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刚刚,央行重磅报告来了!信息量巨大
中国基金报江右
11月26日傍晚,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重磅货币政策报告。
央行表示,今年我国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下一阶段,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十大要点速看
对于刚刚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提炼了十大要点如下:
1、对于宏观经济。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表述如下: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对于汇率。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表述如下: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
3、对于国际环境。部分国家资本市场估值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
表述如下:第三季度以来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力度较弱,部分国家疫情出现反弹,公共部门和实体部门债务攀升,财政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资本市场估值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
4、对于宏观杠杆。上半年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未来有望趋于平稳。
表述如下:上半年为对冲疫情影响,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所加大,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未来随着经济增速逐步向潜在水平回归,宏观杠杆率有望趋于平稳。
5、对于物价。物价涨幅总体延续下行走势,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表述如下: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6、对于货币供应。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表述如下: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7、对于小微企业。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
表述如下:大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引导金融部门完成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8、对于房地产。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表述如下: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9、对于融资成本。用改革的办法促进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
表述如下: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深化LPR改革,巩固市场化LPR报价机制,督促金融机构更好地将LPR嵌入贷款FTP中,增强贷款内外部定价与LPR的联动性,用改革的办法促进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10、对于债券市场。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表述如下:积极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还面临不少挑战。物价涨幅总体延续下行走势,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和趋势
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可能超预期。近期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快速攀升,美国、欧洲疫情出现反弹,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疫情蔓延加速,全球疫情可能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二是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值得关注。2020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3.1万亿美元,是2009年的两倍多。据IMF估算,截至9月,全球为应对疫情采取的财政措施占全球GDP之比约为12%,全球公共债务率将在2020年接近100%,公共债务未来很可能继续攀升。IMF呼吁各国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在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解决庞大的财政赤字和大规模公共债务问题。
三是金融风险隐患上升。金融市场表现与经济基本面脱节,在实体经济复苏脆弱、公司盈利预期下调的背景下,全球股市强劲反弹,未来存在回调风险。非银行金融机构脆弱性突出,流动性错配明显,一旦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可能面临较大抛售压力,并向银行体系传导。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报告指出,央行下一阶段主要有七大主要政策思路: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支持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
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提升精准调控效果,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引导金融部门完成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联合有关部门逐步落地具体配套政策,精准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加快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办法。推动商业银行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评价,建立健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制造业的信贷支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深化LPR改革,巩固市场化LPR报价机制,督促金融机构更好地将LPR嵌入贷款FTP中,增强贷款内外部定价与LPR的联动性,用改革的办法促进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强化对各类贷款主体贷款年化利率明示的自律,维护公平定价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稳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业树立“财务中性”理念,通过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中的便利化程度。
五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积极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实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落地,持续推进托管行和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整合入市渠道、优化入市流程,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六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供给。坚持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效率,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从完善货币、监管、税收等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回归当地、回归本源,建立有效的治理制衡机制,健全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实行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提升支持国家战略的能力。
七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对银行体系开展全覆盖的压力测试,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及核销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大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和严肃性。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坚决不让局部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演化为全国性风险。加快健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体系,压实股东、各类债权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