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下的富国基金踩雷风波不断

“严监管”下的富国基金踩雷风波不断
2024年05月27日 14:27 市场资讯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Y趣理说

  “严监管”的时代要来了...

  而基金圈又出现一件离谱的事情。

  最近,由于控股股东中泰集团涉嫌组织、指使上市公司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中国证监会已对其展开调查。同时,中泰化学收到了新疆证监局关于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此外,中泰化学还被新疆证监局点名曝在过去三年内财务造假,虚报收入超过70亿元,同时存在大股东违规占用84亿元资金的问题,导致该公司被罚款500万元,并对多名高管进行处罚。

  从基本面来看,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显示出明显的下滑趋势,近三年来营收和利润均呈现负增长,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还处于亏损状态。

  但是这么一家财务造假和信誉受损的公司,富国基金旗下的12个产品却一度持有中泰化学的股份。

  此外,5月8日,诺安基金的前三名高管蔡嵩松、曲泉儒、董博雄因涉嫌通过基金购买特定股票并收受好处费而落马。但是富国基金在中泰化学的投资行为背后是否存在着不正当目的?这确实让人值得怀疑!

  中泰化学大肆造假被ST

  5月17日晚间,中泰化学(002092.SZ)发布公告,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涉及虚增营业收入及控股股东占用资金问题。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将从“中泰化学”更改为“ST中泰”。

  新疆证监局经查明表示,中泰化学在2022年的年报中存在虚假记载,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中存在重大遗漏;案涉公司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披露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相关债券募集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准确。

  其中,中泰化学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2021年、2022年,中泰化学及其子公司以预付款、退货款、代收代付运费等名义,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公司与控股股东中泰集团及其关联方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总发生额为77.18亿元。

  其中,2021年发生额21.54元,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8.54%;2022年发生额55.64亿元,占2022年经审计净资产的21.61%。

  好在中泰化学已归还了这些占用资金,没有出现重大纰漏,但这种行为仍被视为对中小股东极不公平且具有潜在风险。

  进一步的问题在于,中泰化学在2022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不仅虚增收入和成本共计42.48亿元,案涉公司还在其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在2021年及2022年财报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基础之上,还公开发行了2次债券,分别是23新化K1、23新化01,共筹集资金11亿元。

  了解到,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作为中泰化学2022年年度报告的保荐机构,其在执行保荐过程中的“看门人”职责受到质疑。为何该机构在中泰化学的财务审查中未能识别出违规行为。

  不仅是2021年和2022年超42亿元的虚增收入、超77亿元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违规行为受到关注,2023年,公司报告了28.65亿元的净亏损的业绩表现同样让人大跌眼镜。

  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3.61%,但依然处在亏损状态。

  过去三年来,中泰化学的营收和净利润一直持续下滑,2021年至2023年,中泰化学营收分别为,607.54亿元、516.62亿元、371.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4亿元、7.76亿元、-28.65亿元。    

  富国基金多只基金踩雷

  在中泰化学的业绩连年下滑且存在造假行为,富国基金仍然在其多只产品中大量持有该公司股份。

  从基金持仓中,可以看到富国基金旗下更是有多只产品都含有中泰化学股票。

  据统计发现,截至2023年底,富国基金管理的12只产品共持有中泰化学2759.72万股,市值达到1.68亿元。由此可见,公司面临的风险是如此之加。

  到了今年度第一季度末,大多数机构已经撤出中泰化学的股份,该公司的机构持股数量从2023年末的221家减至仅剩10家。在这十家中,富国基金的两个产品富国兴享回报6个月持有期混合A和富国稳健添利债券A依然持有中泰化学的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由林庆管理的富国天恒混合A基金,在去年三季度大幅增持中泰化学,使其成为前十大持仓股之一,持股比例达到2.6%。对于一家业绩不佳的公司,富国基金为何选择加仓?

  此外,作为专业投资者,富国基金理应深入了解其投资公司的详细情况。如果连基本的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都未能发现,这会让人质疑其研究和投资决策的严谨性,以及与普通股民的区别。

  退一步讲,富国基金多次在公开场合宣传自己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但是,近年来中泰化学的业绩持续恶化,基民信心受损,这让人质疑富国基金投资该公司的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至于富国基金持有中泰化学的具体原因,目前仍然不明。

  同时,基金经理林庆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到,他曾有六年研究员经验,这让他培养了从基础做起的“自下而上”的投资视角,他希望能够发掘并重仓大牛股。对于他看中中泰化学的理由,外界尚不清楚。

  风波不断,责任在哪?

  富国基金最近除了在中泰化学的投资问题外,还牵涉到浙江国祥事件中,该事件曾引起广泛关注。

  浙江国祥原是国祥制冷,因经营问题,2011年把壳卖给了华夏幸福,然后把空调制冷业务剥离出来,被原董秘陈根伟夫妇以8000万购回,并将公司改名为浙江国祥。改名后企图再次上市。然而,2023年10月8日,即计划上市前一天,突然被叫停了,证监会介入调查,大家发现,这首先涉嫌同一资产二次上市问题。

  深入调查显示,背后的利益链条逐渐浮出水面承销保荐机构的东方证券为浙江国祥的股东,早在2018年以低价入股,而上市发行价定为68.07元,预期从中获得巨大利益。此外,富国基金在询价环节中报价80.75元,远高于市场平均,大部分公募基金的报价是74元左右,对应市盈率接近60倍,这对一家做制冷业务的公司来说,可谓高得离谱。

  理解了吗?这是一条完善的致富产业链,首先保荐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早期投资,随后协助该公司上市,并设置一个异常高的发行价格。公募基金最终承担了这一过程,接收高估的股票。整个流程中,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皆从中获利,而多种中介机构也各取所需,最终由公募基金使用基民的钱来买单。

  好在上交所及时的暂缓了浙江国祥的IPO,又将主承销商东方证券列入了核查名单。

  除了浙江国祥案件外,富国基金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投资行为?

  去年,证监会作出了一项行政处罚,取消了原富国基金汪鸣的基金从业资格。汪鸣曾是富国基金的行业研究员兼基金经理,还在2015年的牛市中以104%的年度收益率获得股票型基金冠军。

  这次处罚涉及了追溯近十年的行为。具体来说,从2009年2月28日至2013年5月3日,汪鸣利用其表姐“周某”和姨妈“叶某蓉”的证券账户,进行了与富国基金旗下五只基金进行趋同交易,涉及中国国贸中信证券等17只股票的趋同操作,这一行为被明确指出为典型的“老鼠仓”,此行为更是暴露出了严重的内部问题。

  而最近,富国基金“一键清仓”和“误导性宣传”闹得满城风雨的事件,更是加大了市场对于富国基金专业性的质疑。

  在明星基金经理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基金中,根据2023年年度报告发现,朱少醒在富国天惠成长A/B的自购份额为0,而在同年的中期报告中,他的自购份额为10万-50万份。

  根据证监会《关于基金从业人员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基金经理持有本人管理的基金份额的期限不得少于1年,也就意味着朱少醒减持自己基金份额存在违规情况。

  对于上述情形,4月2日晚间,富国基金发布更正公告称,这一切是因为数据口径原因导致的失误,朱少醒仍持有这只产品10万-50万份,并未清仓。

  作为一家头部的公募基金,富国基金的屡次失误让人质疑其内部管理是否粗糙,近乎草率。偶尔的错误或许可以理解,但频繁出现问题似乎透露出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

  考虑到蔡嵩松的案例已经受到审查,是否有需要对富国基金的其他基金经理,如林庆、朱少醒,乃至整个管理团队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以确保类似的问题不再重演。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