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婉银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为今年全国两会准备了6份提案,涉及新基建、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三孩”生育政策、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落脚点应在“新基建”上。
翟美卿表示,当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疫情冲击下呈现逆势增长的喜人局面,但由于新基建投融资规模差异化、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等特点,导致新基建投融资面临“谁来投”“怎样投”“钱哪来”等问题。
她建议,加强对“新基建”的统筹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特色和承接能力,有序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新基建投融资面临不少问题
2021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同时,工信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提振社会信心,而且能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翟美卿认为,目前新基建投融资面临“谁来投”“怎样投”“钱哪来”等不少问题。一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技术迭代风险。新型基础设施所依赖的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影响社会资本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传统投资主体投资新型基础设施面临限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政府隐性债务和非标融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量投资受限。
三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盈利模式存在不确定性。不少行业、企业信息化程度和设备联网率较低,“信息孤岛”状态尚未完全打破,面临数据共享、商业合作等壁垒,社会化资本受资金、技术和人才制约,对新型基础设施应用的参与度不高,限制了新型基础设施的有效市场规模。
结合上述分析,翟美卿建议,加强对“新基建”的统筹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特色和承接能力,有序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加强对新基建的统筹规划
“坚持全局化、系统化、市场化思维,开展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以‘软硬兼施’‘虚实共管’思路,推进大网络、大数据、大平台、大产业发展。”
翟美卿提出,首先要统筹布局集约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快实体物理空间“硬设施”建设,推动政府机关、公共场所、市政设施、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资源开放,推动5G基站等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另一方面,强化虚拟网络空间管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补齐“软资产”(数据治理的体系和能力)治理短板。
其次,突出需求牵引,适度超前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解决后疫情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迫切问题入手,以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为驱动,科学开展项目需求分析与测算,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
同时,翟美卿建议注重特色挖掘,打造因地制宜的新型基础设施工程。我国幅员辽阔,对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紧迫程度不一,应结合各地条件与发展阶段,理性有序地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如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注重高新技术赋能和应用场景创新,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西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在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聚焦民生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翟美卿表示,建议创新投资方式,多渠道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对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发挥市场力量,拓宽资金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责任编辑:王翔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