0绿色科技住宅产品体系。

不过,田明不满足于做欧洲绿色科技住宅的学生,他寄望着朗诗能拥有一套自主研发的产品体系,一套适用于国内住宅需求的产品。

今年,疫情的突如其来,打乱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节奏,人与住房的交互从未像今天那样频繁与密切,人们对于改善型住宅的需求日益旺盛。

朗诗则在世界地球日推出了全新一代的健康住宅产品——自由方舟,这是一个完全由朗诗自主研发,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绿建科技住宅产品,在让客户健康舒适的同时尽可能的节能环保。

田明说:“自由方舟这个产品,我觉得我们是先进的。”他思考了一下,继续说:“所以我们已经可以骄傲的讲,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学生了。当年我们做过学生,现在我们是他们的同行。”

从这段话中,不难感受到这么多年来直到现在扬眉吐气般的心境,从一个学生到同行,再到可能的领先,朗诗这些年走过的路只有田明自己清楚。

在遭受市场质疑的同时,坚定走在最初的道路上,直至有所收获,这或许就是理想主义者最好的回报。

自由方舟这个名字是田明亲自取的,他表示:“到了自由方舟这个阶段,可以说进入了朗诗一个比较自由的王国,所以我们叫做“自由方舟”。”

这个名字的涵义,是要让家成为健康的堡垒,然后像方舟一样的,又是自由的。

当我们问起自由方舟这个产品的细节时,田明如数家珍地讲述了产品的方方面面——从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适配,到产品的具体解决方案,田明都了如指掌。

田明以自由方舟在北方区域提供的解决方案作为例子,阐述了朗诗的解题思路。

在住宅小区里,朗诗会设立一个能源站,有可能是政府提供的热源,通过能源站分配到各家,冬天可能用市政的供暖、夏天提供一个冷源,即有多种组合方式,形成每个小区最适合的能源站。

“这个能源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建的一套冷热源系统,一般是当地项目条件下最优解的清洁能源系统,可能是一个地源热泵,可能是一个空气源热泵,也可能是其他的锅炉或者单冷机。”

从北方到华南,田明把当地气候特征与朗诗的解决方案一一与我们分享:“像我们这样,在集合式住宅里面,既把能源系统处理好,也把每家每户的系统处理好,从客户价值、企业价值,社会环境价值,三个纬度看都处理得很均衡。”

田明更希望的是在打造绿色住宅产品之后,通过对外输出技术服务从而制造可观的利润。如果合作方希望一起开发,就是跟朗诗地产合作;如果合作方只要技术服务的话,那就是跟朗绿科技合作。

朗绿科技不仅做住宅,也做公建项目,就像写字楼、像商场、酒店都会参与,田明也希望朗绿科技能在国内完成上市:“我们是希望做成中国最领先的绿建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面对绿色地产行业的后来者时,田明很淡定:“我们欢迎其他人来做这个(绿色住宅),我们的任务是要保证持续领先。”

“基本上目前我们已经进入无人区了。”在他看来,朗诗领先了不止一步。

“绿巨人”

2012年,朗诗发布了深绿战略后,接着在2014年提出地产转型升级“三化”战略,包括产品差异化、资产轻型化、收益多样化;2016年,朗诗提出了“榕树林”计划,希望形成榕树林般的纵向多元一体化绿色生态体系。

榕树林计划中,朗诗还要积极发展长租公寓、常青藤养老、青杉资本等多元化业务模块。

在田明的朗诗版图中,长租公寓、养老、朗诗物业、青杉资本,朗诗家等多元化业务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我想让朗诗从原来的地产开发商,变成大地产行业的绿色生态系统,变成一个集团,这个集团里面目前有八个核心业务。”

“我对每块业务的未来都挺期待的。”田明并不希望放弃任何一块拼图。

田明自信地说:“他们(传统开发商)没有办法理解我们。”

田明还希望,朗诗绿色集团以后就不再是传统开发商:“其实我们跟传统开发商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少了。”

