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新黄埔军校”往事

银行业“新黄埔军校”往事
2024年05月26日 23:21 市场资讯

  来源:稷下谈金

  前些天,多家国有大行公布了新任党委副书记、行长的人事变动,最大的赢家,则是光大银行

  刘珺、王志恒以及张金良,都曾经在光大银行工作过。

  特别是刘珺,在光大银行工作了超过20年的时间。

  银行业的黄埔军校,已经从建行悄然变成了光大银行。

  一

  一切开始于1981年的春天。

  当时,澳门中华商会成立100周年,邀请了很多名流政要,其中也包括了王光英。

  已经62岁的王光英以民建中央副主席、天津副市长及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这样一个横跨党派、行政和商业职务的叠加身份南下赴会。

  王光英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1940年代即开办化学厂,长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提供军需所用的炸药包引信和医用橡皮膏等,但到1949年时,这家化学厂已经初具规模,雇员最多时有120人。

  王光英的一生纵横政商两界,被周总理称为“红色资本家”。

  从澳门回到北京之后,刚刚正月初八,王光英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陈书“港澳见闻和八点建议”。

  在该份报告书中,王老展示了他特有的商业嗅觉和充沛的政商人脉关系,建议“用香港的经营方式成立一个高效能的综合性公司做些零星生意”,在文中提到“如放开手脚,给予随时调用几亿美元的权利,也搞承包责任制,给国家赚大钱是有可能的。”

  1979年发生了很多大事,那一年,荣毅仁主导创办了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这边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中信集团,1982年,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在日本成功发行了100亿元债券,一时名声大噪,也从侧面加快了光大集团设立的脚步。

  1983年,紫光实业公司在香港成立,一年后改名为光大集团,英文名“Ever Bright”,意思是“永远光明”,王光英将此诠释为“光明正大地做生意”。

  二

  光大集团的变革从1990年开始。

  王光英卸任,时任央行副行长的邱晴1990年接任光大一把手。当时“亚洲四大女强人”之一、外界人称“邱老大”的邱晴并没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她的爱人吴江比她的名气要大得多。吴江曾任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

  光大集团从邱晴任上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向内地倾斜,向金融业倾斜。

  1990年11月,中国光大总公司在京成立,即光大集团北京总部,北京和香港总部互不隶属。

  此后,光大的历任掌门,无一不是央行或银监会高管的背景,以民间色彩崛起的光大,此时官派身份已表露无遗,比如1992年8月成立的光大银行,就是中国首家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风头一时无二。

  1993年,刘珺刚刚从牛人如云的人大89级毕业,就来到了光大银行工作,在国际业务部做了稀缺的外汇交易员。

  之所以说“牛人如云”,是因为89级的人大,确实不同寻常。刘元春,李扬,很多经济学家都曾经是89级的学生,而刘珺在财金学院的老师,则是刚刚毕业没多久的陈雨露。

  刘珺在光大银行做外汇业务没多久,光大集团就在对外业务上吃了亏。

  1993年,冒进的光大信托在王亚克在主政时发生8000万美元的重大亏损和巨大隐性黑洞,使光大集团元气大伤,差点被搞垮。导致光大集团在2002年最终失去信托牌照。

  光大信托事件也导致光大集团调整领导班子。1996年,朱小华接替邱晴成为光大集团新一任董事长,孔丹任总经理。

  只有上海财经学院夜大学历的朱小华的经历堪称传奇:从知青到兵团干部,再到人民银行研究所乃至上海人行副行长和央行副行长。

  三

  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1997年完成香港联交所间接上市……一切都走在同行的前列,这就是1990年代后期的光大集团核心企业光大银行。

  到1998年,光大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率在国内银行机构中名列前茅,而且资本充足——资本充足率达17.1%,远远高于巴塞尔协议和人民银行规定的8%的资本充足率,名列国内银行之首。

  但好景不长,1999年光大集团原董事长朱小华受贿案爆发,其在亚洲金融危机前激进的资本运作令光大更加元气大伤。

  当时的朱小华过于自信、乐观,光大错失多次套现良机。相反1996年中信集团出让中信泰富18%的股份,套现108亿现金,在随后到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信不仅度过难关,还愈发壮大。

  2000年7月至2007年6月,王光英的侄子、交通银行行长王明权接过了光大,退出了状况不佳的保险业务,但光大依然沉疴难起。郎咸平当时甚至讥讽光大为“never bright”。

  2007年6月,53岁的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临危受命空降光大集团,进行改革重组。光大集团的重组大动作,至今都让很多老人记忆犹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2010年8月18日,光大银行终于在上交所上市,217亿元人民币的募资额成为当年A股市场,仅次于农行的第二大IPO。

  四

  从1983年设立,此后三十年的时间里,光大集团几乎没有对外输出国管理人才,但是一切在2013年发生了改变。

  2013年,光大银行行长郭友升任中国建设银行监事长;光大银行副行长林立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并成为中管干部;2014年4月,解植春又调任中投公司任副总经理。这一系列动作被市场理解为结束了光大过去三十年几乎没有提拔性对外输出管理层的现象。

  至今,光大银行已经连续6任行长获得重用,分别是赵欢、张金良、葛海蛟、刘金、付万军、王志恒。

  这6位从光大银行行长职位上走出的金融帅才,有2位担任国有大行董事长(中行、建行),1位担任开发性银行董事长(国开行)、2位担任国有大行行长(中行、农行),1位担任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

  而且,现任工行行长刘珺、现任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都起步于光大银行,并长期在光大银行工作。

  即将成为国有大行最年轻的行长,王志恒将创下一个新的纪录。

  他生于1973年6月,年仅51岁,2022年12月调任光大银行时被称为“最年轻的股份行行长”,王志恒担任光大银行行长一年半时间就调任农行。

  最近10年,光大银行为中国金融业输出了多位金融干将,均掌舵十万亿以上的金融资产。

  自2014年以来,光大银行连续6位行长均获得了提拔,其中有3位是由光大银行行长直接调任农行担任行长。

  10年来,赵欢、张金良、葛海蛟、刘金、付万军、王志恒连续6任光大银行相继走上更高职位。

  银行业的新黄埔军校,来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