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青岛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青岛港、澳柯玛、青岛双星、青岛食品……等诸多上市公司,组成青岛的城市新名片,向外传递青岛这座城市的企业创新活力、政务营商环境以及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城市吸纳更多优秀资源和人才的一枝橄榄枝。
青岛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地处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的核心地带。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9万亿元,在全国城市当中居第13位。截至目前,青岛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83家。一大批知名企业品牌从青岛走出,走向世界。
6月19日,青岛市委网信办主办青岛企业之星·京津冀知名财经媒体采访行交流活动,邀请财经网等媒体采访团,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交流中心、青岛老牌“金花”品牌澳柯玛、青岛双星集团和青岛食品城阳厂区等青岛重点上市及拟上市代表性企业,近距离感受企业之星风采和城市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科技赋能
青岛港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629/162/w550h412/20230629/510b-d0f066047a4222cd71d185b11383699f.jpg)
“青岛港瞄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双一流’目标,向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奋力进军。”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保华表示,目前自动化码头单机昼夜吞吐能力超过全球同类码头20%以上,总设计吞吐能力将达到520万标准箱/年。
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完成6.87亿吨,接连超越新加坡港、广州港,跃居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完成2682万标箱,接连超越釜山港、广州港,跃居全球第五位。根据交通部发布的今年1-4月份数据显示,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国第三位。青岛港是世界第四大沿海港口、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
据了解,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既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首个“氢+5G”智慧绿色码头。采访团参观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发现,现场空无一人,自动导引车却能化身为“搬运工”,在码头堆场间自由穿梭,智能化桥吊、轮胎吊等各类机械有条不紊地平稳作业。
2022年,山东港口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在实际运行中,该系统好比码头作业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可实现码头“毫秒级”全场选位、“秒级”设备调度、“毫秒级”数据动态刷新,各项指标全面超越拥有30多年应用历史的国外同类产品。
“得益于青岛市一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面对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等严峻形势带来的挑战,青岛港立足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平台,不断放大港口资源集聚优势,建成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步伐更加稳健。”张保华称。
互联网全冷链转型
澳柯玛在技术、管理、品牌等多维度创新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629/162/w550h412/20230629/48dd-0eb5b9b53fe834822a080abd4ed0d45d.jpg)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冷柜为主的“电冰柜大王”,到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制冷家电产品为主的“制冷专家”,再到今天的“温度科技专家”全新品牌定位,创立于1987年的澳柯玛,是青岛市培育发展起来的“五朵金花”之一。
当前,澳柯玛正在向以全冷链产品为基础的冷链物联网企业转型,同时确立了“温度科技专家”的全新品牌定位。澳柯玛由专注制冷的探索,拓展到对各种温度下制冷保鲜科技、空气焕新科技、烹饪科技、洗护科技、极低温科技的全温区科技探索,形成了涵盖全温度区间的产品体系,满足了用户对温度的更多需求。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能够成长至今的关键一点就是坚持创新,而且是在技术、管理、品牌等多维度进行创新。”澳柯玛董事长张斌直言,比如大受市场欢迎的冷藏冷冻双功能冷柜、适合商超使用的“蝶形门”冷柜等,都是澳柯玛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实现的。
近几年,国家对冷链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
张斌认为,规划提出的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与澳柯玛的“互联网全冷链”战略高度契合,给公司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澳柯玛2015年提出并实施“互联网全冷链”战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完成家庭冷链、商用冷链、冷链运输、冷库存储、自动零售、生物医疗的全冷链产业布局。
基于全冷链战略,澳柯玛确立了数字化转型的“1+3+N”战略体系。“1”是指“成为智慧制冷领先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企业”;“3”是打造“智慧冷链设备制造与销售”“智慧家电、智能家居制造与销售及智慧社区服务”“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商”三大主业;“N”是围绕主业打造多个场景,实现“产品-场景-生态”的转型升级。
三次创业
青岛双星从“汗水型”转向“智慧型”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629/133/w400h533/20230629/1aa4-ea51695f266a92c68f7ad43659fad58c.jpg)
以鞋服闻名的青岛双星,在2008年全面改制转行轮胎产业,目前成为山东省轮胎行业唯一一家国有主板上市公司。
2014年1月16日,双星以智慧转型为引领,开启了“二次创业、创轮胎世界名牌”的新征程。2016年,青岛双星建成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同时,培育了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绿色生态循环利用两个新产业,搭建“研发4.0”+“工业4.0”+“服务4.0”产业互联网生态圈。被称为“中国轮胎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如果说,“一次创业”双星由“给人做鞋”转向“给汽车做鞋”,那么“二次创业”双星实现了由“汗水型”转向“智慧型”。2020年1月16日,双星开启了“三次创业、创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围绕橡胶轮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绿色生态循环利用三大主业和模式创新,实施生态化、高新化、当地化、数智化的“新四化”战略。
采访团走进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发现,工厂设备中包括AGV(自动导向车)、检测机器人、堆垛机器人、桁架机器人、分拣器机器人等11种智能机器人80%是双星自主研发和生产。双星讲解员介绍,车间工人只需根据APS高级排产系统排出的用户订单生产计划,进行关键工序的确认和调整,智能机器人便可完成工作,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精准度和质量。
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明表示,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超过70%,“全防爆”轮胎、“稀土金”轮胎等拳头产品大受市场欢迎。“全防爆”安全轮胎申请超过36项专利,即使在零胎压状态下,轮胎依然可以60km/h速度继续行驶30分钟。“稀土金”轮胎采用“稀土金”橡胶复合材料、全零度缠绕技术及独特花纹设计,使轮胎更抗压、更抗爆、抓地性能更好,更具有安全特性。即将投放市场的“增力轮”则在节能减排和降低运营费用方面有所创新。
改革创新
青岛食品电商收入以近50%速度连续增长
![](http://n.sinaimg.cn/spider20230629/112/w550h362/20230629/48b6-3666fe4cb12ebcc0644cecd480b98ce9.jpg)
承载多代人记忆的A股市场“钙奶饼干第一股”青岛食品,始创于1950年。目前,青岛食品是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行业、饼干行业的十强之一,利润率连续六年在20%以上,在行业中居于较高水平。
“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群体和六七十年前完全不一样,我们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跟着消费者需求、不同层次需求的发展。”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仲明表示,青岛食品不管是销售渠道还是内部机制上,都在改革创新。
一方面,青岛食品抢抓互联网经济,推出青岛味道、巧果滋、岁月留声、异麦芽酮糖钙奶饼干、壳寡糖钙奶饼干、低聚果糖钙奶饼干、黑芝麻钙奶饼干和比利时风味饼干等新品,拓展挂面、面粉、水果罐头、燕麦脆等差异化产品。同时踩准时代节拍,设立网络营销公司,主攻线上渠道拓展,进驻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同步加大在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的营销投入,电商收入以平均每年近50%的速度连续增长。
另一方面,青岛食品加大自动化智能化技改升级投入,人工成本降幅和生产效率增幅已处于行业前列。2019年,城阳厂区新1200型高起点自动化智能化饼干生产线投产,配备全自动装箱线,可增加年产值1.4亿元。青岛食品还按下“机器换人”加速键,以“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为切入点,以花生酱生产线装卸、码垛智能机械手为试点,持续在人员密集工序上分步实施“机器换人”。
2021年10月,青岛食品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介绍,下一步,青岛食品还将利用募集资金,在智能仓储、高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生产基地数字化建设,为规模化发展打造智能制造新动能。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