以绿色作为成长基因的朗诗,正在逐渐成长为绿色地产行业里的“巨人”。

回看两年前在中城联盟里的那次讲话:“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和自己的灵魂独处,或者当我们垂垂老矣,回望自己一路的人生,我们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或许,田明与朗诗应该都感到满意。

以下为观点地产新媒体对朗诗绿色地产有限公司田明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地产新媒体:今年疫情影响很大,中国最早从疫情里面复苏,您认为房地产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田明:房地产肯定是在复苏当中,且会对全国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但是我的感觉,可能到下半年三四季度以后,会逐步的慢下来。

疫情从短期来看,是让很多各方行为及建设、交付受到一个时间段的影响,这是短期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促进了拐点的确立。

其实我们在2019年就说“这个拐点要到了”,在2020年的时候,疫情加速了整个趋势。

以后,可能一方面是中国的大开发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大致上过了顶峰,过了抛物线的顶端,中国的城镇户均套数也超过了1.06,这是一个大背景。

疫情让很多人在思考自己家的房子是不是要更好一点?可能对改善型的需求会有一个推动,以后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需求,可能向改善型转变。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到顶了,如何看待接下来的行业发展?会不会进入一个增量萎缩的阶段?

田明:还没有到那一步,应该说是一个连续20年的、一个大的、长长的上坡,到了最顶点。我们现在已经应该到了顶点,或者过了顶点了。

我觉得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过去了,以后进入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增长阶段。像前30、40年的高速增长,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极其罕见的现象,不可能总是这样。

中国房地产前20年也是高歌猛进,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也很快,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发展也非常快。但我的感觉是:这个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降下来,房地产也会降下来,不可能独立于经济大势以外,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行情,这个不太容易。

房地产最终还是要跟着经济走,经济就好像一个主人,房地产就像主人旁边拎的一条狗,这条狗一会儿跑前面、一会儿跑后面、一会儿跑左边、一会儿跑右边,但是从长期路线来看,线路是一致的,长期看是一致的。即房地产不可能跑到经济外面去,走出完全不相关的一条线,它是经济的一个部分。

由于增长会下来,自身增长的红利、动力应该都差不多了,外部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是从内外两个方面开始下来了。

房地产经过20年发展,中国已经从当年缺房到现在总体上不缺房的阶段,这已经转变过来了。

整体的中国城镇缺房,但房屋不够住的情况已经基本上改变了。我看资料,中国城镇人口户均的套数是1.06套,这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了,即整体有屋阶段应该结束了,所以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结束了。

第二个阶段可能要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房地产则进入改善阶段。城市化高速增长阶段也结束了,所以房地产高速增长的第一阶段也结束了。

后面不是说会变成像美国那样,只有那么一点开发量,还没有到那一步。现在我们还在高位上,而且还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为从总量上看,中国缺房阶段结束了,城镇化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了,后面进入平稳增长期。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中,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我们还会在很多地方、很多区域、很多客户层面上有新的需求,这些需求依然能够支撑中国房地产保持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这个需求还会维持在高位上,我认为会维持好多年。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认同目前市场上认为房地产还能在高位维持10年的猜测吗?

田明:几年都只是猜测,但我觉得五年以上是有的,五年以上保持在一个高位。以后的特点就不是一个劲爬坡了,而是到了高点,可能在高点上盘整,有起伏。

大的趋势是起伏以后会往下走,但下坡也不是很陡,一下子就到底,而是一个缓坡,一个长长的缓坡,这个缓坡也跟中国经济、大的形势有很大的相关性。

爬坡的阶段,我把它看成是第一阶段,大发展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进入了改善发展阶段,我觉得不可能再那么快的增长了,应该说是进入了存量时代。

以后可能总量就是那么多,甚至还会少一点,比上一年可能不仅没有增加,还会少一点。所有的开发商已经没有办法从增量市场分到蛋糕,而是需要在存量里面去争。

存量时代的竞争可能是进入品质竞争、品牌竞争、产品竞争,因为进入了改善阶段,现在要靠品质好坏,“好坏”实际上就是改善。

疫情推动了这个趋势。

观点地产新媒体:朗诗还是领先了一步?

