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李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成都先导李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2024年05月31日 11:13 融中财经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融入国际价值体系。

本文2966字,约4.3分钟

来源 | 融中财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正处于技术突破、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加速了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剧烈调整,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全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智能经济的完善,开启了文明转型的内生需求。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都离不开技术的牵引和金融系统化支撑。

5月18日,在湖州产业生态合作促进活动上,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作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主题演讲,围绕聚焦市场需求、洞察政策影响、引领创新升级三个维度展开。

他提到,目前生物药的癌症、神经学与心血管代谢领域并购交易相对活跃。从全球药物公司管线开发与市值来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在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国医药公司的临床开发项目明显增加。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融入国际价值体系,因为创新药发展往往是多学科、多年投入甚至多个国家合作努力的结果,要从全球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和经验,我们国家的新药审批审评以及各种支持政策对产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促进作用。

以下为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现场演讲精彩实录,由融中财经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李进:今天非常荣幸参加这个论坛。我的主题内容将从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负责人、科技创新创业者的角度,结合行业变化、宏观环境,分享我们所面临的行业挑战和机会。

今天的演讲分几个方面。首先,全球药物公司的管线开发与市值表现。其次,成都先导为全球新药研发提供新分子实体的业务形态和一些实践体会。最后,关于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

企业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是聚焦需求,聚焦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受到政策影响,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核心是创新。那么,企业发展、市场价值的创造以及估值表现,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从内地和香港各医药股的表现来看,我们讲“耐心资本、长周期发展”都是生物医药行业最明显的特征,但是在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多数是仿制药。但最近十年,我们引进了全球各地的人才,国家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审批政策也应时改变,带来一系列新机会,同时出现了中国的医药中间体,各种创新药品种向国外授权和转让。科创板的出现也给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从资本市场表现看,这是一个长期具备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的行业。

从近十年全球药企的发展来看,业务形态与市值表现迥然不同,特别是去年礼来这家药物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万亿美金市值的药企。它展示了这个行业的一个特征——不能只看当期收益,要看未来。从过去多年前的默默无闻到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是因为这家公司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药有减肥作用,从一个治专业病的药变成了一个大众消费品,增速展示出来了,这是药物行业很大的特征。再看另外一家企业,诺和诺德,丹麦的一家公司,之前只专注胰岛素一个领域,最近也发生了变化。两个案例,一个产品和一个领域,都是大的爆品带来了公司业绩大的变化。

另一个角度,研发的投入。企业发展要产生质的飞跃,具备明显差异化的品种,需要长期投入。过去几十年,大型药企的研发投入都在20%左右,几乎从来没有变过。

我们把药物研发分成三种:一种是同类第一,针对适应症但没有好的治疗方案;第二是改良性,在别人的基础上产生更好的疗效或者更小的副作用;第三种是仿制药。实际上,全球每年在各种各样的疾病领域里,有很多这种“同类第一”的研发,也叫原创研发在进行,只有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让这些变化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国家过去几年在研发阶段的持续投资在明显增长,2008年的时候,国家研发投入比例是个位数,现在已经超过20%,比例提升上去了。相应的,欧洲的投入贡献降下来了,日韩没什么提升,美国保持平衡,这也是我们国家多年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资本界对生物医药投资支持的结果。

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往往是内部投入,但国际大药物公司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各种各样的转让交易来充实管线,增强药物研发的技术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并购)交易在进行。

从数据来看,2023年宣布的重大并购交易中,有31笔交易规模超过20亿美元,累计交易金额高达2000亿美元,主要集中于肿瘤、神经学与心血管代谢领域。

其中,肿瘤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到55%。在12笔肿瘤领域交易中,与ADC相关的交易就有6笔,占据了肿瘤领域重大交易项目金额1096亿美元中的94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交易是辉瑞以430亿美元收购Seagen,也主要是由ADC资产推动。神经学领域的交易活动也相当活跃,占总交易活动的17%,涉及4项交易,总金额达到340亿美元,以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以140亿美元收购卡鲁纳(Karuna Therapeutics,专注于神经和精神疾病治疗)为首。在心血管代谢领域,共达成6项交易,总金额为168亿美元,占总交易额的8%,其中罗氏以31亿美元收购Carmot公司(主要涉及肥胖症治疗药物)成为该领域的最大交易。

成都先导是一家从事新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成都高新区。建立了以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分子片段与结构设计(FBDD/SBDD)、核酸药设计与优化(STO)、靶向蛋白降解(TPD)为核心技术的新药发现与优化平台,能提供一整套从靶基因到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研发服务,并拥有自研新药管线(肿瘤、炎症等领域)。

2020年,成都先导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上市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实现营收和利润。

回到企业发展问题,我们每年都要有利润,避免遇到困难影响研发投入,从靶点验证到先导化合物、到临床,药物发现与优化一整套的技术。我们拥有巨大的DEL库,DEL库分子数量超过1.2万亿,是全球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最多、规模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常年为全球众多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提供DEL筛选服务。投入越多,成功率越高。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也很重要,我们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我们与一家美国公司合作发现NLRP3抑制剂,验证靶点,未来可能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我们希望与国内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展合作,把我们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融入国际价值体系。因为创新药发展往往是多学科、多年投入甚至多个国家合作努力的结果,要从全球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和经验,我们国家的新药审批审评以及各种支持政策对产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促进作用。

作为生物医药企业,我们要引领创新升级,就需要整合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推动“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关注临床疗效和显著性差异,而不是仅仅只为了IPO,我们要完善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体系,关注人工智能在全医学产业链中的应用,在生态系统中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在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实现创新突破。

最后,做个简要总结。为什么要创立企业?进入生物医药产业,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临床需求巨大。上万种不同的疾病中,已有治疗方案的可能仅有500种,每年有很多人死于各种各样的疾病,还是非传染性的,占所有死亡的70%,大概4000多万人,这是非常庞大的数据。重大疾病如心血管、肿瘤、呼吸代谢,影响很多人的健康,同时威胁人类健康的还有很多难以预测的传染病。此外,我们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衰老性疾病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总结下来,我认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变化,也有不变。不变的是:要产生更多更好的药物来解决我们的临床需求,要持续创新,要坚持不懈。变化的是:对疾病机制的科学理解,各种不同的新药研发技术和治疗手段以及多样化的商业模式等等。以上,就是今天的演讲内容。谢谢。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生物医药 李进 成都先导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