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吴建勋 徐震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元代诗人戴表元的一首《湖州》,道尽了江南的诗意。
冬日的暖阳,把一道道金光铺洒在太湖南岸的纵横溇港间,沿太湖堤岸的一个个露营基地、村咖生意火爆,游人如织。
正午时分,湖州米旗通航服务有限公司的一架蓝色直升机从幻溇村缓缓升起,沿着环湖岸线一路高飞,滨湖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机舱内,教练洪柏云声音响亮:“这条溇港线串联起整个滨湖六村,空中游览结束后,大家还可以去古村逛。”
换个角度看溇港,“米旗通航服务”正是滨湖六村今年招引的农文旅新业态之一。该项目自推出以来,由于特色鲜明、业态新颖,吸引了大批游客。
这是太湖南岸的幻溇、许溇、杨溇、义皋、伍浦和庙兜6个行政村率先组团“建群”后,给太湖溇港带来的新变化。上个周末,循着诗人的笔触,记者再次来到六村探访。
“去年,滨湖六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877万元,均比4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吴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周何金欣喜地说。
“抱团”的合力,正让太湖南岸的这片乡村沃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份计划浓缩成“一张图”
12月28日清晨,湖州骑友张凯和朋友沿着绿道在滨湖六村间穿梭,在义皋水街感受古朴与宁静,在空野疗愈营地躺入大自然的怀抱,在五湖书局文青庭院品茗阅读,别提多惬意。
滨湖六村地处太湖溇港的核心区,每个村都是镶嵌在溇港里的“明珠”,因溇而生、因港而兴。上世纪90年代,六村以种植蔬菜和养殖湖蟹远近闻名。
进入21世纪,六村传统农业遭遇了发展“瓶颈”,义皋村村委会原主任潘水芳说:“年轻人都去城里上班,农田没人种,陷入‘空心村’的发展窘境。”杨溇村党总支书记宋晓峰也发愁:“为保护太湖生态,不能引进工业企业,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穷则思变,六村纷纷想招数。义皋村治理日渐淤塞的溇港,老茧站变身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公园、民宿、停车场等相继建成;庙兜村投入1255万元,提升和改善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幻溇村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还对织太路等一纵二横主干道立面改造……
2020年,滨湖六村有5个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村庄变“靓”了,如何“富”起来、“强”起来?壮志满满的乡村“领头雁”们,纷纷提出了本村的农文旅发展计划。
“6份计划分开来看,业态丰富。放在一起,有不少是重复的。”仔细看了六村计划后,周何金认为,“六村都处于溇港片区,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长远来看,更适合组团发展。”
资源小散弱是诸多村庄的发展瓶颈。如何打破村界束缚、化散为聚,提升乡村发展竞争力?2020年,湖州在浙江省率先启动“组团式未来乡村”建设,太湖南岸的滨湖六村组团“出道”。当年就出台了一份发展规划——《滨湖六村组团发展专项规划》,确定一个建设主体——吴兴兴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当时,村庄组团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新课题,滨湖六村的探索路径选择“先连通,再差异化发展,构建一个大景区”。
六村原先只有村道相连,甚至还有不少“断头路”。2021年,滨湖六村组团发展节点性项目——一条贯通六村、长6.9公里的游步绿道建成,方便村民散步、游客骑行。
既要“六村通”,也要“村村通”。湖薛公路景观提升工程覆盖杨溇村、幻溇村、伍浦村,合计4.5公里,包括立面改造、线路整理、绿化亮化、小品节点等。水产路改造提升工程覆盖幻溇至伍浦村,全程7.5公里,主要包括路面提升、绿化亮化、两侧园区道路提升等。
除了打通陆路,六村还想方设法疏通河网水系。“其中3个村的河道存在积淤严重、河道萎缩、连接不畅等问题。”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工作人员吴伟锋介绍,2022年,全长约2.6公里的环村水上游线建成,溇港“血脉”畅通起来。
“一万里束水成溇,两千年绣田成圩。”千年溇港苏醒了。81岁的义皋村村民胡根才如今每天晚饭后都习惯沿河散步,沿途古桥沧桑、白墙黛瓦,微风吹拂,心旷神怡,“昔时的水乡古村又回来了。”
吴兴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沈忠明介绍,截至去年底,滨湖六村整合各级资金,累计投入6.28亿元,国家4A景区创建投入3200万元,落实基础设施配套3.7亿元。
一只毛脚蟹“畅游”六村
记者来到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村党总支书记卢云旗迫不及待邀请记者去看村里的“杨桂珍”湖蟹工厂项目。一路上,他满脸喜色:“毛脚蟹又游回咱们村了!”