田明:我觉得不止一步。

为什么?即使跟差不多也做这个方向的一些公司比,不止一步。

我们做的那个,原来的那个恒温、恒湿、恒氧、高舒适度、低能耗。学名叫“高舒适度、低能耗建筑”,平时我们叫恒温、恒湿、恒氧。其实我们迭代了三级,每个都在提升,但还是同一个技术体系,即一整栋楼有个一整套的系统,这是一个大系统,集中式的系统。

我们2013年开始做了玲珑屿,然后到乐府,这两个产品的特点都是户式化的,不是集中式的。但是他们有区别,一个是用户式新风系统,包括能源端提供一个能源,有一个户式新风系统,把原来大的集中系统变成小型化、变成户式化,这是玲珑屿。

乐府其实是另外一个线路,用了一些局部户式+局部新风,有被动式的建筑,所以乐府的体系跟玲珑屿的体系,尽管都是户式化的系统,但两个是有差异的。乐府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一些,玲珑屿是户式小型化,即把原来一个大的设备系统变成一个小的设备系统,跟建筑去做匹配。在绿色建筑里面放小的设备系统,然后小的设备系统里面、户式化设备系统里面又分两种类型,一个是玲珑屿的户式新风系统,一个是乐府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两个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基础上,今年我们推出了自由方舟,其实自由方舟是在前面实践了好多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认为即便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解决方案。即解决了集合式住宅,集合式住宅不是独栋,而是楼宇住宅。集合式住宅解决方案里面,我认为我们这个方案,是目前看到比较完美的方案。

这个出来以前,我们以前做集中式1.0、2.0、3.0绿色科技住宅,基本上还是欧洲人的学生。因为当年的那个体系,我们是向德国、瑞士、奥地利学习的,德语区、日尔曼语区,他们的节能跟健康舒适的建筑做得不错,我们是学的他们。

回来以后我们进行不少改进、加了不少创新,但是整个结构依然还是学到那个时候的结构,尽管说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我们在本土化、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创新突破。但是一直到3.0的时候,我们的结构系统还是从欧洲学来的那个。

所以,那时候我们基本上还是称人家为“师傅”,因为拷贝的是人家的东西,学的是人家的,师从德国。

观点地产新媒体:请了他们来给朗诗做顾问?

田明:对,最早是请他们做顾问,然后我们应用。但这个架构还是人家的架构。我们创新做户式化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他们的学生了。

观点地产新媒体:这个系统是朗诗独立研发?

田明:对,自由方舟是我们独立研发的,自由方舟本质上是什么?

住宅小区里面,我们做了一个能源站,把这个“能源站”的概念,推而广之,在所有朗诗小区里面都会搞一个“能源站”,这个“能源站”在冬天,在淮河以北的地区,有可能是政府提供的热源,分配到各家去。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建的一套冷热源系统,这个“能源站”一般是在当地项目条件下,最优的清洁能源系统。

即是一个比较高效能源系统,可能是一个地源热泵,可能是一个空气源热泵,也可能是其他的锅炉或者单冷机,或者是冬天用市政供暖、夏天自己提供一个冷源,有多种组合方式,形成一个小区的最适合的一个能源站。这个能源站,我们要保证能源效率是高的、是因地制宜的。

总体上在这个城市的这个片区里面,这是最优的能源解决方案。

观点地产新媒体:自由方舟这个名字是您亲自取的?

田明:要让家成为健康的堡垒,像方舟一样,但又是自由的。自由方舟推出之后,预示着朗诗从西方人的学生变成了同行,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领先的。

我们这个解决方案,我在欧洲没有看到。他们高舒适度、低能耗,超低能耗、被动房这些都有,几个流派。其实基本的理念是一样的,有叫被动房的、有叫近零能耗的、低能耗的,也有叫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即几种体系都有。

但是像我们这样在集合式住宅里面,既把能源系统处理好,也把每家每户的系统处理好,从客户价值、从企业价值、从社会环境价值,三个纬度看都处理得很均衡的。

这个产品,我觉得我们是先进的,所以我们已经可以骄傲的讲,现在不仅仅是学生了。当年我们做过学生,现在我们是他们的同行。

观点地产新媒体:自由方舟的特点是什么?

