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解约普华永道!

又一家,解约普华永道!
2024年06月06日 12:22 融中财经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A股多家重要客户宣布不再与普华永道续约,目前已有超2亿元审计收入流失。   

本文2150字,约3分钟

作者 | 艺舒

来源 | 诗与星空

5月31日,证监会官网公告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的处罚决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019年至2020年期间,恒大地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收入5600亿,虚增利润920亿,所披露的相关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并且使用虚假财务数据发行债券208亿。

这个金额已经刷新了史上财务造假的记录,相比A股之前最大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亿),美国史上最大的安然造假案(虚增6亿美元利润),恒大的造假金额令人震惊。

罚款的金额主要按照恒大地产欺诈发行债券所募集资金的20%得出,并且证监会对其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处以顶格罚款。同时,证监会正在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

早在今年3月,证监会就公布了对恒大财务造假的调查结果以及拟处罚决定,当时许家印就甩锅审计机构——合作14年、为恒大地产2019、2020年财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普华永道。

由于恒大事件持续发酵,A股多家重要客户宣布不再与普华永道续约,目前已有超2亿元审计收入流失。   

5月14日,东鹏饮料(605499.SH)公告:鉴于拟续聘会计师事务所近期相关事项尚待公司进一步核实,经公司与普华永道协商,基于审慎原则,取消原定提交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的第10项议案《关于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

而在今年4月,东鹏饮料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提议续聘普华永道为2024年度公司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不得不说,恒大事件对普华永道声誉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东鹏饮料2021年5月上市时,普华永道作为发行人会计师,对其2018年至2023年的财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此番普华永道因信任危机接连被上市央企解聘,审计质量着实令人担忧。

01

持续减持,股东没信心?

东鹏饮料曾顶着“功能饮料第一股”的名头登陆上交所,上市三年来,业绩稳定增长,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超过30%。

但从2023年5月起,13位公司董监高及大股东减持合计不超过35,741,517股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8.94%,按当时市值计算预计减持总金额约60亿。

2023年12月减持计划期限届满后,上述人员又共计减持总股本1.8593%,合计减持总金额约13.69亿。

除了董监高集体减持以外,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也频频减持。

君正投资是加华资本管理成员,所持东鹏饮料的股份均为IPO前取得。根据东鹏饮料招股书披露,君正投资以3.5亿元的价格取得东鹏饮料10%的股权。公司上市后,君正投资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8.9998%,仍为第二大股东。

2023年1月,东鹏饮料披露君正投资减持0.3528%的股份,套现约2.5亿;同年8月,君正投资减持0.9387%的股份,套现约6.8亿。

今年2月至5月,君正投资又一次减持公司总股本的2.7085%,套现近19亿。截止5月底,君正投资持有东鹏饮料的股份数量减少至20,000,500股,持股比例下降至5%,累计套现约28亿。   

按照目前公司市值880亿计算,君正投资现在持有的股份加上套现的资金,相较其最初投资成本,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只是高管们和第二股东的一系列神操作令人生疑,顺风顺水的东鹏饮料为何无法留住股东们?

02

大单品路线能走多远?

公司的核心单品是东鹏特饮,属于能量饮料,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消费心理早已在众多消费者心中形成反射效应。近5年,单是东鹏特饮这一项产品贡献的营收就占总营收的95%左右。

随着茶饮品的流行与爆火,加上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网红品牌茶饮连锁店快速抢占消费市场,给东鹏饮料这样的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公司也意识到,靠单一产品很难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3年,公司相继推出“东鹏补水啦”电解质饮料、“鹏友上茶”系列茶饮料、“油柑汁”果蔬饮料等,“东鹏大咖”系列家族也增加了新品,但对产品结构的影响依然不大。   

东鹏特饮的收入占比为91.87%,其他饮料收入占比由上年3.76%提升至8.13%。行业内茶饮料、电解质饮料赛道高手云集,短期内公司想要打造第二生长曲线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03

2023年业绩

据尼尔森IQ公开数据,2023年,东鹏特饮按销售金额排名成为中国市场饮料单品SKU第三位,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量占比由2022年末的36.70%提升至 43.02%,排名第一。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63亿元,同比增长32.4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40亿元,同比增长41.60%。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多个在建基地的资金来源于自筹,近两年取得借款的现金约93亿,发生的利息费用约1.3亿。同时还购买大量理财产品,其中不乏风险较高的私募基金。

这到底是缺钱,还是不缺钱?

除了存在存贷双高的问题以外,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34.94%,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达到17.3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方面公司为推进全国化战略实施,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增加了销售人员,导致职工薪酬支出增长26.21%;另一方面,公司加大冰柜投入,导致宣传推广费支出增长35.69%。

销售费用的投入是把双刃剑,可能促进营收增长,也可能因过度投入拖累盈利。按照东鹏饮料以往洗脑式的推广方式来看,销售费用的投入少不了。

04

总结

上市以来,东鹏饮料的业绩一路增长,算是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但依靠单一产品的路线能走多久?第二增长曲线何时撑起大局?一切均是未知数。

这种情况下,股东们频频减持意味深长,究竟是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不足,还是看到其天花板趁早撤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