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134家公司IPO终止(撤回),其中沪深主板公司42家、科创板20家、创业板37家、北交所35家。
在市场人士看来,严把IPO准入关,发行市场生态持续优化,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申报质量提升,从源头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严格上市门槛等制度预期,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整体质量,促进市场秩序规范,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企业:树立正确“上市观”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4月以来,IPO终止(撤回)公司家数大幅攀升,上市申请频现撤销。
多数拟上市企业是在交易所一轮、二轮问询后主动撤回材料的,也有不少公司在首轮问询后便宣告“撤退”。此外,还有多家过会企业撤回IPO。例如,深交所5月7日公告,因景创科技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此前,景创科技已在创业板IPO过会。
“IPO全流程严监管是撤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认为,除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会计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外,不符合板块定位等因素也是一些拟上市企业打“退堂鼓”的原因。
IPO终止(撤回)并不意味着“一撤了之”。例如,晶宇环境在经过深交所现场督导后撤回上市申请,但仍收到罚单,并且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和多名责任人员被“双罚”,体现了严惩“一督就撤”“带病闯关”的监管导向。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此举将倒逼拟IPO企业树立“申报即担责”的理念和正确的“上市观”,确保IPO发行申请文件特别是经营财务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防范滥竽充数的不良企业涌入。
券商:压实“看门人”责任
从近期监管动态看,新“国九条”所要求的穿透式监管已对包括发行上市在内的多个领域进行规范。“看门人”责任及“价值发现”能力被不断压实,倒逼券商业务规范、能力持续优化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对券商的罚单明显增多,至少逾20家券商收到证监会、各地证监局和沪深北交易所等发出的60张警示函或行政监管措施。仅在4月30日一天,多地证监局就连发十余张罚单,指向多家头部券商。
从违规内容看,投行业务、经纪业务、资管业务和自营业务等各主营业务领域均有涉及。
其中,广东证监局5月6日对国信证券出具警示函,认为该公司作为奥普特的首发上市保荐机构,在持续督导过程中存在违规情形。具体来看,包括未及时督促奥普特履行募投计划变更审议及披露程序、未纠正奥普特使用其他募集专户发放薪酬问题。华金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国九条”和后续配套细则的落地,券商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包括发行承销监管的加强、交易监管的完善等。这些措施将要求券商不断提升自身的合规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资本市场整肃乱象、重塑价值,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从监管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看,IPO监管将持续加码。
一方面,上市门槛要求更加严格。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等举措有助于筛选出更具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进入市场,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促进资本有效配置。
“上市门槛的提高和板块功能的凸显,有利于充分发挥筛选作用,优中选优并引导企业分流到适合的板块上市。”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国浩金融证券合规委员会主任黄江东说。
另一方面,现场检查比例将大幅提高。证监会近日公布的2024年度部门预算显示,证监会明确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而2023年这一比例为不低于5%。
“扩大对在审企业现场检查覆盖面,将对那些心存侥幸、‘带病申报’的拟上市企业产生震慑力,使其知难而退,出清劣币,进而从源头上净化市场生态,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