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叶余建 徐精兵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之后的又一关键生产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数据要素是放大资源要素价值的“倍增器”。工业经济时代,依靠的是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要素的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数据要素相比传统生产要素的损耗特性,具有低边际成本、可复用性,会“越用越有价值”,可以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的产出极限,改变有限供给和时空壁垒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更符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数据要素是驱动科技融合创新的“黏合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跨领域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呈现多点突破和群发性突破的态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抢抓外部发展机遇,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数据-算力-算法”是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新范式,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大工具和方法,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在新药筛选和组合、汽车飞机设计和测试等方面,可以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优化决策过程,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助推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指引、题中应有之义,关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数据要素的海量归集和综合应用,形成一系列垂直领域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多种要素资源有效配置、生产流程优化、能源高效管理,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数据要素是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的“催化剂”。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形态,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力量,需要数据要素来支撑。数据要素驱动新制造,可以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提高质量控制精度、减少供应链中断风险。数据要素驱动新服务,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行为偏好,开展个性化服务,增强体验和满意度。数据要素驱动新业态,通过数据分析,能够识别新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开发新的收入渠道和市场,推动行业变革。
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做大做强数据要素产业。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生态。一是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谋划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链接场内场外交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评估、统计核算、交换交易、安全监管等规则。二是加强数据高质量供给,开展标准化治理,特别是增强多源异构数据的标准化转化,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为人工智能提供高质量、高丰富度的训练语料库。三是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实施“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要素驱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数据要素的创新驱动成果转化。一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以企业“出题”、开出技术需求榜单,数据资源持有者、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领先者多方参与,建设创新联合体,培育开源平台、开源项目等,共同突破技术瓶颈,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二是培育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元宇宙和虚拟现实、人形机器人、先进计算、脑机接口等,基于数据要素不断开展产品创新、内容创新。三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基于数据平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管理和风险管理。
数据要素驱动新型组织建设。探索建立适配于新质生产力、基于数据要素驱动的新型组织和分工体系。一是支持龙头链主企业,基于数据平台开展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业务价值链拓展,提升向外数字赋能、整合企业上下游资源的能力。二是支持数字企业向实体企业延伸,依托原有技术、数据、平台优势,重点打造结合人工智能垂直行业大模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三是探索开展虚拟集群(园区)建设,基于平台实现集群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双向拓展,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数据要素驱动新型生产关系治理。以数字化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构筑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在资源对接、培训辅导、投融资等方面的便利性。以政府牵引、社会参与、联合运营的模式建设公共普惠算力平台,为新产业提供底层算力支撑。二是优化产业政策体系,通过平台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加大政策宣传、兑现,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三是探索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监管体系,依法依规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建立负面清单事前监管与审核备案事后监管相结合的制度机制,营造包容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发展氛围。
载《浙江日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