田明:自由方舟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比过去下降了。一方面是客户价值是提升的,客户价值提升市场价值就更高了、更好卖了。另一方面企业端投入是下降的,因为成本控制得比过去更好,整个的方案更科学、更合理。

如果产品技术能够支持行为节能,这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如果不支持行为节能,需要通过后期的管理来弥补,这个产品技术就不成熟。在这一点上,我们比北方、比国外解决得要好,因为支持行为节能。

对于我们做节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你提供一个产品,它的技术一定是成熟的,一定是鼓励、支持客户去行为节能的。

所以自由方舟推出来了之后,大幅度提升客户价值、企业价值,降低了企业成本。丰俭由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配不同的性能、配不同的成本,弹性很大,而且你可以把这个产品往下延。

过去我们只能向高端客户提供这样的产品,现在可以向中端客户提供产品,成本控制加强了,所以企业效益更好了。

一方面客户价值提高,客户愿意花钱买;另一方面,企业成本可控,盈利空间就更大了。

对于社会来说,这个能源站系统效率很高,绿色建筑能耗很低,使用方式、产品使用支持行为节能,所以我们这个产品从各个纬度来看,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看,这是一款领先的、先进的、革命性的产品。

观点地产新媒体: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态度?朗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田明:国内有一些开发商不搞绿色建筑、不搞可持续的人我们就不说了,也有一些假绿色,搞一点概念,种点草、种点树也叫绿色的,我们就不予置评了。

有一些真正做绿色的,也顶多是在我们的1.0、2.0基础上,连3.0集合式都没有达到,更不用说户式化系统,是户式化的户式新风系统,户式化的智能控制系统,自由方舟已经不是领先一步的问题。

我们早就把全国的气候带、把各地产品早就研发好了,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小事。

但我看很多公司搬着一款产品,也不做调整,一会儿到这个城市、一会儿到那个城市,跨气候带都在用,我觉得那个不是绿色。

基本上我们已经进入无人区了,其实我们是欢迎其他人来做这个,持欢迎态度,我们的任务是要保证持续领先。

观点地产新媒体:朗诗应该是进入了最好的时代。

田明:是的,我认为是。

我认为市场开始不再增长了,不再是毛坯房都卖得很好的时候,大家开始要考虑,从有无阶段到好坏阶段,我觉得我们的市场机会来了。

如果还做过去第一阶段房地产的话,我觉得路会越走越难,那个领域已经进入“两高一低”——以前说房地产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现在是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两高一低,风险更大,投入量也更大了,但利润更低了。

“两高一低”已经是很糟糕了,如果还走在那条老路的话,那更没有前途。我们要规避掉“两高一低”行业,需要有一个好的产品,市场上售价要比人家高很多,更受欢迎。

有很多开发商、投资机构、合作方愿意跟我们一起投项目,因为我们的项目卖得更好、赚得更多,更受欢迎。

其实我想让朗诗从原来的地产开发商,变成大地产行业的绿色生态系统,变成一个集团,这个集团里面目前有八个核心业务,刚刚讲的中国地产这部分,我们有两点跟普通开发商不一样。