几年前,卢云旗心有“疙瘩”:“杨桂珍”品牌创始人卢瀛峰是伍浦村人,却陆续租赁了杨溇村和庙兜村的千亩蟹塘,最多时一年蟹产量达352吨。“自己村的人跑到隔壁村投资去了。”卢云旗心里总不是滋味。
六村组团后,每个村的业态都有了清晰定位。伍浦村引进咖啡馆、民宿等业态,发展青创产业,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一倍。不承想,因为看好村里的产业定位,卢瀛峰今年把湖蟹工厂项目落回了伍浦村。
如今,“杨桂珍”成为了太湖蟹知名品牌,养殖基地、螃蟹庄园、湖蟹工厂分布于六村。每到秋季螃蟹上市时,滨湖六村的村民到“杨桂珍”养殖基地绑蟹,每天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之前还怕受到排挤,组团发展后,村与村之间的隔阂没了,每个村对我们都很支持。”卢瀛峰说。
在今年的一次区人大代表交流会上,卢云旗的发言掷地有声:“村庄项目切忌重叠化,哪里好就落到哪里去。”
这样的理念,也从村庄传递到乡镇。滨湖六村有3个村位于吴兴高新区,农文旅项目招引主要由吴兴区强村富民公司负责;另3个村位于吴兴区织里镇,农文旅项目主要由湖州新型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引。如何跨区域组团?这曾经是滨湖六村遇到的最大难题。
“六村区域内就10分钟车程,谁的项目好就吸引客流多,一开始大家都想抢好项目。”吴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哲婷说,在吴兴区的统筹下,项目按照最匹配的区域落地。今年招引的四维工厂项目,由吴兴区强村富民集团参与招引,但最终落到了织里镇义皋村。
一个个好项目,也带动了青年入乡。至今,滨湖六村已吸引了45个团队900余名青年入村创业。
“一个村很难‘出圈’,滨湖六村组团形成‘新时代乡村共同体’,资源优势明显,招商力度更大,对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吸引力更强,也更易把优秀人才集聚起来,从而产生大于6的乘数效应。”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说。
村集体从“小舢板”变成“大货轮”
今年,吴兴区给滨湖六村冠以“太湖新溇港”新IP,探索平台共建、产业共兴、品牌共塑,构建起利益联结的市场化运营实体。全年引进新产业新业态项目60余个、总投资超15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
在义皋古村,湖州溇港太湖景区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国强带记者走了一圈。太湖音乐艺术公园、溇港文化园、日出南山主题营地、钱王塔……村里有7个项目在同时建设,预计明年一季度完工。
“得益于组团式乡村经营,义皋村的发展也被带动起来了,各种配套设施得到全面提升。”费国强说。
义皋村是滨湖六村中由弱变强、缩小村落间发展差距的典型。2019年,义皋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六村里排名垫底,只有59万元;经过一路追赶,去年排到了第一,达到374万元。
六村的“各美其美”,拼出全域乡村振兴的“美美与共”,一条“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旅游网构建了起来。幻溇村主打“食”业态,美食街今年开张了壹间咖啡、太湖本帮特色中餐厅等近10家餐饮店;杨溇村主打“宿”经济,溇港暖村太湖宿集的30多间民宿,今年引入第三方机构专业化运营;庙兜村正在谋划打造童装摄影旅游基地,党总支书记吴炳江已经考察了省内五六个基地……
位于幻溇村的米旗通航直升机飞行基地面积超3500平方米,“坐直升机看太湖”“开直升机去吃大闸蟹”等创意玩法,开辟了滨湖立体旅游的新模式。此外,六村还形成了太湖特色的工厂化果蔬种植基地:绿沃川空中草莓是全省最大的高密度空中无土栽培设施化草莓基地之一,四维植物工厂是长三角领先的集约化数智化草莓育苗工厂……今年以来,6个村农业产业销售额已经破亿元。
产业多元化,带动了滨湖六村的乡村经营。周何金告诉记者,2019年,滨湖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392万元,其中5个村每村仅50万元左右;去年,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877万元,增长了一倍多,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都超过100万元。“明年,随着一大批新业态投入运营,村里的收入还将有大幅提升。”周何金说,六村村集体从昔日“小舢板”组团打造成了“大货轮”。
吴兴区委副书记袁晓亮表示,滨湖六村分为溇港小镇、溇港暖村、溇港青创、溇港渔市4个功能板块,同时因地制宜将古村、古桥、古巷和湖泊、河流、圩田等人文自然景观串点连线成片,是太湖南岸片区化、组团式打造的第一条共同富裕示范带。
“滨湖六村村庄联建、串珠成链,探索出一条集成打造、产业联动、资源互补的组团发展新路径,是促进乡村全域振兴的新探索。”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赵兴泉点赞道。
冬日暖阳下,一幅乡村美、百姓富、产业兴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太湖南岸徐徐展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