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1则帖子:
“从没逛过山姆超市,被同事嘲讽太穷酸,没见过世面。”
发帖人称,因为自己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去山姆超市购物的照片,就被同事嘲笑了:
“不会吧,你才第一次逛山姆啊,好穷酸啊。”
无独有偶,短视频平台上,有人也晒出一段自己在山姆买东西的视频,配的文案是这样的:
只能说你一年去一次,但是我只不过是采购日用品罢了。
有些人有时候发的日常想体现自己过得很好,但是实际上是个笑话。”
评论区里,很多网友看不惯她高高在上、秀优越的语气,直接嘲讽值拉满、火力全开:
“别人过年发的朋友圈你能记到现在啊?”
“那个,真正有点小钱的人,谁会盯着朋友圈里谁去买了蛋糕和瑞士卷呢?”
“你说话特别像那种,穷了大半辈子最近有点小钱了,自命不凡了开始看不起别人了,其实还蛮可怜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逛得起山姆”成了检验一个人是否是中产、有没有钱的衡量标准之一。
这家需要交260元会员费才能进去购物的大型仓储式“高端”超市,在网红的大力宣传下,这几年在国内的热度居高不下。
很多年轻人舍不得办卡,所以常常选择代购,或者找亲戚朋友借卡的方式,去逛一次山姆。
并在朋友圈晒出,自己买了山姆的网红产品:瑞士卷、麻薯、烤鸡、小青柠的照片。
一部分充满了优越感的“伪中产人士”,为了彰显出自己是真金白银花的钱进的山姆,言辞间总是喜欢暗戳戳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不明白去一次山姆有什么好晒的,不就是普通超市而已嘛。”
“只有穷人才会光盯着麻薯、烤鸡之类的买吧,我们都是去买谷饲牛仔骨、熟成比目鱼的。”
说实话,字里行间都在嫌弃别人Low、戳穿别人小小的幸福;
迫不及待地想要碾压别人、高人一等的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Low。
现在互联网嫌贫爱富、动不动就看不起别人的风气,严重到什么程度了呢?
小某书上有人上传了一张粉色高跟鞋的照片,发帖求助大家,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牌子。
结果评论区里,点赞最高的几条,画风都是这样的:
“赞同,如果连这个标都不认识的话,说明平时也没消费到这种级别的东西,还是别买了。”
“如果你不认识这个标,说明你不能消费它了。”
言语里那种高高在上的悲悯都快要溢出来了,就差把充满歧视的大白话摆在台面上:
“你太穷了,没必要了解这种不符合你阶级的牌子,穿点高仿就好了。”
人家只是喜欢这个款式想知道是什么牌子而已,是犯了什么死罪吗?这些人到底在高贵什么?
这类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对奢侈品名字如数家珍,恨不得让所有人都来膜拜他们的包和首饰。
来品品这些“伪中产”们的朋友圈炫耀行为大赏:
“昨晚一进电梯,一个上班族打扮的女生就完全不由自主地惊呼:‘噢,迪奥’。
我回头微笑了一下:‘你也喜欢吗?’她尴尬地说:‘配不上配不上。’
‘喜欢,就去努力,你也可以的。’
她非常笃定地点点头,我居然可以这样激励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这才是Dior的价值。”
“时隔三个月,我找到了我的Gucci手表,它居然在我香奶奶cf的盒子里。
为什么趁我今天买浪琴的时候被我找到了,真的绝了。”
“在星巴克一边喝着伯爵茶一边用mac整理着本周的Schedule,听到旁边的女生猜我是郑智薰还是魏大勋。
毕竟现在戴了口罩,虽然我露出来的部分挺像,也不至于认错吧?
难道是看出我旁边是杨幂的经纪人,让他们误会了。明星不是只跟明星玩的,还有我这种老百姓。
PS:airpods pro2降噪还是有点水。”
这类人,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
“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
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与友人相聚便高吟其酸腐诗文。”
在这种风气之下,各种中产鄙视链齐飞:
背爱马仕的看不起背香奈儿的,背香奈儿的看不起背LV的;
去ole买东西的看不起去山姆的,去山姆的看不起去麦德龙的;
滑雪的看不起玩飞盘的,玩飞盘的看不起露营的;
喝手冲咖啡的看不起喝星巴克的,喝星巴克的看不起喝瑞幸的;
玩普拉提的看不起请私教的,请私教的看不起健身房跳有氧操的......
成天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殊不知自己也是鄙视链中的一环,也是被上一环所鄙视的对象。
《奥修著作》中有句话:“优越感,只不过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态行走。”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点明了这个道理:“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强烈的自卑感,驱使他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
担心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得不到周围的认可,这完全是一种优越情结。
而真正通透的人,根本无需优越感的加持,他们的生活本身就足够丰盈自在了。
“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的教授,将自尊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赖型自尊,也叫条件自尊。
指的是依赖他人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把生活的动力归结于他人的看法。
比如,就业时,会倾向于高名望、高地位的工作;选择伴侣时,主要考虑别人是否肯定、是否喜欢。
第二阶段:独立型自尊。
指的是不依靠他人的看法,自我产生的自尊。
对自己的评判,是根据自我的标准,比如,我很清楚自己的学习是否努力、工作是否用心。
尽管别人对此有很多的看法,但最终内心的尺子是由自己来衡量的。
这样的人在思考自己能力大小时,不会与他人比较,而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第三阶段:无条件自尊。
指的是既不依靠他人的看法,也不来源于自我的评判,根本就不需要对自尊进行评价。
比如,写一本书,依赖型自尊较强的人,会和其他书籍进行比较,动力来自于他人的赞扬和肯定;
独立型自尊较强的人,满足感来自于自己写作水平的进步,由自己来决定书写的好坏;
而无条件自尊较强的人,写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当有好的想法时,希望能用书呈现出来。
当然,第二、第三阶段的自尊并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境界,是一个需要时间、精力、自我有意识培养、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的缓慢过程。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追求第三种自尊,无需通过和别人比较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当你直面了自己的自卑,跳出优越情结带给你的虚假满足,你才能真正地开始爱自己。
共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