第一是产品跟别的开发商完全不一样,我们取得了很强的在市场上的领先优势,不止一步了,不仅叫好也是叫座的。

第二,朗诗的商业模式、地产的商业模式跟其他公司不一样。朗诗操盘的所有项目里面,原来是20%-30%之间,最近又在下降,这是故意的、有意的下降。

我们的商业模式,30%或者20%有权益的部分,有投资回报,这跟传统重资产投资回报是一样的,在没有权益的部分都是我们操盘,必须操盘,如果不操盘,不会跟别人合作的。

如果不做朗诗的产品,跟你合作干什么?找我合作又有什么意义?之所以找我们合作,是因为朗诗的产品在市场上可以卖更好的价格,可以更赚钱。

所以,我们的主流模式是小股操盘,虽然股份小,但要操盘,股份部分带来投资回报,服务部分也获得很多收益,比如说操盘费、营销费、管理费,每个月会有收入。

主流开发商不是我们的战略伙伴,主流开发商自己要操盘,我们的需求是一样的,所以要找那些互补型的合作,有地、有钱、缺品牌、缺产品能力,我们跟这样的人合作。

一般来说,跟主流开发商合作是一个机会型的选择,不是战略选择,有时候碰到了,一般很少。

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是很多小开发商,没有产品、没有溢价、没有品牌,跟我们合作,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可以更赚钱。

还有一些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自己不操盘,找我们操盘是希望我们的专业能力能够有助于项目成功。

还有一些是行外,即不是搞地产的综合性企业,有时候也进入房地产,一般就会选择我们合作。

我们主流合作就是这几类机构,国内外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小型开发商、中小型开发商,还有一些行外的综合型企业。

观点地产新媒体:朗诗和传统开发商有什么不同?

田明:我们的转型升级已经棋过中盘了,有两点跟普通开发商不一样。

一个是差异化产品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扩大了我们的领先优势。第二是商业模式跟别人不一样,已经普遍小股操盘,而且小股操盘对我们来说不是为了获得统计报表上的水份,我们经常不要并表,也不要业绩,要的是收益。

除了开发服务费、产品整合费这些固定收益之外,我们还会跟投资方约定一个成功标尺,如果利润是这么高,算我100分,如果超出了100分,需要给我额外的超额奖励,这个时候就能参与超额利润的一些净利跟分成了,所以会拿到比我股权更高的超额净利。

这几个部分是其他开发商没有的,实际上是通过开发服务、轻资产部分赚的钱,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公司利润也逐年提升。

观点地产新媒体:怎么理解朗诗集团?

田明:朗诗集团,以后不再是传统开发商,其实我们跟传统开发商关系已经越来越少了。

我们现在一点儿都不焦虑,因为地产上已经转型升级,棋过中盘,一方面进了海外、一方面进了公建领域、一方面又进了C端的存量领域,还有技术服务领域,还有常规物业服务领域,经营领域。

再有几年,我们新的架构、新的绿色集团模样就会越来越显著。

观点地产新媒体:现在就很急需人才?

田明:当然需要人才,但是目前发展的基本人才还是有的,高端人才总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朗诗总部办公室也搬到了上海?

田明:上海一个总部、南京一个总部,南京总部正在建,还没有建好。

南京的总部在紫金山下面,上海是集团在这里,这边是人才高地,金融、技术、研发方面的人才主要在上海。

南京也有一个集团总部,除了集团本身的办事机构外,像地产、物业公司,养老、长租公寓全部在那里。

观点地产新媒体:管理那么多板块,可以同时兼顾得过来吗?

田明:我只管战略以及主要的经营管理者,其他的事情是他们去做,我也不可能再当总经理。我每一块都不当总经理,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CEO。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如何看待朗诗集团接下来几大业务的发展愿景?

田明:我们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再看,不要看短期的排位,看五年十年以后,谁更能够符合下面的市场,谁能在下面的市场里面发展得更健康。

我觉得一个企业家应该是长期主义者,我对每块业务未来都挺期待的,包括地产,看上去传统,但跟别人的地产根本就不一样,产品、商业模式都不一样。

朗绿科技公司可能是国内最优秀甚至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绿建技术方案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且这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

青杉资本也会成为存量时代在公建领域的运营商跟基金,这一块国外的规模是比开发规模大的,即成熟的经济体这一部分的规模大于新开发的规模,总量大。

养老、长租公寓也是非常有前景的;物业公司我也希望越发展越好。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创业板火爆行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4 拱东医疗 605369 31.65
  • 09-04 浙海德曼 688577 33.13
  • 09-04 华业香料 300886 18.59
  • 09-03 上海沿浦 605128 23.31
  • 09-03 华文食品 003000 5.0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